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口腔病理科的历史1960年,欧阳喈教授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进修学习口腔组织病理学,师从于我国著名口腔医学家郑麟藩教授。1976年,欧阳喈教授创建口腔病理研究室,并为口腔医学系首批学员开设口腔组织病理学课。临床上,独立开展口腔病理的临床诊断;教学上,提出强化口腔基础医学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口腔基础医学课程体系,培养高水平的口腔医学人才;科研上,主要开展婴幼儿腮腺血管瘤临床病理学研究以及实验病理学研究。1985年,欧阳喈教授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临床上,尝试用自制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用于临床病理诊断,普及组织化学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上应用;教学上,购置40台教学显微镜,用于本科生教学;科研上,主要开展唾液腺肿瘤超微病理和免疫病理学研究,欧阳喈教授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卫生部项目1项,孙宏晨、杨淑华、高文涛申请到卫生部青年基金各1项。1993年,欧阳喈教授牵头申请的口腔颌面外科博士点被国家教委授权批准。拓展了研究方向,在口腔病理研究室的基础上发展为白求恩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研究所。首批博士毕业的研究生孙宏晨教授担任口腔基础医学教研室主任。临床上,提出精品医疗服务,尝试用EDTA等硬组织脱钙技术用于临床病理诊断,普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病理诊断上应用;教学上,提出通过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科研工作支撑高水平的教学,利用吉林大学的综合学科优势,跨学科两个基地培养口腔医学人才,建立了以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为主线、以病理学变化为主要内容、以PBL和科研训练为教学方法、适当拓展病因与发病机制的教学模式。科研上,将研究方向凝练为两个:口腔颌面部肿瘤浸润和转移的分子机制与转基因治疗研究;硬组织形成和吸收的分子机理与再生修复研究。此期间,孙宏晨教授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项,其中1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口腔医学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为口腔生物医学工程吉林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2009年,口腔病理研究室发展为口腔病理科。在口腔生物医学工程卫生厅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为牙发育及骨重塑机理与再生修复吉林省重点实验室。口腔病理科面积达1000平方米,临床上,通过卫生部诊断中心建设,包括:塑料包埋硬组织切片机、推拉式石蜡切片机、旋转式石蜡切片机、Leica冰冻切片机、全自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机,完善了口腔病理科的设备建设,获得学校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教学上,制备牙牙槽骨联合切片、颞下颌关节切片、颅颌面胚胎发育与牙发育教学切片用于本科生教学,获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孙宏晨教授主讲的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被遴选为国家精品课程,2013年被遴选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科研上,强化博士生的跨学科联合培养和国外学习经历,孙宏晨教授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其中1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乔春燕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师资力量口腔病理科现拥有5名医生,其中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名;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1名;3名博士毕业,4名具有海外学习经历。1名教师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高级专家、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卫生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称号,并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励。诊疗范围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尤其是唾液腺疾病、牙源性肿瘤和瘤样病变、颌骨疾病、软组织疾病和淋巴系统疾病等病理诊断。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实验室作为吉林大学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主要构成单元之一,在口腔医学人才培养上发挥重要的平台作用。作为牙发育及骨形成与再生修复省重点实验室、智能化口腔颌面部疾病治疗技术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口腔生物学吉林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的主要构成单元之一,在科学研究上发挥重要的基地作用。咨询热线:88796010。
口腔病理科医生
口腔病理科锦旗墙
![锦旗](https://med-fe.cdn.bcebos.com/doctor/homepage/pennant.png?x-bce-process=image/auto-orient,o_1/resize,w_310,limit_1/quality,q_85/format,f_auto/auto-orient,o_1)
![百度健康](https://med-fe.cdn.bcebos.com/health-pc/doc-icon-bottom-logo.png?x-bce-process=image/auto-orient,o_1/resize,w_1242,limit_1/quality,q_85/format,f_a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