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护理部紧紧围绕卫生部和省卫生厅"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按照"改模式、重临床、建机制"的工作原则,以"三化四比"为优质服务的理念与目标,以解决患者问题作为创优工作的落脚点,进一步深化护理管理模式的改革,落实护士管床管病人的整体护理责任制、履行护士职责,通过开展特色专科护理优质服务,深化护理专业内涵建设。近十年,护理团队获广东省护理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佛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禅城区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广东省卫生厅课题2项,佛山市科技术局课题21项,佛山市卫生局课题132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专著6部;在专业期刊发表文章1503篇。开展护理新技术142项,获实用新型专利6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主持完成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1项,省级继续教育项目10项,市级继续教育项目12项。全院护理人员其中担任全国中华医学会常委1人;担任广东省护理学会副主任委员6人,常委22人;担任佛山市护理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9人,副主任委员及委员61人。我院成为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重点联系医院、广东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病房被评为卫生部第一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十年来完成"五项创新",取得突出成绩。工作创新---围绕医院核心工作为医疗保驾护航配合医院扎实完成各项医疗工作目标、任务,屡创奇迹和佳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医院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探视制度执行、"三开一停"、脏器移植、院庆志愿者等指令性工作中充当中坚力量,为医院争光。在王跃建院长和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下,完善了护理工作的"九大"临床支持系统,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将护士还给病人。多项改革在全省名列前茅。一是率先购置二台价值180多万元的全自动摆药机,药师摆药、对药、运送中心送药—条龙服务;二是急诊、全院静脉配置中心使用和完善。三是内镜中心、供应室、手术室的信息化管理及病人的追溯系统。四是急诊和10个病区实施PDA管理。五是全院使用手腕标识带作为病人身份辨识的方法;实施计算机读取手腕带条码进行手术病人身份、手术部位及术式的识别及确认。同时率先在全省开展31个科室62病种实施护理临床路径,减低了患者的费用和服务等待时间,4月20日下午,由广东省卫生厅在我院主办"广东省临床路径管理现场经验交流会",受到好评。服务创新---确立护理核心价值观,明确团队发展方向自2005年起,我院在全省率先确立护理核心价值观和愿景、明确团队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创造性的构建和完善了与先进医院文化相适应的"七个一"护理文化理念系统,提高团队的竞争力。2003-2010分三个阶段重塑护士形象,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一是每年度确立护理服务进阶目标,履行加一;二是率先在全省开展《护理人员形象工程》及优质护理服务实践,制定护理团队公共礼仪;29个护理岗位、328个场景模拟下的语言、副语言规范及服务剧本;创新性建立"保持积极态度五把金钥匙四要素"等。开展了15个专题45场次的全员服务培训。三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增强患者的满意感和护士的责任感。贯彻落实卫生部创优精神,通过试点、引导、示范、推广,非试点科室按照医院的活动方案同步开展"创优"活动,到2011年达100%。夯实基础护理,全面履行对住院患者的责任。将服务和专业有机结合,为病人提供具有专科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护理团队形象、精神风貌、服务态度和团队凝聚力显著提升。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和沟通技巧明显增强,受到患者、医院员工和省内外护理同行的广泛认同和好评。近年,全院共解决1275例疑难服务案例,积累感动服务案例524例。实现了护士95%以上达到优质型服务目标;夯实基础护理创建专科护理服务特色,多次在全省进行经验交流。机制创新--创新护理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临床护理工作模式我院共有41个病区,51个护理单元,1693名护理人员在学科带头人护理部张莉主任的率领下,落实卫生部要求的主管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的扁平化垂直管理体系的同时,建立了专科护士—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层级管理系统。护理管理委员会下设6个委员会及27个专科小组。