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科室主任:冯凯主任医师,北京顺义区医院神经疾病中心主任。北京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主任,北京顺义区神经科疑难病会诊中心负责人,从事临床医疗专业30余年。擅长专业:脑血管病、神经科疑难病、帕金森病、神经免疫病。所获荣誉:2016年获得北京市首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2016年被评为顺义区优秀党员;2015年被评为顺义区卫生系统领军人物;曾先后2次获得医院先进个人,1次获得优秀党员称号。国家级论著5部,发表SCI等论文80余篇,有省市级科研成果8项。2013年主研首都发展基金课题《血管的横断面积与进展性脑卒中关系的队列研究项目》;参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农村心脑血管病防治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研究》;承担2014年北京市科委《顺义区关于“脑血管病诊疗及康复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2015年参与科研北京市《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的诊断及病情判定的应用》课题。《科技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脑神经多模态关键技术。社会职务:北京医学会神经科分会委员,神经免疫学组委员,脑血管病学组委员,北京神经科学会感染与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学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委员,天坛医院特聘疑难病会诊专家、火箭军总医院疑难病会诊中心专家,北京市内科、全科高级职称评审专家等10余项任职。齐伟哲,女,副主任医师;社会职务:老年痴呆协会会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感染与免疫委员;现从事神经内科病房及神经内科急诊门诊日常工作。还担任中国医科大学的学生临床实习教学及神经内科教学基地住院医临床培训教学工作。专业特长:脑血管病、神经康复、痴呆、睡眠障碍、神经内科危急重症及神经内科疑难杂症等;省市级核心期刊论文6篇。主持北京市级、区级医学教育项目课题2项。曾98年参与牛津大学合作《阿司匹林双盲对照试验》临床实施;参与“十一五”项目《中国急性脑血管病事件登记计划》临床实施;参与首都发展科研基金《抗血小板药的联合应用对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血栓预防作用》的临床实施;参与首都发展科研基金《进展性脑卒中和稳定性脑卒中的临床对比研究》实施。2015年参与“脑血管病诊疗康复”等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血管的横断面积与进展性脑卒中关系的队列研究项目》获得2013-2014年顺义区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9年-2010年获得顺义区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神经疾病中心护士长:曹小琪副主任护师职称,2022年担任神经疾病中心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专业近32年一、开展工作:1、提升专业知识:每季度组织神经疾病中心护理专业知识讲座1次,护理业务查房1次。2、提高护理质量:成立各病区质控管理小组,完善各小组以及个人的工作职责。每季度组织中心护理质控检查1次,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以保证护理质量。3、专业技能:严格规范各项护理操作,做到人人掌握。4、绩效管理: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做好护士的绩效管理。5、教学科研:每年开展护理新项目一项,并形成护理常规。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篇,新闻出版总署4篇,申报科研课题2项。担任基础护理教研组组长6、护理专业:掌握血浆置换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多系统萎缩、急性格林巴利、自免性脑炎、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等一些少见病种的护理。二、个人荣誉:多次被评为优秀个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2018年被评为巾帼建功标兵,同年参加中华护理杂志社举办的青年静疗线上案例竞赛,获得优秀案例奖。护理团队:1、组成:神内一病区现有护理人员20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12人,护士3人。ICU专科护士2人,老年专科护士1人,糖尿病专科护士1人。这是一支护理技术过硬、专业能力强、朝气蓬勃的团队。2、工作开展:1)夯实基础,打造优质团队:改革绩效考核制度,增强护士主动服务意识;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水平。2)塑造品牌,提升患者满意度:开展“六位一体”护理服务品牌,细化流程,加强健康宣教;出院患者电话随访以及近2年开展的“为患者办实事”活动,解决了患者的实际困难,提高了患者满意度。3)开展服务新举措、新技术、新项目,提升护理质量:针对疾病特点,每年开展一项护理服务新项目,为患者减轻疾病困扰,同时增强了护患沟通,受到患者好评。4)业务水平:本病区每年静脉溶栓约150例左右,血管内治疗30例左右,每人都已熟练掌握,应付自如。掌握各种脑血管病及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多系统萎缩、急性格林巴利、自免性脑炎、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等一些少见病种的护理。3、成绩:开展优质护理工作已经14年了,“病人满意、家属放心”是护理的服务宗旨,在此期间,曾获得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和护理模范团队的荣誉称号;在2014年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在2015年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得三等奖;2016年在护理知识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人员情况:神内一病区位于住院二部11层,现开放床位51张,现有医护人员共35人,医生14人,护理人员20人,医技1人。