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基础介绍科室名称:急诊科科室位置:一号楼东侧一层,二层床位数量:50张(大厅抢救床9张,留观床20张,发热留观区病5张,EICU16张)科室负责人:陈英杰主任、陈永如副主任科室联系方式:0754-88905465,88905219,88905217科室特色一、科室简介自1989年建院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急诊科已经初步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公益培训于一身的医疗中心。二、科室荣誉国家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房颤中心、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区域中心;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卫生部首批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科医师培训点;急危重症医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国际AEA组织指定急救网点;美国AHA培训基地;广东省ECMO培训基地;三、人员构成科室共有医生45名,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19名,研究生导师2名,研究生学历占64%以上。其中发热门诊儿科4名,发热门诊内科4名,急诊抢救区6名,急诊内科1室4名(并负责院前急救),急诊内科2室3名,急诊外科6名,急诊儿科4名,EICU13名。医疗行政人员4名,固定急诊科医师37名,占82%以上;护理人员119名,其中主任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44名,本科以上学历占70%以上。其中急诊科(楼下)53名(主任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26名等,固定占94.3%),发热门诊24名(主管护师8名等),EICU4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0名等)。四、科室设置急诊科占地3000多平方米,分为医疗区和支持区。1)、医疗区包括发热门诊、分诊处、就诊室、抢救区、输液区、留观区、清创室、急诊手术室、EICU。其中EICU是粤东地区最大的急诊危重症抢救病区,设床位16张,用全封闭管理,全年恒温,布局合理,设备高端,技术先进。2)、支持区包括独立的挂号室、收费处、药房,还有24h可提供支持的检验科、心电图室、放射科(包括CT)、B超室。各个标识清晰且醒目,24小时提供服务并有通讯装置覆盖。五、科室业务与能力急诊科年急诊诊疗量近15万人次,年抢救量9000例以上,辐射到揭阳、潮州、汕尾、福建、江西等周边地区,负责汕头市大型突发事件的急救工作。科室已开展多项新技术项目,包括床旁急诊胃镜、纤维支气管镜、血液灌流及血浆置换、床旁血气+生化、动静脉、透析管置管、床边B超、CRRT、经皮气切术,PICCO、ECMO等技术。科室健全并完善与心内科、神经科、介入科、手术室等专科的合作,建立绿色生命通道,大大提高急性心肌梗塞、脑出血、脑梗塞、大咯血、重度创伤、急性中毒、消化道出血等病种的抢救效率,抢救成功率保持在99%以上,形成“院前急救-院内抢救-EICU急救重症缝连接”的急救体系。六、科研与教学近3年来,共获得广东省科技局、卫生厅、汕头市科技局等部门科研项目10余项,主要开展冠心病早期预警、开展休克和急性中毒等发病机制的研究、开展急性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筛选和研究、ECMO辅助心肺复苏技术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应用。申请省适宜推广项目2个:急危重症超声技能培训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培训,呼吸训练器在引导主动循环呼吸锻炼促进患者肺复张和自主排痰功能康复。科室拥有急诊科硕士生导师一名,承担汕头大学医学院各层次学生的《急救医学》、《急救护理学》的中英文教学任务;承担汕头大学医学院各层次学生的临床见习、实习工作;承担急诊医学进修医师、护士的临床带教工作;承担汕头市急诊住院医师培训和全科医师培训;主办各种级别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班;主办省级、地市级急诊医学学术会议。七、公益培训与社会影响力科室成立“全为生命”公益培训队,定期举办AHA-BLS专业急救技能培训班,为基层医院和社会人士培训和普及急救知识。牵头成立汕头急诊专科医联体,开展各种汕头区域内的学术活动,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加强医疗资源共享体系的建设。