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中山医院暨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脏超声诊断科建于1984年,是我国创建最早的心脏超声诊断科之一,奠基人为当时的中山医院副院长、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姜楞教授。沐风栉雨三十载,心超科不断探索、不断积累、不断强大。已经成长为国家影像学重点学科、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上海市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超声质量控制中心、复旦大学超声医学与工程研究所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工作量在上海名列第一,全国名列前茅,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多项新技术,科研和教学水平在国内处于引领地位。每年经胸超声检查的病例约12万人次,经食管超声2500余例,术中超声检查的病人数1000余例,超声检查的总例数和病种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超声诊断与手术符合率达到98%以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并有95%以上的病人可以在术前免受创伤性心导管检查直接手术。目前心脏超声诊断科由门诊和住院部组成,共有医务人员19名,其中正高级职称3名,副高级职称3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2名。现任主任舒先红教授,是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复旦大学超声医学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会超声心动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超声心动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血管病影像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超声分会心脏学组组长,副主任是潘翠珍主任医师。心超室现有PhilipsEPIQ7C、EPIQ5、Elite、IE33、IEelite、GEE9等多功能彩色心脏超声检查仪16台,床旁便携式心脏超声检查仪2台。承担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经导管肺动脉瓣植入术、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等高新技术的超声监测。心脏超声诊断科自成立以来,在心血管病超声诊断和治疗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国内首创或最早开展的有影响的项目:1985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国外1983年开展),1987年开展连续多普勒定量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国外1985年开展),1988年开展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国外1984年开始推广应用),同年开展术中超声检查(与国外同步),1991年开展血管腔内超声显像(国外1989年开展),1994年开展超声消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国外1989年开展),1995年开展体元模型动态三维重建超声显像(国外1992年开展),1997年开展体外超声助溶血栓治疗急性心肌梗的研究,1999年开展经静脉声学造影研究(国外1997年开展),2002年开展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研究(国外2001年开展),2003年开展组织多普勒技术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国外2002年开展),2003年开展心肌应变和应变率成像(与国外同步),2004年开展心脏腔内超声协助房颤射频消融(国外2003年开展),2005年开展实时三维评价心肌收缩再同步化的研究(与国外同步),2006年开展二维心肌应变和应变率成像(与国外同步),2006年开展二维心肌应变和应变率成像(与国外同步),2006年开展速度向量显像的应用研究(与国外同步),2007年开展斑点追踪显像评价心肌扭转的研究(国外2005年开展),2007年开展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与国外同步),2008年开展超声结合其他影像学方法评价心脏同步性(与国外同步),2009年开展血流向量成像评价心功能,2010年国内率先开展超声监测经皮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2011年开展实时三维超声评价右心室节段功能,2012年开展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2012年国内率先开展超声引导下经皮二尖瓣钳夹术(Mitraclip),2013年国内率先开展超声监测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PVI),2014年开展超声监测经皮左心耳封堵术,2015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心肌分层应变的定量研究,2016年在国内率先开展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冠状动脉开口高度的研究。2017年在国内率先开展超声3D打印辅助诊治二尖瓣疾病的研究。心脏超声诊断科在各种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血管疾病诊断和科研方面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尤其在斑点追踪显像、声学造影、三维超声心动图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并与国际接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2010年以来共发表论文200余篇,SCI论文60余篇,国际权威会议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专著3本。培养研究生30余名。心脏超声诊断科每年举办全国继续教育学习班1-2期,每年接受进修医师40余名。心脏超声诊断科历年来被评选为"全国巾帼文明岗"、复旦大学三八红旗集体,复旦大学巾帼文明岗,"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卫生系统红旗文明岗"、"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文明示范岗"等荣誉称号。近年来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个人获得的荣誉有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二等奖,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医苑新星,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上海市卫生系统文明职工、复旦大学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青年人才等。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建院之初就秉持着上海-厦门两城医疗同质化的理念,致力于把一流水平的医疗服务提供到海峡西岸地区。得益于当下先进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及便利的通讯网络,厦门医院心超科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先行一步率先实现了医疗影像PACS系统的双城互联互通,在厦门医院就诊患者的心超影像资料实时传递到上海的中山医院本部,这样可以会聚两地专家的学识、经验和技术使得患者的诊断可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科内更是每周通过远程网络会议的形式进行两地同步的心超业务学习及疑难病例讨论,从继续教育的学习制度上做到两地医务人员的同质化培训管理。为改善患者就诊流程,推出心超检查项目网络自主预约服务,方便远道而来的患者合理安排就诊程序,节约排队等候时间。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心超科在致力于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并重的同时,也将在软硬件建设各方面持续优化患者就诊体验。
心超室医生
心超室锦旗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