其中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共7人,主治医师5人,医师2人。医疗情况:神经内科专业从创科到发展至今,得到医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专业技术得到巨大发展。尤其是近3年来,随着医院不断引进人员、购置先进设备,知识信息的更新,科室检查手段和治疗手段越来越丰富,极大提高了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从而降低了神经系统疾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随着医院的发展,科室亦立足长远,不断壮大及完善。目前拥有床位51张,监护床位8张。科室配备先进的中央监护仪、脑电图、脑电地形图、经颅多普勒监测仪、颈动脉超声、呼吸机、肌电图、眼震电图等多种先进的检测和抢救设备。1.脑血管病专业组: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病,科室目前对脑梗塞、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后循环缺血等疾病均能给予及时有效的诊治。目前已设立脑卒中筛查和脑血管病专病门诊,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的同时,及时发现脑卒中隐患,给予指导及治疗,针对中青年脑血管病筛查门诊,健康教育指导亦成为科室门诊进一步完善的方向。此外,我科目前已成熟开展眼震电图,为广大眩晕的患者提供福音。2.神经康复专业组:针对脑血管病患者肢体功能锻炼以及部分言语、吞咽康复进行功能康复,随着卒中单元的逐步完善,将建立专业针对患者康复的病房,为卒中患者的回归社会作充分指导。3.神经重症监护组:目前负责脑血管病动静脉溶栓、重症颅脑损伤如大面积脑出血、脑疝、蛛网膜下腔出血(内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重症肌无力以及格林巴利综合征呼吸肌麻痹等疾病诊治4.周围神经病及肌肉病组:针对下运动元神经病(颅神经疾病,脊神经疾病等)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单神经病、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脊髓神经根神经病和少见病如亚急性联合变性、运动神经元疾病以及神经-肌肉接头(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征)等诊治。5.神经免疫性及疑难病诊治专业组:目前已开展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等免疫相关病诊治,在重症肌无力危象诊治及激素运用,多发性硬化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积累较多经验。6.神经心理和痴呆亚专业组:随着社会工作压力逐渐升高,越来越多的人出现焦虑抑郁及其他心理因素所致的神经科症状(头晕、失眠等),同时脑血管病及其他慢性病患者(如多发性硬化、慢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等),心理评估及干预治疗亦成为患者治疗的重要方式。随诊患者数量的增多,将进一步设立心理专科门诊,建设神经心理测试实验室,能完成心理量表测试,对疾病进行定性定量研究。我科积极参与协和医科大学牵头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农村心脑血管病防治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研究》课题,对顺义地区人群进行认知功能研究及随访,进一步了解本地区人群结构及认知障碍疾病发生状态,更好预防疾病发生,做到痴呆认知功能下降等疾病的一级预防。7.癫痫专业组:科室目前拥有国内外较先进的脑电图分析仪一台,常规开展长短程脑电图监测,将来还要逐步开展睡眠脑电图及24小时视频脑电监测;药物浓度检测;设立癫痫专病门诊,为癫痫患者诊治及随访一体化努力。神经内科已成为郊区县医院唯一一家神经内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已成为郊区县第一个北京市疑难病会诊中心;每月派住院医师参加301病例讨论,很大程度提高专科医师的临床思维,并成为卫计委及顺义区医院重点学科科室。科教情况:一、神经内科专业教学基地: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0月通过评审成为神经内科专业教学基地,说明其不管病种数病例数还是技能操作水平均已接近三甲医院水平。所有师资医师均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卫生部北京医院、北大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宣武医院等三甲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培训1年以上,不定期参与院内、院外师资培训,科内设有北京神经病学专家会诊中心,每月一次2位国内知名专家来院会诊指导工作,科室人员专业技术知识扎实,能提供雄厚的师资队伍。科内配有视频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机各一台(一台爱博尔);经颅多普勒机(含DWL1台)2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acuson)1台;肌电图仪(尼高利-ViKingQuest)、诱发电位仪1台等。神经科ICU装备有国内一流的监护治疗设备,包括中心监护仪(Dash4000)、呼吸机(Taema),除颤仪2台等先进检查设备。医院配有核磁共振2台、螺旋CT3台、介入手术中心等,均能满足医疗教学及部分科研项目的要求。院科两级对专科医师培训非常重视,组织机构配套政策齐全。医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院长亲自担任培训领导小组组长,下设专职科室负责协调具体工作。科教科领导对各项工作更是严谨有序。各培训基地同样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的实施。科内有主治医师职称以上专人负责住院医师指导,定期组织住院医师查房,病历讨论,病历书写检查,出科时按照《考核手册》要求进行考核。科内培训计划详实,冯凯主任医师亲自担任基地主任,配有教学秘书一名副主任医师,设兼职教学干事二名,具体负责专科医师教学培训工作。所有带教老师均接受规范化师资培训,带教工作认真负责。科内每周三由基地主任组织业务查房学习,内容详实多样,包括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点评病历书写、点评医嘱、临床路径管理等,每月积极参加北京市301疑难病历讨论,并在会上发言,拓宽科室人员对疑难病例的诊治思路。科内定期组织疑难病例、死亡病例讨论及讲课。