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耳-侧颅底外科以"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先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为宗旨,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和拼搏,现已发展成为综合实力强、专业细分、技术精湛、学术氛围浓厚、团结和谐、朝气蓬勃与充满人文关怀的现代化医疗团队,是广东省医学重点学科,广东省医学重点专科,佛山市医学重点专科,中山医大硕士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历史沿革耳-侧颅底外科是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下细分的二级学科分科。回顾我院耳鼻喉科发展历程:1997年耳鼻咽喉科开始使用显微镜和耳钻开展各式鼓室成形术及人工听骨听力重建术。1998年开展颞骨次全切除术,之后术式逐渐改进及完善,同年开展内淋巴囊减压术。2001年成立门诊耳内镜检查室,开展鼓膜穿刺、置管术,耳内镜下换药等工作。2002年我院在佛山地区率先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及镫骨手术,在国内医院处于前列水平。2005年开展径迷路进路听神经瘤切除术。2007年,钟世正院士经慎重考虑和筛选委托我院王跃建教授负责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解剖学》分册并于2011年出版发行。2009年为与国内同行分享先进的耳内镜微创技术,学科带头人王跃建博士集合我院耳内镜室多年临床资料编写《耳内镜外科学》出版发行,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好评。2012年我院我院"耳内镜中心"及"佛山市听觉与平衡医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在耳鼻咽喉科隆重举行揭牌仪式,并于当年顺利通过卫生部内镜与微创医学培训基地顺现场验收,成为卫生部内镜微创培训基地,标志着我院内镜基地硬件设施完备,信息化建设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平,尤其是耳内镜中心的建设规模及综合实力达到领先。2013年在我院倡导和支持下,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听力及言语康复专业委员会顺利成立,我科为主委单位。2016年耳科医学中心耳功能检测中心正式揭幕,我院特聘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李华伟教授为耳科医学中心主任,并成立李华伟长江学者工作室。在陈伟雄主任统筹管理,虞幼军主任的带领下,耳科组发展迅速,规模逐渐增大,日益成熟,于2013年5月10日正式从耳鼻喉头颈外科正式分区,更名为耳-侧颅底外科。科室下设耳外科、耳内科专业组,并拥有耳内镜中心、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治中心、耳功能检测中心三个特色中心,已成为辐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治疗中心之一。我科在听力诊断、治疗、康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投入近千万巨资,建立和完善了耳功能检测中心、耳科专用层流手术间、耳内镜诊疗室、颞骨解剖实验室等相关配套设施,拥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专业人员多名,致力于听力康复工作。开展了侧颅底肿瘤切除术、人工耳蜗植入技术、耳显微人工听骨重建技术、耳内境下药治疗突发性耳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等特色技术,并指导助听器验配和听觉语言康复学校的听力康复工作,形成了广东省乃至国内规模最大的临床听力学检测、诊断中心与听力康复中心。目前,在国内成为首屈一指的听力疾患一条龙服务项目,为我省乃至国内树立了榜样,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一致好评。团队介绍耳-侧颅底外科在科室主任虞幼军主任医师的领导下蓬勃发展,下设耳外科、耳内科和耳功能检测中心,耳内镜诊疗室6间,颞骨解剖室1间。耳-侧颅底外科现有各类医护人员56人。形成以王跃建为学科带头人,虞幼军主任为领导核心,谭雁红护长及刘秋玲技师组长为一体的医护团队。耳外科组由虞幼军主任医师、刘振主任医师、林枫主任医师、梁海荣主任医师、郑立岗副主任医师为上级医师,耳内组由赵远新副主任医师、周晓娓副主任医师、杨芳主治医师为上级医师,陈俊明、邹团明、孙恺、王博琛、陈抗松、赖彦冰、陈丹萍等住院医师为下级医师。耳科医生15人,技师18人,护士23人。科室学术带头人王跃建,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佛山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医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耳鼻喉专业博士后协作导师。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听力及言语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无喉者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听力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抗癌协会头颈外科专业委员常委、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委员、佛山医学会副会长。《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中华耳科杂志》编委、《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编委、《山东大学耳鼻咽喉眼科学报》编委、《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编委。