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东直门医院脑病科是全国中医系统内较早成立的神经内科,在前辈王永炎院士的引领下,脑病团队在脑血管病、偏头痛、眩晕/头晕、多发性硬化、运动神经元病、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常见病及疑难病的中医临床和科研水平逐步提升。目前脑一科有主任医师9名,副主任医师7名,主治医师4名,护士20名,普通床位47张,NCU床位7张,在知名专家杨保林主任的领导下,脑病科一区秉承中西医并重的诊疗理念,内外合治、针药并用诊治神经系统急危重症及疑难疾病,是集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综合临床科室。本病区具有以下优势诊疗项目: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溶栓、血管内介入治疗;中风病语言及吞咽障碍、偏瘫、痴呆等并发症的康复治疗及偏瘫预后评估;眩晕病的中西医诊疗、耳石症的复位;癫痫、头痛的中西医诊治;颅内外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针对帕金森病不同病理阶段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脑病的中医药防治;脑疝、昏迷等神经系统危重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吉兰-巴雷、多发性硬化等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神经内科(脑病科)是在全国中医系统内率先成立的神经内科,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的领导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形成了较为系统完整的中医脑病诊疗体系和学科团队,目前在中医脑病(中风病及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方面居国内前沿。神经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脑病急症协作组组长单位(32家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脑病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脑病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单位(17家医院)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主任委员单位。临床医疗建科30余年,培养院士1名、脑病专家20余名。科室现有主任医师8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3人,康复师2人,专业技师2名,护士2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9人。床位60张,设有脑电图室、肌电图室、TCD室、神经心理测查室、重症监护病房和康复室。拥有舌脉象仪、多通道生物信息采集分析系统、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系统、吞咽言语治疗仪、智能通络治疗仪、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等专科设备,创建了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综合康复疗法、偏头痛的中药熏蒸热敷疗法、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中医综合康复疗法等特色疗法,开设了中风病二级预防门诊及中风康复门诊,失眠、抑郁与焦虑、痴呆、眩晕、头痛、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等特色专科门诊。将中药汤剂、中药注射液、中成药、针灸、推拿、穴位注射、激光及红光理疗、特色中医康复技术、西医西药有机应用于临床,使中医“治未病”的思想贯穿于疾病预防与治疗的始终。每年门诊病人达6万人次,住院病人约1100人次。临床疗效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肯定与好评,高颖主任医师获2006年首届“北京市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称号,邹忆怀主任医师获2006年“北京市百名优秀青年医师”称号。教学科研神经内科重视科研教学工作,拥有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10名,建有博士后流动站,已培养博士研究生数十名,硕士研究生百余人。作为优秀的脑病创新团队,连续承担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十一五”支撑计划等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目前在研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发明专利10余项。拥有中医脑病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和神经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承担进修医师的培训任务,为全国培养了大量从事脑病研究的学术骨干。举办了多次全国性脑病学术研讨会,影响面涉及港澳台等广大地区,并派专家赴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讲学、工作、学习,取得了很好的国际影响。参与国家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承担了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脑病部分的编写工作及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区《传统医学临床实践指南——脑血管病临床指南》的编写工作。为促进中医药诊疗标准化进程、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科研成果1.理论方面:本科室前辈王永炎院士提出了中医脑病的“毒损脑络”创新病因病机学说,得到业内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推动了整个中医脑病学科的发展与建设;另外,王院士提出的通腑化痰法及孙塑料教授提出的扶正护脑法显著提高了中风病的临床疗效。2.医疗技术及药物创新:制定了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及相关量表,中风病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研发了星蒌承气汤、复元通络液、清开灵注射液、醒神化瘀滴丸、通络化痰胶囊、复方苁蓉益智胶囊、脑中风治疗技术、肩手综合征治疗技术、中风失语症的针药并治技术等中风病系列方药和治疗技术,并以王永炎院士“松、静”理论为指导,建立了缺血性中风偏瘫康复综合方案。此外还研发了治疗偏头痛新药“疏风止痛胶囊”、“川芎定痛饮”,抑郁症新药“宁心解郁胶囊”、震颤麻痹方药“震颤平”等。东直门医院脑病科三区是专门从事老年痴呆及其他神经变性病的临床、教学和研究机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中心依托科室,也是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病学教研室》所在科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教育部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创新团队,高等学校神经变性病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目前还承担国家药物临床试验、中央保健会诊等学术任务。该科室以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痴呆及其他神经变性病为研究方向。经有关部门批准,英国牛津大学教授GordonWilcock博士和曼切斯特大学教授DavidMann博士任学术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任学术指导并参加每周二上午专家查房任务,田金洲教授任学科带头人并参加科室查房、疑难病例会诊等任务,中国女青年科学奖获得者时晶教授任科主任,现有医技护人员23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5人,医学博士9人,留学回国人员4人。临床医疗以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神经变性病为主,包括记忆障碍、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麻痹)、正常压力脑积水、多发性硬化、老年人卒中、脑供血不足,以及头晕、头痛、失眠、情绪障碍等。治疗方法以西药靶向治疗和中药辨证施治为特色。科室设有专家门诊、记忆障碍专科门诊、运动障碍专科门诊、失眠障碍专科门诊、医学心理专科门诊、神经心理学检查室,以及单人间、双人间和三人间病房。科室发展历程老年病科由著名中医学家董建华院士、王永炎院士、杜怀棠教授、商宪敏教授等老一代专家共同创建,目前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中心的医疗、教学和研究基地,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学科的三级学科,中医内科老年病学专业和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医学博士、理学博士和医学硕士培养点,本科生和七年制学生毕业实习基地。经过20多年的学科发展,该学科以老年医学为发展定位,目前已基本形成一个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特点明显的中医老年医学学科。学科学术带头人为院士、学科带头人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后备带头人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形成结构完善、专业互补、层次合理的学术团队。多年来紧跟国际前沿,先后承担21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成果获得奖励;2项发明专利。该学科现已建立中医老年病学专业、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医学博士、理学博士、医学硕士授予点,共培养了博士、硕士毕业生50余人,赴国外攻读学位5人。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大学、兰卡斯特大学、剑桥大学建立了合作研究关系,使学科发展走向国际化趋势。床位数目前科室共有床位25张,设有单人病房、双人病房、三人病房。近几年的工作量(门诊、住院)自2005年至2011年的七年间门诊人次和出院人次均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2005年年门诊人次为3186,2010年跃升至16514人次,2011年预计将达到31900人次,增长幅度达9倍;2005年出院人次162,2010年达到444人次,2011年预计将达到510人次;门诊人次、出院人次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47%和21%。科室师资力量(博导、硕导人数)科室共有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生导师2人,可培养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研究生。科室主推业务老年人记忆力减退、运动障碍、情绪障碍中医药综合治疗科室自做项目认知功能检查心理CT动脉硬化检测适应人群自觉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兴趣减低、失眠、焦虑、长期疲劳感的患者具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脑血管病、肥胖之一的患者注意事项接受认知功能检查应有日常照料者或知情者陪同。接受心理CT检查者应具备识字能力,且可以简单操作电脑。接受动脉硬化检测者不能合并严重的心功能不全、静脉血栓。

脑病科医生

(48名医生)

脑病科锦旗墙

查看更多
锦旗妙手回春医德高尚
张根明
张根明
主任医师中医神经内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病情】我妻子感染新冠后,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出问题,共计失调,言语吞咽困难。希望张主任的药可以给我们带来希望。
患者:xz***89(肌张力障碍)
2024-03-29
就医凭证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