每月2次科室级及院级教学查房,病种多样,记录详细,并开展部分双语教学及双语查房。多年坚持每月1-2次科内主治医师以上级别讲课学习,学习内容包含本专业基础及新进展;每周五查房前安排住院医师小讲座一次,内容多为临床少见病学习;每二周一次医护人员英语学习;每月一次神经科及放射科共同读片会,使我们的教学管理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并教、学互促,取得优异成绩。基地负责人冯凯主任曾经承担过国家神经内科培训中心教学、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神经科教学、河北医科大学临床理论课及实习教学,中国医科大学实习教学任务,并有科研成果十项,多次获教学奖励。曾经参与国家自然科研基金及北京市自然科研基金各一项。在他的带领下科内人员积极参加科研,目前开展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3项,参加十一五<老年痴呆规范化量表的研究>及十一五<中国急性脑血管病事件登记研究>,<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二级预防、康复技术的综合疾病管理模式的推广研究>。二、北京市神经病理讨论会(BeijingNeurologyClinicalPathologicalConference,BNCPC),至今有37年的历史,是由以北京市为主的多家医院参与的神经临床病理讨论。参与BNCPC组织与提供病例的委员单位有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宣武医院、友谊医院、北大第一医院、北京医院、北医三院、中日友好等。在全国神经病学界有着重要影响力。每次事先由提供病例的医院将病历整理好提前1月发送至公共账号,各个医院(含京外,如天津、河北、山东等,达80余家)阅读病例后一般提前进行讨论进行定位定性诊断;活动当天由各医院神经科医师代表进行病例诊断分析;最后由提供病例的医院医师进行病理结果汇报,以PPT形式讲解相关疾病的病例特点及最新进展。自2008年始,我科也加入到参与BNCPC活动的队伍中,认真分析病例特点,积极查阅相关资料,最后与众多三甲医院医师一起在活动现场进行讨论,坚持不懈,至今已坚持10余年,共参与近150余次,学习相关病例达近200余例。病种涉及神经科少见病、疑难病几十种,如:正常血钾型周期性麻痹,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淋巴瘤,线粒体脑疾病,淋巴瘤,胶质瘤,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等等。至今,全科每月都把BNCPC讨论作为一件绝对重要的临床工作来对待,每次先进行科内讨论,非疫情期间每月都前往301医院进行发言,疫情期间坚持线上参与讨论发言,在与各个顶尖水平医院的交流与讨论中,增加了我科科医师对疑难病诊断的深刻印象和宝贵经验,同时增进了与北京著名医院的沟通与交流,提高了科室知名度。三、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顺义区关于脑血管病诊疗康复等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通过专题讲座、培训班、网络平台、短期实战培训和高水平专家现场指导、患者自我管理、双向转诊平台建立及专家会诊等形式,将缺血性脑血管病抗栓分层治疗技术、缺血性脑血管病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分层治疗技术、缺血性脑血管病伴有高脂血症患者的他汀药物降脂分层治疗技术、缺血性脑血管病伴有糖尿病患者的降糖分层治疗技术、脑血管病康复技术推广至25家社区医院,提高社区医院医疗水平,建立医疗服务网络平台。经过2年的推广活动,共计举办培训班六期,共计培训学员47名,涉及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健康宣教30余次,涉及人数约2000人,同时进行大型专题活动会议近20次,涉及市级教育项目3项,区级教育项目8项,进行疑难病专家会诊共计10余次,涉及会诊患者约20余名,同时与社区两家医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通过微信平台及网络,网络会诊患者多名,与各卫生院建立长期联系。通过课题项目的实施,不仅使得社区医师对脑血管病相关诊治技术有了一定认识,更使患者从疾病的发现、治疗机预防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同时项目的实施也促进了医院与各卫生服务中心的联系,为医疗双向转诊及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另外,我科冯凯主任已成为首都医科大学委员,对我院在职医师进行研究生培养。四、科研方面:2010年主持北京市首都发展基金《血管的横断面积与进展性脑卒中关系的队列研究》并发表论文。同年《抗血小板药的联合应用对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血栓预防作用》获得顺义区科学技术二等奖。参与2012年科技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心脑血管病防治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研究》。尤其2014年的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顺义区关于脑血管病诊疗康复等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联合南彩、天竺、木林等十余家社区培养大批基层工作人员,开创区医疗的科研培训先河。发表SCI等文章共100余篇,区科委立项的护理科研2项。2017年,我科参与协和医院牵头进行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专项”-脑小血管病、脑静脉系统疾病、青年卒中临床队列研究课题;旨在推动我国脑血管病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治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我科成功举办多次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十余项,在院里、区里均取得满意效果。2020年我科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两个课题:《脑小血管病队列研究》;《丁苯酞治疗脑小血管病》。定期协和医院专家来我院讲解并指导工作。院内专家简介冯凯:主任医师,擅长脑血管病、神经科疑难病、帕金森病、神经免疫病;李秀媛:主任医师,擅长脑血管病、头痛、痴呆。齐伟哲:副主任医师,擅长脑血管病、睡眠障碍、痴呆。马文平:副主任医师,擅长脑血管病、头痛、抑郁症、癫痫。王继存:副主任医师,擅长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病、睡眠障碍。