获省劳动模范称号,享受有突出贡献中、青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在在专业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及参与编写了《耳内镜外科学》、《耳鼻咽喉科临床解剖学》、《喉外科手术学》、《耳鼻咽喉创伤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图谱》、《立体颞骨解剖和手术图谱》、《实用微创外科手册》等专著7部。近年负责主持省、厅级科研课题5项、获广东省名医工程资助项目。获省级成果获奖2项、市科技成果一等2项、二等4项、三等2项。获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各一项。虞幼军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耳-侧颅底外科主任,《中华耳科学杂志》编委、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听力及言语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佛山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专业方向为耳及侧颅底外科,拥有丰富的中耳炎、眩晕、耳聋等耳及侧颅底疾病的诊治经验,对耳听力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均有较深的认识。能熟练开展各式中耳炎手术等常规手术、内淋巴囊减压术、半规管栓塞术、面神经减压术、面神经吻合术、面神经梳理术、人工镫骨安装术、颞骨次全切除术、耳部肿物切除术、耳畸形整复手术、听神经瘤切除术、颈静脉球体瘤切除、中耳癌根治性切除,对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人工耳蜗安装术等耳科手术有较深的研究和体会。新开展的耳内镜技术与理论在国内处于前沿。参与主持多项省内研究项科研项目,主要编写《颞骨立体解剖与手术图谱》、《耳内镜外科学》、《颞骨立体解剖与手术图谱》,《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解剖学》等。专业特色我科主要开展急慢性中耳炎、耳硬化症、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外耳中耳畸形、脑脊液耳漏、外耳中耳畸形、面神经肿瘤、颈静脉球瘤、颞骨恶性肿瘤等疾病的诊治工作。其中耳外科开展了显微镜下各式显微手术和耳内镜下各式微创手术,如乳突根治术、各式鼓室成形术及听力重建术、内淋巴囊减压术、人工镫骨置入术、半规管栓塞术、耳部畸形重建术、耳源性颅内感染清创引流术、面神经吻合术、面神经全程减压术、面神经梳理和显微血管减压术、颈静脉球体瘤切除术、听神经瘤切除术、颞骨次全切除术、人工耳蜗植入术等手术,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耳内科开展如良性阵法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性各类外周性眩晕、突发性耳聋、各类耳鸣等治疗。耳内科开展了耳聋基因检测、耳鸣声治疗、经鼓室圆窗给药等国内外先进治疗技术,在感音神经性聋、耳鸣、面瘫和耳源性眩晕的诊治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效。耳内科现正就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后的感音神经性聋的干预治疗、耳源性眩晕疾病的诊断程序和规范治疗、耳鸣的诊断程序和规范治疗等前沿领域进行研究,参与了华中科技大学的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前庭中枢代偿机制及眩晕疾病规范化诊断与康复治疗方案研究"。眩晕是一种痛苦而又常见的疾病,但因眩晕的诊断通常需排除多科疾病,或者常由多科疾病诱发。这一疾病特性造成国内外眩晕患者诊断方式尚停留在由患者在门诊逐科就诊排除的模式,各科医务人员也因无法形成良好的沟通而无法明确诊断或误诊,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也使眩晕医学停滞不前。为此,在医院领导和多科协助下,我们以良性陈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等耳源性眩晕的治疗为中心,建立临床前庭功能检测中心和以耳科为主导的多科执业人员模式的眩晕疾病综合诊疗病区,开创国内眩晕诊疗的新模式,建立常见眩晕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流程,培养眩晕综合诊疗人才,建立眩晕疾病的个体化诊疗方案,推动眩晕医学的发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又称耳石性眩晕症,是一种在头位改变时以短暂眩晕发作为主要表现的内耳半规管疾病。其由Barany于1921年首次提出,1952年Dix和Hallpike详细描述了本病的基本特征和体征,并将本病正式命名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同时提出了Dix-HallPike诱发试验。该病发病率高,约占周围性眩晕疾病的17~20%。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虽未完全阐明,但目前大多认为脱落的耳石在头位变动时震动内淋巴导致两侧前庭功能平衡失调为其主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良性陈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是我科特色技术之一,多年来,我科刘秋玲技师采用耳石复位治疗手段为近20000多例患者解除了疾病痛苦,患者不仅来自全国各地,还有海内外华人华侨慕名而来,其手法复位的首次治愈率达9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获得了病人的一致好评。