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创建于1945年,经过历代同仁的共同努力,现已建成集药品保障、药学服务、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学科。药剂科下设门诊药房、住院药房、中药房、药品库房、临床药学室、治疗药物监测室、静脉配置中心等多个部门,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5人,占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的4.03%。其中副主任药师2人,主管药师9人;博士2人(在读1人),硕士18人,本科15人,研究生以上占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44.4%。一、构建精细化药品管理体系,提升药品供应和服务品质2019年药剂科药品采购金额为2.58亿元,药占比21.31%,门诊处方量140万。为提高药品供应效率及准确性,引入院内物流(SPD)系统,实现了药品在采购、验收、入库、院内流转等各个方面的精细化管理;配备自动发药机和单剂量摆药机,使药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药学服务中。完善短缺药品药品常态储备机制,保障临床供应。根据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要求,全面超额完成了市医保局制定的年度集中采购指标。为保证药品质量,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每月对在院药品进行检查,2019年检查药品3万余盒(支),发现药品质量事件47起,减少了患者潜在的用药风险,切实履行药品质量风险控制第一责任人的义务。药师切实做好处方和医嘱审核工作。2020年引进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实现了对处方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评估的全流程闭环式管理,有利于规范医生的处方行为,提高了药师审核效率。住院部药师与临床药师结成对子,形成对住院医嘱的全覆盖。率先在重庆开展"门诊患者用药教育标准化"服务,构建妇产科中成药标准化用药交代体系,对门诊所有处方的药品使用信息及注意事项通过微信精准推送,保障患者获得全面、同质化的用药交待服务。二、各项合理用药指标良好,处方点评及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完善药师参与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及监管的各个环节,抗菌药物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对基本药物配备实行严格管理,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量占比和采购金额占比均达标。为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药剂科建立健全了处方点评和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实施基于大数据的关键用药指标的挖掘及异常用药信号主动预警,通过商业智能(BI)系统从宏观上对合理用药进行监控,为医院制定合理用药相关政策提供依据;通过新药监测及异常增长药品分析等常监测手段及时发现用药问题,并通过合理用药沟通会等反馈沟通机制,有效提高了处方/医嘱合理率。2019年重庆市信息化全处方点评中,我院合理用药率位列前茅。三、深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打造"妇幼全生命周期"药学照护模式近年来,药剂科临床药师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强大的药学服务团队。现有临床药师7名,逐渐形成了"妇幼全生命周期"药学照护工作模式,形成了孕前用药咨询、孕期用药风险评估及用药指导、围产期药学监护、哺乳期用药指导、新生儿NICU药学照护、儿童用药监测及更年期慢病管理等多种药学服务项目。以打造精准化、专业化的药学服务为目的,形成包括"妊娠期与哺乳期用药、妇科内分泌激素用药、IVF类用药、新生儿及婴幼儿用药、妇产科疼痛类用药、妇产科中成药及中药饮片的使用、妇产科抗菌药物使用"七个具有妇幼特色的临床药学服务发展方向。我院开设了重庆市首家妊娠期哺乳期药师门诊,自2017年10月开诊以来,接诊患者超过5000例,主要咨询范围包括为患者提供备孕期及孕期用药咨询与指导,孕期及哺乳期用药风险评估及药学指导等,填补了重庆地区孕期哺乳期患者安全用药管理的空白;2020年增设儿童用药专科门诊和辅助生殖药学服务门诊,以满足儿童及行辅助生殖技术患者的特殊药学服务需求。四、妇幼特色的科研方向突出,科研实力逐步提升形成具有妇幼特色的"基于药师专科门诊的妊娠期用药安全研究平台的构建"、"妊娠期相关的药代动力学改变"、"研究药物的胎盘及乳汁转运的影响因素及转运比率"三大研究方向。2020年拟开设开展血药浓度监测和药物基因检测项目,推动我院药学服务进一步走向精细化。近3年来,我科获批省部级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课题3项;发表论文四十篇,其中SCI五篇。重视学术交流,多次在全国、重庆市的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药剂科主任赴美国霍普金斯医院参加TEMC药学修研项目。2018年《基于专科门诊模式的妊娠期用药安全研究及推广应用》课题获重庆市科委民生项目立项支持。同年,该项目也获得了第四届药学服务创新大赛重庆赛区二等奖及西南赛区决赛入围奖。《通过大数据对用药指标分析监测临床药物的合理使用》参加全国医院擂台赛,获得2019全国医院擂台赛西南赛区"拓展药学服务新领域"主题优秀案例。2名临床药师分获"第26届全国医院药学学术年会暨第76届世界药学大会"和"第五届全国妇产科药学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五、注重科室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发挥地区影响力药剂科主任担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药事管理专委会常务委员等3个国家级专业协会委员,重庆市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6个省级协会委员。注重人才梯队的建设,稳步推进青年药师进修学习和培养计划。近3年来,我科4名药师在中国药师技能大赛等行业技能比赛中斩获佳绩。1名临床药师获"中国药学会优秀药师"称号;1名临床药师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3名临床药师获"重庆市优秀临床药师"称号。我科以"不忘初心,药行千里"为主题成功创建"重庆市青年文明号",将青年文明号的创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推行便民措施,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保障特殊人群用药安全、合理、经济。专业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运动会、乒乓球、羽毛球、英语演讲比赛等,丰富了团队的业余生活,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充分发挥我院医联体的优势,以促进药学服务延伸和下沉为目标,指导区级妇幼医疗机构开展处方点评和妊娠期用药安全药学服务,带动区域内药师在妇幼用药领域水平的提高,2019年接受全市各级医院药剂科参观交流10余次,已帮助2家医院成功地开设药师门诊。六、专家介绍陈琳副主任药师,药剂科副主任。2003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药学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获硕士学位。2006.7~2012.8于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药学部工作,先后任药师、主管药师,2012年9月起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工作,先后任主管药师、副主任药师。主要从事医院药学管理和临床药学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11篇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论文;成功申报并参加了6项国家、军队、重庆市及学校的课题,其中有3项是第二参与人(分别是重大新药创制课题160万、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项目10万,校临床科研基金2万),1项是第三参与人(军队中医药课题30万);撰写了2项发明专利;参编《现代医院药事管理论文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儿科循证用药手册》。2013年度获得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先进个人称号。王柯静副主任药师,临床药学室组长。2006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医学系,2009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药理专业,获硕士学位。2009年7月起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工作,主要从事临床药学工作。2012年在华西妇产科医院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参加为期一年的临床药师资格培训。结业后在领导的支持和临床科室的配合下深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与医生、护士共同组成治疗团队,开展药学查房、用药咨询、用药监护,规范对患者的用药教育等工作,并承担处方点评、监控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收集药品不良反应等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6篇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论文;成功申报并参加了2项重庆市的课题,均为第二参与人(分别是重庆卫计委科研项目、重庆市渝中区科委项目)。2014年度获得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先进个人称号。
药剂科医生
药剂科锦旗墙
![锦旗](https://med-fe.cdn.bcebos.com/doctor/homepage/pennant.png?x-bce-process=image/auto-orient,o_1/resize,w_310,limit_1/quality,q_85/format,f_auto/auto-orient,o_1)
![百度健康](https://med-fe.cdn.bcebos.com/health-pc/doc-icon-bottom-logo.png?x-bce-process=image/auto-orient,o_1/resize,w_1242,limit_1/quality,q_85/format,f_a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