郑志东:副主任医师,擅长脑血管病、头晕、睡眠障碍。吴亚琨:副主任医师,擅长脑血管病、痴呆、周围神经病。外聘专家简介姓名,职称,所在医院,擅长。许贤豪:北京医院陈海波:北京医院秦斌:北京医院李存江:宣武医院王向波:宣武医院郭冬梅:宣武医院王拥军:天坛医院张星虎:天坛医院张在强:天坛医院陈胜云:天坛医院彭丹涛:中日医院高旭光:人民医院李菁:世纪坛医院杨旭:航天医院丁成赟:解放军牛俊英:解放军二炮总医院朱以诚:协和医院科室动态为了更好、更方便的为顺义及周边地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快捷的医疗服务,创建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水平,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于2014年4月正式成立了北京神经病学专家会诊中心。该中心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棘手的神经科少见病、疑难病患者提供高级专家联合会诊。中心汇聚了来自北京市各大医院10余位著名专家教授,这些专家均是北京市神经病学专家库成员,同时参与市里各大医院如天坛医院,火箭军总医院等的会诊中心工作。我院是郊区首家成立专家会诊中心的医院。专家会诊中心是一种目前较流行的、科学的、高效的诊疗形式。它由多个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强大梯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疑难病症进行多学科的互动、分析及讨论,从而提高对疾病尤其是疑难疾病的诊断效率。大大缩减了患者为诊断及治疗疾病所花费的时间及金钱,减轻了患者及家庭的负担。我们每次组织2-4位专家共同联合会诊,让患者在家门口看专家,免去各种就医烦恼,真正的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目前会诊中心已举办24次,会诊病人百余名,分别请来卫生部附属北京医院许贤豪教授、秦斌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张星虎主任、张在强主任、宣武医院李存江主任、王向波主任、郭冬梅主任、北京朝阳医院胡文立主任;北京世纪坛医院李菁教授;北京大学附属北大人民医院高旭光主任、火箭军总医院牛俊英主任、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彭丹涛教授、航天中心医院杨旭主任和解放军304医院丁成赟主任。会诊的疾病有: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重症肌无力、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多系统萎缩、锥体外系疾病、僵人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格林巴利综合征、颅底占位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多发性硬化、桥本氏病、特发性震颤、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症状性癫痫、结节性硬化、帕金森叠加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痛性痉挛、帕金森病、痉挛性截瘫、阿尔茨海默病、复杂精神运动性癫痫、疱疹感染性脑炎、带状疱疹感染后难治性神经痛、颞动脉炎、运动神经元病、平山病、进行性延髓麻痹、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免疫介导的多发神经病等。运行6年余会诊中心越来越得到各界好评,促使科内教学诊疗工作步上一个新台阶。在继续教育方面:2010年成功举办北京市级继续教育项目一项:《脑血管病综合诊治研讨会》;2011年成功举办北京市级继教项目一项:《全科医师脑血管病基础培训班》;2014年成功举办区级教育项目4项:《脑血管病的抗栓分层管理》;《脑血管病的降脂分层管理》等;2015年成功举办北京市级教育项目2项:《脑血管病降糖分层管理讨论会》;《脑血管病康复管理讨论会》;2016年成功举办北京市级继教项目一项:《脑卒中危险因素管理研讨班》。2017年,我科参与协和医院牵头进行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专项”-脑小血管病、脑静脉系统疾病、青年卒中临床队列研究课题;旨在推动我国脑血管病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治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0年我科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两个课题:《脑小血管病队列研究》;《丁苯酞治疗脑小血管病》。定期协和医院专家来我院讲解并指导工作。同时我科积极开展同市级三甲医院神经内科的联系和合作,与宣武医院开展卒中远程会诊中心,同时积极开展与市级专家教授的合作,包括教学查房及授课,进一步提升我科的业务水平和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的知名度。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神经疾病中心是北京市东北部地区规模最大、接诊神经疾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区域性神经疾病诊疗中心,包括神经疾病、神经重症、卒中中心、神经介入四个病区。设立有独立的神经急诊和急诊留观床及独立的及神经介入导管室。每日门急诊量500余人次,其中二病区位于住院二部12层,现开放床位52张;设有9个神经疾病亚专业分组,日常开设门诊和专家门诊及全体神经内科急诊,全方位及时快捷高效安全的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现有医生17人,其中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6人,医师3人;护士18人。医疗情况:神经疾病中心二病区与宣武医院及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签订了北京市及国家级医联体单位,目前已授牌成为“国家综合卒中防治中心”,“北京市卒中防治中心”,并且是顺义“区域性神经疾病诊疗中心”,“顺义区卒中质控中心”,“顺义区深静脉血栓防治质控中心”,正在申报“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目前科室设有脑血管病专业组、神经介入组、神经重症专业组、眩晕专业组、头痛专业组、癫痫与脑电图专业组、睡眠障碍组、神经康复组、神经肌肉及肌电图组、痴呆与认知障碍及神经心理组、帕金森与运动障碍专业组、神经疑难杂病组等专业组,各专业组组长由科室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生担任,且均在宣武医院、天坛医院等三甲医院相关专业组进行过至少三个月以上的亚专业进修学习。