我们不仅仅在良性陈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上取得良好的业绩,对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后循环缺血、偏头痛性眩晕等眩晕疾病的内科药物治疗、前庭康复治疗和迷路化学切除术、前庭神经切除术、迷路切除术、内淋巴囊减压术等外科手术治疗上也取得不错的成效。耳内镜微创技术是二十一世纪外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我科的特色和发展方向。我科自2002年开展耳内镜微创技术,在广东省地区率先开展了耳内镜检查、耳内镜下鼓膜穿刺和置管术、耳内镜下鼓膜修补和鼓室成形术、耳内镜下镫骨撼动术、耳内镜下人工镫骨安装术、耳内镜下听力重建术、耳内镜下咽鼓管鼓口半堵术等微创手术,许多患者慕名而来进行耳内镜下各项治疗。现拥有2间耳内镜微创手术室和6间耳内镜诊疗室,门诊耳内镜诊疗室每天承担250多人次的耳内镜检查和治疗工作,近5年来已为近10万人次提供服务。目前耳内镜微创技术已在我科广泛应用,提高了耳科疾病的治疗效果,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减少了治疗费用和缩短了治疗时间。根据我科耳内镜中心多年的临床经验,由我科编著的《耳内镜外科学》一书于2009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临床成果《耳内镜微创技术》荣获佛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我们在耳内镜治疗粘连性中耳炎、小儿急性渗出性或化脓性中耳炎、侧颅底肿瘤、鼻咽癌放疗后骨坏死等疾病中也取得了不少经验,尤其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中耳炎及骨坏死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2013年至今,我科已成功举办8届耳内镜研讨学习班及微创治疗学习论坛,并取得国家卫生部内镜与微创医学耳鼻咽喉培养基地,培养了一大批耳内镜专科人才。耳功能检测中心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听力康复和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通过25000多名新生儿的听力复筛,明确诊断200多例患者并及时干预治疗,其中有20多名存在先天性中耳内耳畸形,他们中的大多数佩戴了助听器;已对100多个儿童进行人工耳蜗植入,已对3000多位儿童进行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和治疗。耳功能检测中心拥有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耳声反射、诱发电位、眼震电图、平衡功能检查等设备,具有对耳部疾病的定位、定性、定量分析能力,还开展了耳鸣检测技术、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高刺激率听觉诱发电位等新技术。2014年初,我科按照佛山市卫计局《佛山市新生儿听力及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与全市23家听力筛查机构共同组成佛山市新生儿听力筛查转诊机构,共同开展我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异常患者的诊断、诊断结果的反馈和随访等工作,以确保我市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工作规范有序。耳功能检测中心集听障疾病诊疗、随访及新生儿筛查防治为一体的听力医学网络平台的建设,实现佛山地区县市儿童筛查听力学领域的数字化医疗。该平台建立后我们能实现听力学资源的设备、人才、数据的三大共享,确保患儿转诊及治疗流程顺畅、形成常规;建立与完善新生儿听力筛查及诊断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筛查工作信息全面纳入省新生儿听力筛查信息化管理。目前我科正在积极申请成为国家聋儿康复救助项目的医疗机构,为更多的佛山地区聋儿免费实施人工耳蜗手术创造机会。展望未来在未来发展中,听力康复领域将作为耳内科组最优先发展方向之一,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耳功能检测中心建设力度,面积扩大到400-500m2,更新和添置新的设备,并细分为耳功能检测中心和临床前庭功能检测中心,完善听力数据化网络平台建设和临床听力学诊断系统,为科研和临床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将加强人才建设,引进博士和硕士各1名,技师增加至6人,以保证检测质量和新技术研发。在确保人工耳蜗植入100%手术成功率的同时,扩大影响范围,加强术后康复效果的随访,确保在本地区的领先地位及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积极开展听觉干预后言语康复的训练及随访,如与康复科合作加强言语训练,指导聋儿正确发音,定期进行康复效果评定,使聋儿能更快更好的融入主流社会,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我们还将加强耳聋基因工作,依靠我院临床研究所建立基因检测中心,加强友好协作单位如北京301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及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间技术交流,在全市广泛开展耳聋基因的产前诊断,聋儿的基因筛查和预防工作,实现耳聋的三早政策。作为国家卫生部内镜与微创医学耳鼻咽喉培养基地、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听力及言语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我科将承担起本地区听力行业的人才培训工作,培养一批合格的听力康复人才,推动本地区听力康复行业的良性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