成立公众号和视频号,不定期定期推送医院/科室活动文章及视频,传播急救知识及公益培训内容,让社会民众了解医院、科室的服务内涵,提高医院/科室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八、近年来工作成绩汕大附一院急诊科在陈英杰主任带领下,已逐步形成自己的专科特色,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公益培训于一体的医疗服务中心。(一)救死扶伤科学管理汕大附一院急诊科占地3000多平方米,设有分诊处、诊室、发热门诊,抢救区、输液区、留观区、清创室、急诊手术室、急诊监护室(EICU)。每年救护车出车近3000人次,诊疗近15万人次,危重患者近1万人,抢救成功率98.89%。作为“院前急救-院内抢救-EICU急救重症缝连接”的急救体系中重要部分的EICU,每年收治危重患者超1000人次,科室病床使用率长期维持在80-90%。急诊科临床业务能力已达国内先进水平,除了日常接诊内、外、妇、儿科等急危重症患者,还开展多项新技术项目,包括即时床旁检验(血气+生化,心肌标志物,炎症四项,ACT等),先进监测技术(PICCO,BIS,ETCO2,床旁超声等),先进的治疗手段(床旁急诊胃镜、纤维支气管镜、经皮气切、血液灌流及血浆置换、人工肝、ECMO等),与各专科密切合作,建立创伤、胸痛、房颤、卒中、中毒及危险性上消化道绿色通道,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形成“院前急救-院内抢救-EICU急救重症缝连接”的急救体系。急诊抢救大厅是所有急危重症患者到院后启动抢救的第一站,创伤、胸痛、房颤、心跳呼吸骤停等患者将优先得到救治,在稳定生命体征(含心肺复苏及ECMO)的同时,第一时间行POCT、心电图、CTA等检查明确诊断后立即启动绿色通道,送(介入)手术室行外科、心、脑血管内治疗或EICU进一步抢救治疗。EICU还是中毒及危险性上消化道绿色通道的救治场所,针对中毒患者,联合司法鉴定中心,测定患者血、尿、胃液、粪便等标本的药物/毒物浓度,明确药物/毒物药理,行精准的血液灌流及持续血液净化治疗。针对危险性上消化道患者,EICU实现一站式的深切监护治疗,配输血,床旁急诊胃/肠镜,必要时启动消化科/介入科/外科等多学科治疗。2023年初,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限制医学临床应用医疗技术”培训基地备案情况(第六批)的通告,我院获批成为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培训基地。EICU是我院ECMO技术的牵头科室,也是粤东区域急危重症抢救中心及ECMO中心。EICU紧跟国内外最新指南规范,熟练运用ECMO技术开展急危重症抢救工作,严抓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科室重视ECMO团队人才培养,已先后组织十余名医护人员外出定向进修,同时定期开展全流程演练,运用ECMO行心肺复苏(ECPR),持续优化抢救流程。急诊科分线条分层次管理(院前急救、院内抢救、重症监护、公益培训、医疗、护理等),每月定期开展科室质控会,通过PDCA,总结经验教训,规范临床诊疗,持续改进服务质量;针对疑难及死亡病例,定期组织多学科讨论。(二)重视科研勇攀高峰汕大附一院急诊科注重科研,探索疾病机制。近3年来,科室共获得广东省科技局、卫生厅、汕头市科技局等部门科研项目10余项,主要开展冠心病早期预警、开展休克和急性中毒等发病机制的研究、开展急性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筛选和研究、开展ECMO辅助心肺复苏技术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患者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研究、菌群移植在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应用,瑞马唑仑在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胃镜诊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胃液回输在急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申请省适宜推广项目2个:急危重症超声技能培训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培训,呼吸训练器在引导主动循环呼吸锻炼促进患者肺复张和自主排痰功能康复。科室发表了SCI6篇及多篇中文期刊论文。2020年通过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考核,后续拟加强与国内、省内、院内优秀科研团队联系与合作,结合临床热点、难点,将原有的课题做深做精,申请更高水准的科研项目,发表更高质量的科研文章,勇攀科研高峰。(三)因材施教教书育人急诊科拥有硕士生导师一名。