神经疾病二病区年出院人数1500余人次、年门急诊量近5万余人次。医疗核心业务是脑血管病、癫痫等神经系统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等诊治,尤其擅长脑血管疾病、癫痫、眩晕、头痛、睡眠障碍、痴呆等多发病及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运动障碍疾病、脊髓病变、神经变性病等少见病的诊治。我科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静脉溶栓方面临床经验非常丰富,平均每年静脉溶栓例数近500余人次,已达到北京市和国内的先进水平。我科神经介入组能熟练开展神经介入手术(如颈动脉支架植入成形术、颈动脉球囊扩张术、椎动脉支架植入成形术、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成形术、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术、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血管内取栓术、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碎栓及球囊扩张术)以及全脑血管造影术。同时眩晕专业组还能开展眼震电图检查及耳石症患者的复位技术,癫痫专业组能开展长程视频脑电检查技术;睡眠障碍专业组能开展多导睡眠脑电检查技术;神经肌肉及神经电生理专业组能开展针极肌电图、诱发电位、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技术;神经康复专业组神经康复专业组能开展包括物理康复、作业康复及吞咽康复等大部分康复技术;脑血管病脑血流监测专业组能开展利用TCD进行颅内栓子监测新技术及颈动脉彩超检查技术。我科开展的特色诊疗项目有急性脑梗死的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及血管内介入取栓治疗、全脑血管造影及颅内外狭窄血管支架植入治疗、癫痫的专科网络化管理治疗、眩晕患者包括复位在内的综合治疗及睡眠障碍疾患的规范化药物、认知行为治疗等。2021年完成急性脑梗死动静脉溶栓治疗278余例,其中动脉溶栓及血管内取栓45例,位居北京市所有医院前列。开展神经介入诊疗180余例,其中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成形术达80例。我科每天均设有专家门诊,每个专家都有不同的专业方向,满足群众的更高等的就医需求。同时每周还开设了宣武医院专家门诊,包括由宣武医院韩教授出诊的记忆障碍门诊、神经系统疑难杂症门诊。我科特意开设了多个专病门诊,包括癫痫专病门诊、睡眠障碍门诊、眩晕门诊、神经介入门诊等以满足顺义群众的就医需求。目前科内有眼震电图检查室、多导睡眠脑电图检查室、脑血流监测室、颈动脉超声检查室、肌电图诱发电位室、长程视频脑电监测室、神经康复室、远程会诊中心、神经疾病会诊会诊中心等专用检查会诊场所。科教情况:在科研方面我科目前已完成由欧阳取平主任主持的首都卫生发展专项《集束化管理模式在癫痫诊治中的应用研究》和顺义区卫计委重点项目《顺义区急性脑梗死溶栓诊治绿色通道建立研究》、胡太春医师主持的《轻型卒中的溶栓治疗》等课题都顺利结题。我科同时作为合作单位参与了天坛医院主持的国家科技部项目《中国卒中登记研究》、国家卫计委《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协和医院主持的国家科技部项目《脑小血管病临床队列研究》、天坛医院主持的国家科技部项目《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强化抗栓防治策略》推广项目、宣武医院牵头的十三五重点计划专项课题《神经疾病队列研究》。目前仍有3个科研课题在运行,分别是与清华长庚医院合作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卒中的早期识别及血压管理》、与天坛医院合作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精准用药研究》、与西城区急救中心合作的首都卫生发展专项《远隔缺血适应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我们秉承在临床工作中做科研以科研促临床发展的理念,通过收集临床数据、分析资料、不断学习本专业的前沿知识,促进了我科医务人员的临床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工作作风更加严谨、细致。在教学方面,神经内科作为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实习基地,承担首都医科大学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乡医班及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本科学生的实习带教工作,每月有1-2医师在我科轮转。同时负责顺义区基层医师的进修学习工作。科室荣誉:科室被顺义区卫健委认定为顺义区重点临床科室,曾多次获得“顺义区卫生系统优秀科室”“顺义区医院优秀科室”“顺义区医师节优秀医师团队”“顺义区医院优秀教师团队”等荣誉称号。科室动态顺义区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承载着顺义地区100多万人口的医疗服务,神经内科是区级重点专科,为满足患者的精细化、个体化、专业化需求,神经重症监护病房2015年9月独立,成为北京市郊区首家独立的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神经内科急危重症患者,重症脑血管病为主,同时收治神经科常见普通患者。2016年3月我科呼吸机全部更新为进口德国德尔格呼吸机,开始规范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合并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的神经危重症患者,危重症患者不在依赖综合ICU支持,在保证危重症救治基础给与患者神经年内科的专业化的规范及精准防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治愈率明显提高,同事缩短住院日,降低了患者的费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2016科室获得顺义区卫健委双优示范团队称号。2018年作为分中心与安贞医院合作课题《50mg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在轻型卒中/TIA二级预防中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已结题。