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创建于2002年,开放床位20张,设有重症监护病区、早产儿病区、普通病区和隔离病区四个病区,年收治病人1000人次左右,救治成功最小胎龄儿和最小出生体重儿分别为26+1周和660克,是衡水市新生儿疾病综合救治能力最强的新生儿诊治中心之一,其新生儿疾病综合救治能力达省内先进水平。专业队伍:新生儿专科医师10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3名。硕士研究生2名。专科护士26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9名,均为本科及大专学历。科室设备:新生儿科配置了先进的抢救设备:高频和常频呼吸机2台、无创呼吸机3台,多功能婴儿培养箱、脑功能监护仪、床旁血气分析仪、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氧浓度监测仪、床旁X光机、床旁超声和心电图仪、输液泵及微量注射泵、输血泵、微量血糖仪、经皮黄疸测试仪等,为提高危重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NICU及早产儿病区装备了万级层流设施,减少院内感染发生;设有脑潜能开发背景音乐系统、视屏探视系统。临床业务:为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全面开展新生儿疾病的诊治及重症监护:如新生儿复苏、窒息后综合症(如胎粪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颅内出血及多脏器损伤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产儿系统管理等。开展的技术有新生儿呼吸机临床应用,包括持续呼气末正压通气、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氧疗、常频和高频呼吸机辅助通气;新生儿高级生命支持技术;亚低温技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全静脉营养治疗;危重新生儿转运;高危新生儿出院后随访;新生儿行为神经评价(NBNA);婴儿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自动脑干听性反应听力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早产儿ROP筛查等项目。已开展技术的特色优势如下:1、超/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综合管理:包括保暖、呼吸管理、早产儿脑损伤及颅内出血的防治、感染防治、早期防治黄疸及胆汁淤积、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防治贫血、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听力筛查、早产儿发展性护理(NIDCP)、袋鼠式护理等综合管理措施。2、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综合救治:针对病因及病情选择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高流量加温湿化氧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常频/高频机械通气,气胸患儿给予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3、新生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新生儿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包括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产儿脑病、颅内出血、胆红素脑病、颅内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脑炎等。对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进行脑功能监护,指导治疗和病情评估;对脑病、颅内出血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控制脑水肿后尽早行脑康复及早期干预治疗;对考虑胆红素脑病的患儿尽早行外周双通道同步换血治疗。病情平稳后完善神经系统相关检查如头颅MRI、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婴儿全身运动质量评估、脑电图、听力筛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出院后在我科高危儿随访门诊随访。4、新生儿代谢与营养的临床处理: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患儿给予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相结合的综合营养支持策略,达到过渡阶段维持营养和代谢平衡、稳定生长阶段达到宫内的生长速度和矿物质增加的阶段性营养目标。据不同情况提供不同奶方: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给予母乳+母乳强化剂,母乳不足时补充早产低出生体重液态奶,对喂养不耐受者给予去乳糖奶、部分/深度水解蛋白奶或氨基酸奶等。我科开展住院期间接收母乳,病情稳定者母婴同室,提高了住院患儿母乳喂养率,减少感染性疾病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5、产儿科良好协作为新生儿疾病早诊早治提供可能:新生儿科医生参与高危孕妇术前/分娩前讨论,制定新生儿救治方案,新生儿科医生进入产房、手术室和产科病房,承担新生儿出生时复苏、抢救,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连年下降;承担正常新生儿体检和咨询并在第一时间发现病情,使患儿得到及时救治,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6、重视新生儿生理、心理健康发展和脑潜力开发,开展了新生儿早期干预、新生儿抚触、听力筛查、新生儿行为神经评价(NBNA)婴儿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等项目。对早产儿和高危儿实施个别化发育支持护理和评价(NIDCP),如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平衡觉训练,通过正常摆位、校正异常姿势和头型,限制光线、噪音、集中护理操作等。7、高危儿随访门诊:对我科出院的高危儿,尤其极早早产儿和患神经系统疾病儿出院时建立个人随访档案,设专家门诊进行系统随访,包括体格,神经系统发育,视觉、听觉发育,营养状况等检查、评估和指导。通过多学科协作,尽早发现体格和神经发育偏离正常轨道的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减少或减轻儿童体格和神经发育障碍发生。随访门诊时间安排:周二、周四上午8:30—12:00随访门诊就诊地点:住院部五楼访疗室科室电话:2172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