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核医学科

省重点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常州市第一人民核医学科始建于1997年,现为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013-12)、常州市医学重点学科(2015-11)、全国心脏核医学培训基地(2015-12)、全国住培核医学专业骨干师资培训基地(江苏唯一,2017-9)、常州市医学创新团队(2018-12)、常州市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2019-9)。2019年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获华东地区核医学排行榜提名,居江苏省第一位。学科面积近3000平方米,学科设备和规模处于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设有PET/CT中心、ECT室、核素治疗病房(9张床位)、放免室、骨密度室、甲状腺摄碘功能测定室和常州市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等工作单元。拥有西门子BiographymCT-S(64)PET/CT仪、西门子SymbiaT16SPECT/CT仪、HOLOGIC双能X线骨密度仪(Discovery-Wi型)、甲状腺功能测定仪、SANA心脏运动踏车、罗氏COBASe411化学发光仪、MAGLUMI2000发光仪、GC-1200γ放射免疫计等大型仪器设备,拥有美国Biopac公司MP160多导生理记录仪、-80℃超低温冰箱、动物用麻醉机和呼吸机、液氮罐等实验研究设备。学科现有工作人员26人(医师13人、技术及放药8人、护理5人),国务院特贴专家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江苏省"333"培养人才1人,江苏省"双创计划"博士人才1名。现有正高职1人(医师),副高职8人(医师5人、技术2人、护理1人)。学科有博士及博士在读6人、硕士8人。学科带头人王跃涛主任: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6年起),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委、秘书长、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心脏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影像学组副组长、江苏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候任会长、《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常务编委,全面掌握PET/CT、SPECT/CT技术和核素治疗等核医学技术项目,在心脏核医学领域有突出造诣,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学科骨干中有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委员1名、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心脏学组委员1名、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神经学组委员1名等。【专科特色】核医学科常规开展正电子显像、单光子显像、骨密度测定、甲状腺功能测定、核素治疗和体外分析检测、正电子药物研发等。2019年单机完成PET/CT5000余例,临床应用主要包括肿瘤的诊断、分期与再分期、疗效评价、心肌活力检测、脑功能显像、易损斑块显像和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诊断等。在省内较早开展SPECT/CT多模态融合显像,临床应用于内分泌、心血管、神经、骨骼、泌尿、呼吸等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及功能评价。具有高标准防护水平及配套设施的核素治疗病房(9张床位),开展了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分化型甲状腺癌,89锶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等。此外,学科常规开展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和体外免疫分析等。学科形成以心脏核医学为主的学科发展特色和科研方向,心脏核医学多个技术项目居省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国内率先开展核素心肌显像结合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应用于冠心病诊断和危险分层,提高了冠心病诊断效能;率先应用门控心肌显像相位分析评价左室机械同步性,用于冠心病行冠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危险再分层和肿瘤患者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早期诊断;率先建立了基于18F-FDGPET心肌代谢显像评估存活心肌数量预测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疗效的准确方法;创建了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和CT衰减校正技术(CTAC)提高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效能的优选方案。学科成熟开展基于核素功能分子影像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危险分层及相关机制的基础研究,目前成熟开展多种实验动物模型的构建,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性心肌病模型、左束支传导阻滞模型等,熟练开展实验动物麻醉、手术操作、核素显像、心脏超声、电生理(三维电解剖标测左心室电激动、电传导)、有创血流动力学测定(基于美国BIOPACMP150有创多导生理记录仪)、病理取材等技术操作及图像处理,拥有CedarsQPS/QGS、ECToolbox、SyngoTureD、ImageJ、PMOD等心脏影像定量分析系统。目前在心血管功能分子影像的基础研究(心肌能量代谢重构、心肌线粒体功能、心脏电同步性与机械同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特别是大动物相关心血管功能分子影像的基础研究处于江苏省领先、部分国内领先。学科近5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江苏省重大科技项目1项及其他省、市级项目9项。近5年来以第一完成单位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发表SCI论文37篇、中华系列论文28篇;主持制定中国首部《核素心肌显像临床应用指南》及《核素心肌显像规范化报告书写专家共识》;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主译国际著名专著《核心脏病学图谱-Braunwald心脏病学影像姊妹篇》,副主编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教材《核医学实习指导》。学科承担了苏州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2017年成为江苏省的"全国住培核医学专业骨干师资培训基地"。近五年指导培养临床医学博士7名、硕士研究生24名。自2015年起学科连续5年成功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全国核素心肌显像规范化应用培训班",培训了全国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00余所医院500余名专业人才,为推动我国心血管核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核医学科锦旗墙

锦旗本科室医生暂未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锦旗表谢意,让爱永传递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