2019年与天坛医院合作课题国家“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丁苯酞对急性脑出血的干预及保护研究》,已结题。2020年与北京中医院大学东直门医院合作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药早期救治方案的询证评价研究》。2018年我院建立卒中绿色通道,我科与神经介入专业组合作开展急诊血管内取栓治疗及患者术后的规范管理,使重症脑血管病的诊治水平再上新台阶,现年收治急诊介入术后患者60例左右,数量及质量均位于北京市三级医院前列。2020年-2021年先后选派3名骨干医师前往天坛医院神经重症病房进修学习,现已引进11名硕士研究生,其中2名在读博士,医务人员学历水平明显提高,临床及科研后备力量充足。科室主任:张梅主任医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副主任,从事神经内科工作20余年,于2006-2007公派前往意大利费拉拉大学进修神经电生理一年,创建了北京市郊区医院第一个独立的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擅长专业: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病、眩晕、神经危重症抢救及管理。所获荣誉:2016年顺义区卫计委双优示范团队,2019年中国农工党顺义区优秀党员,2019、2021顺义区医院优秀医师。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多项国家级、市级科研项目及课题。2013年参与国家十二五科研支撑计划课题《农村心脑血管病防治关键科室集成与应用研究》,2014年参与北京市科委《顺义区关于“脑血管病诊疗及康复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2018年作为分中心负责人与安贞医院合作课题《50mg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在轻型卒中/TIA二级预防中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2019与天坛医院合作国家“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丁苯酞对急性脑出血的干预及保护研究》,2020与北京中医院大学东直门医院合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药早期救治方案的询证评价研究》。社会职务: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重症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脑小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眩晕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脑血管防治学会医体融合与脑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人体健康促科技促进会神经急诊重症监护专业委员会委员。科室护士长:何凤荣副主任护师,神经内三科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专业近30年。开展工作:带领护理团队创建“压疮护理示范组”护理品牌,开展“加强固定与关键时间段肢体约束联合应用预防胃管滑脱”,“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护理”,“分级协作管理预防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改良开塞露納肛方式提高卒中患者通便效果”,“腹壁E型带蒂固定提高卒中患者尿管固定效果”等新项目不断完善、提高优质护理水平。护士长也以她卓有成效的管理曾多次获得区卫计委优秀护士长称号。所获荣誉:“压疮护理示范组”护理品牌;区卫计委优秀护士长称号。副护士长:马艳华主管护师,神经病学中心神经重症监护病区副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0余年。开展工作:擅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护理、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护理、癫痫等危重症患者护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2003年参加非典一线,2007年取得北京地区ICU专科护士资格,2018年在科室规范肠内营养的实施:2021年开展《意识障碍患者家庭护理指导》,从出院后如何预防压力性损伤、预防失禁性皮炎、鼻饲护理、留置尿管护理4个方面分别进行指导,以减轻家属对出院后护理患者的茫然、焦虑,2021年负责神经内科危重患者护理常规的编写,2021年开展《RASS镇静评分在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中的应用》。履职期间发表论文10篇,其中3篇发表在核心期刊。所获荣誉:2009年荣获BD杯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2010年荣获局级护理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荣获局级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荣获院级先进个人;2013年荣获安全型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比赛三等奖;2013年荣获等级医院评审综合知识竞赛二等奖,个人最佳表现奖;2013年荣获院级优秀护士;2014年荣获院级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2015年荣获院级护理技能大赛二等奖;2015年荣获带教老师多媒体授课一等奖;2015年荣获局级“护理之星”2020年荣获局级“最美逆行天使”称号2020年荣获院级优秀护士。人员情况:顺义区医院神经病学中心神经监护病区(神经内三科)位于住院二部部13层,现开放床位45张,设有神经重症专业亚组,李涛为专业组组长,日常开设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现有医生14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共5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人5人。护士23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10人,护士6人。医疗情况:随着对重症脑血管病专业治疗的迫切需要,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神经重症监护病区正式成立,成为顺义区首个以神经重症为主要研究领域的科室,标志着我院神经内科的发展进一步迈向精细化。