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胃肠外Ⅰ科

省重点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系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学科前身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属于国内成立较早的西医专科之一。胃肠外科是自普通外科独立出来的重点特色专科,先后在童仕伦教授、郑勇斌教授的带领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学科的综合实力得到逐渐提升,临床诊疗的特色和优势日益突出,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理论研究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支理论扎实、技术精湛、敬业爱岗、奋发有为、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建成了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各类纵向/横向课题的重要科研基地。自学科创立以来,始终秉持患者至上的精神,锐意进取、传承创新,以胃肠、肛肠疾病为学科发展基础,以胃肠肿瘤的规范根治及微创治疗为学科重点技术提升项目,以手术流程规范化及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建设为主攻方向,长期致力于胃肠外科创新手术的探索与实践,旨在用最小的创伤、最好的手术效果为胃肠外科患者服务,推动学科进步。学科带头人先后应用和推广的腹腔镜下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或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联合经括约肌间切除术等超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手术、功能性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无痛痔疮切除术、胃食管返流的微创治疗、代谢与减重手术等均取得成功,年均救治数千例患者,学科具备良好的社会形象与口碑。学科现任带头人郑勇斌主任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的“基于神经层面指引的直肠癌根治术”,其手术方式与理念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多次在国际国内会议上进行学术交流及手术演示,获得同行高度评价。除此,学科在胃肠外科疑难急危重症、减重代谢外科、加速康复外科、外科营养和疝外科等亚专业也有较强的技术优势。为适应新形势下学科发展的需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改革创新发展思路,拟在亚专业规划的基础上统筹发展临床、教学、科研及学术交流工作。胃肠外科目前下设10余个独立的医疗组,包括胃肠肿瘤诊疗组(如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胃肠间质瘤GIST以及神经内分泌瘤NET等的综合治疗)、胃肠良性疾病诊疗组(胃食管反流、外科减重、贲门失迟缓症、炎性肠病的外科诊治、腹股沟疝、便秘、痔病、肛瘘、肛周脓肿、内镜外科等)、胃肠急危重症诊疗组(如晚期消化道肿瘤的多学科诊治、消化道出血、肠瘘、肠梗阻及严重术后并发症等)等。各诊疗组以其独特的专业技术和治疗方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科室强大的医疗团队。这为患者能够享受到更全面、更精准的医疗服务提供了保障;同时使得科室不断提升整体实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体验。学科目前包括胃肠外Ⅰ科、胃肠外Ⅱ科以及东院胃肠外科共三个病区,现有编制床位150张。学科年门诊量3万余人次,年住院患者5千余人次,年手术量3千余台,其中以胃和结直肠肿瘤根治术等四级手术为主,腹腔镜微创手术超总手术量的80%。医疗辐射能力覆盖全省各地、市、州,以及周边省份部分地区。学科学术氛围浓厚,拥有一批学术背景良好、理论基础扎实、创新意识浓厚、科研能力突出且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其中正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8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7人,其中高级职称医生均具有国外留学经历,拥有最新进的治疗理念与专科素养。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启动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SCI收录论文100余篇,培养了一批在国内外医学工作前线并取得优异成绩的高素质研究生。出版专著8部,获专利10余项,获医疗成果奖1项,各类新技术新业务10余项。同时作为教学医院,本着严谨、负责的态度,承担八年制、七年制、五年制、研究生、留学生、进修医师本科生的临床带教工作,加强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教学及留学生的见习带教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专科医师。学科注重学术交流,积极组织各类学术交流与培训活动,每年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峰会暨功能性胃肠疾病外科微创治疗研讨班”,“湖北省微循环学会功能性胃肠外科专委会以及减重与代谢外科专委会年会”等,每次参会人员均近千人。胃肠外科着力加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多名专家在国家级、省级学术组织或期刊担任各种领导职务。

胃肠外Ⅰ科医生

(32名医生)

胃肠外Ⅰ科锦旗墙

锦旗本科室医生暂未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锦旗表谢意,让爱永传递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