科室负责汕头大学医学院各层次学科的《急救医学》、《急救护理学》中、英文教学,承担临床见习、实习带教工作;是国家急诊及重症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基地,拥有全程导师多名,因材施教,让学生养成缜密的临床思维,锻炼娴熟的操作技巧,渗透私的人文关怀,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每周五下午科室固定业务学习,邀请外院、本院专家授课,定期由科室业务骨干介绍急危重症医学前沿知识及操作培训,鼓励年轻医生(含规培医生)授课和病例汇报,并推荐参加国内,省内,室内的学术交流及比赛,给予展示个人风采及锻炼的机会;(四)公益从心急救同行2018年9月“全为生命”汕大附一院急救培训队成立了,采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理念,全面提高群众的基础医疗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队员参加美国心脏协会(AHA)课程学习,并取得导师授课资格。导师们教学严谨,通俗易懂,学员们学习热情高涨,人人操练人人过关,培训效果显著。汕大附一“全为生命急救培训队”至今已在汕头举办了400多场急救知识与技能公益宣教,近4万人从中受益。收获受训单位赠送多个感谢状和锦旗,再次培训的邀约络绎不绝。急救培训队还承担着汕头市各类应急保障救助和急救培训任务。多次为汕头市马拉松赛等活动提供医疗保障服务,得到了汕头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嘉宾们的肯定和好评。急诊党支部积极参与基层义诊,获得了汕头市先进党支部称号。(五)资源共享共筑辉煌2019年4月21日,汕大附一院急诊科陈英杰主任作为市急诊专科医联体首届主席,牵头成立了“汕头急诊专科医联体”。医联体是由粤东地区十几所医院和基层卫生院的急诊科室组成,以同一专业内均质化发展为目标。每周一晚上进行疑难病例讨论,每年举办国家、省、市关于急危重症的继续教育学习班。急诊专科医联体的成立,将为提升粤东地区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迈出重要的一步。医联体的建设是落实国家医改政策的重要方式,汕大附一院从2006年开始践行医联体模式,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急诊科应邀到医联体单位及汕头市急诊专科医联体成员单位授课,推广急危重症,发挥本地区医疗资源辐射引领作用,加强医疗资源共享体系的建设,使汕头市急危重症医疗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六)严防死守筑牢防线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国,EICU王曙护师自告奋勇,参加汕头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直奔武汉前线,载誉归来。汕大附一院是汕头市新冠肺炎定点接收单位,急诊科作为防控重点科室,全体医护人员深入学习新冠指南,做好防护培训,投入抗疫一线——发热门诊的值班诊疗。发热门诊24小时开诊来截止2023年1月31日发热门诊接诊患者48744人,陪送陪检13012人,采血24580人次,出动负压车转运466人,筛查出新冠阳性病例3170人;总核酸采样1231721人,EICU至今共收治新冠患者54人,其中危重型34人。发热门诊多次接受省市疫情防控专家的督导检查,得到专家们的肯定。经过全体急诊人的努力,急诊科获得了2020年汕头市抗疫先进集体,陈英杰主任获得了2020年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2022年11月17日,我院支援广州方舱医院医疗队队长陈永如主任带领108名医务人员奔赴广州市从化区,参加广州从化方舱各项工作,领导我院医疗队伍携手其他汕头市援穗医疗队单位累计收治患者约6100人,获得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广州市从化区政府颁发的感谢信、锦旗以及荣誉证书。(七)互联E+引流潮流为推广医院文化建设,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凝聚医院文化内涵,汕大附一急诊科与时俱进,转变思维,开通了科室微信公众号(汕大附一Emergency)与视频号(汕大附一EICU),定期推送医院/科室活动文章及视频,传播急救知识及公益培训内容,让社会民众了解医院、科室的服务内涵,提高医院/科室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在陈英杰主任带领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总结经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疗资源共享体系的建设,推动急危重症医疗水平更上新台阶。

急诊科锦旗墙

锦旗本科室医生暂未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锦旗表谢意,让爱永传递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