自组建以来,科室形成了以重症诊疗为主、常见病种全覆盖的医疗特色,研究创建了“一人一方案、一日一研判”的重症病例治疗模式,为广大患者带来精细化、个体化治疗。同时,科室突出重症脑血管病、癫痫持续状态、重症肌无力等神经内科重症疾病的研究诊疗,特别是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管理更是紧跟国内前沿。近年来,科室逐步扩建,目前开放床位45张,床位使用率接近100%,年出院人数1400余人,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超过95%,其中静脉溶栓及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病例数始终居于全市前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硬件方面,针对重症患者诊断及治疗的需要,监护病区配有一系列先进、完善的监护及抢救设备,包括飞利浦多功能监护系统、进口德尔格呼吸机、颅内压监测仪、经颅多普勒超声、心电图机、除颤仪、冰毯机、震动排痰仪、抗栓压力泵、营养泵等。软件方面,我科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一方面与天坛医院、宣武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建立有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外聘专家2名,对疑难病例随时邀请专家会诊,另一方面积极拓宽培训渠道,鼓励外出学习进修、参与学术会议,科室所有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及部分中级职称人员均具有在天坛医院及宣武医院进修学习经历,时刻与国内先进的诊疗技术保持一致,为神经重症患者提供先进、专业、规范的诊疗服务,科室中曾患者量及抢救成功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主要业务包括: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桥接取栓术后患者、大血管病急诊介入术后的患者的诊治;其他重症脑血管病及神经危重症的管理:癫痫持续状态、脑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血管病合并心衰、呼吸衰竭等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综合诊治。1、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的静脉溶栓治疗及术后监测: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日益升高,其高致残性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及负担,目前研究表明超早期的静脉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预后、减轻残障程度。我院目前已建立了卒中绿色通道,溶栓窗内的卒中患者来诊后,我科高年资的二线医师(均具有高级职称)将亲自对患者进行评估和筛选,尽快为适合的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针对溶栓术后的监测,我科也具备丰富的经验及规范的流程:溶栓后我科可对患者进行以下内容的监测:意识状态(GCS评分)、血压情况、神经系统症状的波动(NIHSS评分)、出血症状的监测等,尽可能降低患者溶栓后出血的风险、尽早发现并处置病情变化、尽可能改善患者预后。2、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启动、术后监护及治疗:目前研究表明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可以改善大血管病变患者的预后,但存在术后高灌注、出血转化、血管再闭塞等风险,故对术后的监护强度及治疗的精细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科二线医师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静脉溶栓的同时,将第一时间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大血管病变,并与神经介入科联动,尽快启动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监测方面:依托多参数监护系统可以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依托完善的流程可以密切监测患者的意识瞳孔及神经系统症状波动情况;依托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可以随时监测患者颅内压,及时发现颅高压情况;我院具备先进的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必要时可以行TCD检查评估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24小时随时可完善头CT检查评估颅内情况。术后治疗方面:针对需要呼吸支持的患者及时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术后抗栓治疗方案;依托先进的微量注射泵可以精准调整患者的降压、降糖、镇静、镇痛等治疗。3、重症脑血管病的救治:我科对重症脑血管病(如:大面积脑梗死、脑干梗死、脑出血等)具备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每年收治数百例之多,在给予其规范脑血管病专科治疗的基础上,突出重症特色,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改善其预后。3.1加强生命支持: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往往存在意识障碍、生命体征极不稳定,我科随时可以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及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针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在密切血压监测的基础上,可以精准地给予补液、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从而为原发病的治疗赢得时间,降低患者急性期的病死率。3.2营养支持:营养支持是重症患者所有治疗的基础,我科针对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制定了一套规范的流程,极大改善了重症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了相关并发症、改善了患者的预后:3.2.1筛选:根据NRS2002等国际通用量表筛选出营养不良高风险患者。