管理的扁平化与专业的持续发展相结合:使护理管理者始终工作在临床的最前沿,有发言权;护理的专业层级管理体制拓宽了护士职业生涯的成长路径;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委员会使护士长由被动管理转为管理的主体,护士长队伍迅速成长;护理专科小组随着专业发展不断拓展。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循证制定了135项专科护理指引。.率先开展护士岗位管理,护士绩效工资与护士专业岗位结合,向高风险、技术含量大的临床一线倾斜。划分一二类岗,拉开差距;护士夜班费由每晚30元增加到每晚150元;设立5个专科护士的岗位。聘任岗位引导高年资护士回到临床一线,稳定护士队伍。近5年护士流失率仅为2.36%,低于国内水平(3.3%-10%),稳定了护士队伍。改革临床护理工作模式,逐步实行护士管床、管病人的整体护理责任制。分三个阶段改革临床护理工作模式。一是在2003-2006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分组护理阶段。实施护士包干责任制。加强了高峰时护理力量。二是2007—2008改革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开展APN连续性排班阶段。在全省率先完成全院41个科室护理管理模式的调整,受到省卫生厅廖新波副厅长的高度的评价。使薄弱时段的人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发挥了高年资、有能力护士在一线中的作用。三是2010—至今落实护士管床管病人的整体护理责任制阶段,开展"我的病人我负责,我的专业我做主"的护士管床管病人的整体护理责任制临床实践。护士更好地履行了帮助照顾和健康教育的职责。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服务"零纠纷"。质量创新---建立三级护理质量管理网,确保护理安全护理部紧紧围绕"病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建立三级质控网,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体现在护士的岗位职责中。围绕卫生部质量万里行和广东省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修订出《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指引》并狠抓落实。完善18项护理核心工作制度流程指引,建立专科的核心工作制度和专科工作流程指引;引导护理管理者关注制度落实的环节质量。同时加强病人安全护理管理,构建和谐的医护关系。特色一是建立和完善病人安全组织管理构架。二是建立不良事件的报告、跟踪和反馈系统。缺陷分享和反思,完善流程和指引并跟进改进效果。三是前瞻性病人安全风险的防范和管理。运用失效模式分析(FMEA)建立了110项临床病人安全隐患处理和预防的流程指引,形成《病人安全管理手册》和《病人安全风险评估及护理管理》等。四是专科病人安全目标的确立及护理质量高危环节的管理。建立专科病人安全目标,通过管理集束,确保目标的落实,保障病人安全。落实投诉"1+3"问责制,近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性下降。人才培养创新--加强护理队伍建设,为患者提供专科护理护理部致力营造"尊重专业、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自2007年起,医院投入177万元培养了19名专科护士,涵盖重症监护、骨科、血液透析、CCU、社区护理、肿瘤、伤口造口、急诊等专业,成为广东省专科护士最多的医院之一。护理部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将专科护士放在各专科护理小组带头人的位置上,给予压力、重任、支持和培训;设立专科护士岗位;实行护理部与科室护士长双重管理,独立排班,立足临床,每年约解决了19个专科35—55项基础护理问题,32—98项专科护理问题和22—76项病人安全问题,积累了884—1811护理个案/年。开展PICC、造口伤口、糖尿病、肿瘤护理等专科护理门诊11641人次:开展吞咽障碍病人进食安全指导;吞咽障碍留置鼻胃管病人拔管前评估及干预;患肢功能位摆放及运动锻炼;实施新生儿气道管理,防止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口腔护理改良,预防VAP发生;应用人工鼻,防止气道干燥痰痂形成;改良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制作安全手套,降低拔管率;推行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护理集束;对胎儿夭折产妇及家属哀伤辅导,提高服务的满意度,培养忠实客户;进行脊髓损伤病人肠道训练和膀胱训练。形成了鲜明的专科特色,专科护理工作受到了香港专家的高度评价。专科护理的蓬勃发展使患者得到更为专业的护理服务。地区辐射力和影响力--建设护士培训基地,力争成为人才孵化器凭借多年规范创新科学的管理和过硬技术,良好的护理师资带教和培训水平,我院护理团队吸引了省内外多家医院的不同专业护士前来进修学习,接受省内外护理学会或医院80多所参观来访;接受来自云南、广西、浙江、江苏、湖北、湖南、贵州、深圳、湛江、汕头、广州、连山、江门、中山等地进修人员600多人次。每年接受300多名实习护生的临床实习,临床见习1160人次。我院护理团队在护理部带领下不断努力,已逐渐成为省内外护理人才孵化器。2011年1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成为广东省第一批血液透析护理培训基地,也是佛山地区唯一一家获批的医院。另外,院内设有危重症培训、老年、PICC等培训基地,作为院内外管理及全省专科护理骨干培训基地,3年来共接受165名外院管理培训,本院14名新护长岗前及岗位培训;危重症护理院内培训48-68次/年,接收省内外护士到ICU进修学习18人次,授课24次/年。
护理部医生
护理部锦旗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