3.2.2处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热量、蛋白、脂肪的摄入;应用专用营养泵,持续泵入营养液,减少了潴留、误吸的发生;严格要求患者床头抬高30°至45°,降低误吸风险;定时监测患者胃潴留情况,调整营养液泵入速度。3.2.3评估:通过监测ALBPA及CR、HGB等指标,评估患者营养支持是否充分;注意观察患者潴留情况、大便情况等评估患者是否耐受目前营养支持治疗。3.2.4调整:根据患者评估情况,随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3.3合并症处理: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合并症也是危及患者生命、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我科采用防褥疮气垫,大大降低了重症患者褥疮的发生率;我科的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装置可以有效地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而床旁血管超声检查可以及时发现下肢静脉血栓,从而及时处理;对于气道保护能力下降的患者早期给予气管插管、强调重症患者头高位以及振动排痰仪的应用等均有效地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4.癫痫持续状态的救治:癫痫持续状态是神经内科一种急危重症,存在较高的病死率。我科对于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生命支持、癫痫持续状态的终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依托我院先进的视频脑电监测系统可以监测脑电活动情况并指导后继治疗。5.对于颅内感染、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等其他非脑血管病的重症患者,一方面我科可针对原发病给予规范的治疗;另一方面,依托比较先进的重症理念及监护治疗措施,可给予充分的生命支持、营养支持,同时积极有效的处理合并症,为患者原发病的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提高患者存活、乃至康复的可能性。科教情况:作为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神经内科专业的教学基地,科室现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5名,其中在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9名,成为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以来,已有4人通过讲师资格考试正式上岗,承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首医3+2、乡医班等教学任务,教学水平达到了首都医科大学教学标准。科室坚持以学术研究促进能力提升,突出疑难病例的分析研究,建立疑难病例诊疗档案,组织科室医师学习研究专家共识及指南,每周分享诊疗心得,每月讨论研究成果,积极参与“301疑难病例讨论”及我院“神经病学专家会诊中心”,时刻与国内先进的诊疗技术保持一致,共发表核心及各类论文20篇。同时科室作为分中心参与多项课题,与安贞医院合作课题《50mg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在轻型卒中/TIA二级预防中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与天坛医院合作课题国家“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丁苯酞对急性脑出血的干预及保护研究》,与北京中医院大学东直门医院合作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药早期救治方案的询证评价研究》。院内专家简介1,张梅:主任医师,擅长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病、神经电生理检查、各种神经危重症诊治。2,刘艳梅:副主任医师,擅长脑血管病、静脉溶栓、介入术后患者的管理及神经危重症。3,李涛:副主任医师,擅长脑血管病、颅内感染、重症脑血管病合并脏器功能衰竭等神经危重症。4,许冬青:副主任医师,擅长脑血管病、神经危重症、脑血管狭窄的检查、评估及血管内支架术后、急诊介入术后的管理。5,王玉才:副主任医师,擅长脑血管病、神经危重患者的急救:气管插管、有创治疗操作、呼吸机的使用、神经影像的判读。6,赵媛:副主任医师,擅长脑血管病、神经系统变性病、癫痫、脑电图的判读。外聘专家简介杨中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脑血管病中心,神经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长期从事脑血管病及重症脑血管病的抢救和治疗工作。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分会神经急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分会神经急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内科学会常务理事,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重症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卒中学会质量控制委员会常委,中国卒中学会重症脑血管病学会常委。张运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急诊科主任,博士,主任医师。参研国家自然基金,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及北京市自然基金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统计源文章20余篇,SCI论文2篇,2007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杂志》编委,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神经急诊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创伤学会创伤感染学组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