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我科以创新的思维和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院党委的关心及支持下,经过不懈的努力于2017年9月成立睡眠医学中心,挂靠于临床心理科一区,2018年3月21日开设了规范评估、诊断、治疗为一体的睡眠门诊,并于2019年10月20日独立分设住院病房,开放床位65张。华西医院郑重教授挂牌工作站,在科主任杨蜀云带领、全科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睡眠障碍诊疗平台,有门诊、病房和检测评估三大模块,旨在多方面、全方位的为睡眠疾病疾病的患者提供规范诊断、治疗及康复。为了更好的服务睡眠障碍群体,创造温馨、舒适、规范、典雅的睡眠环境,我院睡眠医学中心于2020年7月26日由原1号楼11楼整体搬迁至医院2号楼5、6楼,睡眠门诊设置在2号楼1楼。目前我中心有医护人员21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医师2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6名,护士3名,主要收治各种睡眠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及伴有睡眠障碍的各种精神疾病患者,拥有多导睡眠监测仪、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经颅磁治疗仪、脑电生物反馈治疗、CBT-I失眠认知治疗管理系统、音乐治疗、中医治疗等评估及治疗设备。全科医护人员以精湛的医疗水平,优良的服务态度赢得了广大患者和家属的认可及好评。特色治疗之睡眠呼吸监测睡眠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目前睡眠障碍及其相关疾病有近百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导睡眠监测仪检查是睡眠医学中的一项核心技术,在世界睡眠研究界被称为诊断睡眠疾病的"金标准"。对于诊治各种睡眠障碍相关疾病、保障人们健康正常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睡眠医学中心开展了全夜多导睡眠监测、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检测项目,可客观评价睡眠情况。科室目前配备专业的睡眠医师、技师及护理人员,今年12月初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学习的季长亮医生通过国际注册多导睡眠技师(RPSGT)认证,是云南省精神病专科医院中第一名获得此认证的医师。该项目是全球认可的代表睡眠监测技术领域最高水平的认证。目前,全球约有国际认证多导睡眠技师2万余名,而我国通过考核认证约在300人左右。国际注册多导睡眠技师为全英文考试,极为严苛,在睡眠医学技术、医学安全、患者沟通、紧急情况处理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在11月份李仙医生也被增设为云南省医师协会睡眠专委会委员,进一步推进云南省精神病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在睡眠障碍诊治水平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特色治疗之经颅磁刺激技术近年来,经颅磁刺激治疗TMS作为一种神经调控物理诊疗新技术在心理疾病领域的应用不断推行,我院睡眠医学中心率先开展TMS治疗。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TMS)是利用时变的脉冲磁场,无创、无痛的透过皮肤和颅骨,在大脑皮层产生感应电流,干预大脑局部神经生物电的物理诊疗技术,被誉为21世纪脑科学四大核心技术之一。在2014年IFCN(国际临床电生理协会)发布的《基于循证医学的TMS治疗指南》明确指出,TMS刺激可以降低大脑皮层兴奋性增强苯二氮卓类受体的敏感性,促进抑郁、焦虑相关神经递质的释放,达到改善抑郁、焦虑的作用,也可以通过影响睡眠节律和生物周期而改善睡眠。此外科室全体医务人员定期开展TMS治疗技术学习,曾派出王渊同志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针对性学习经颅磁刺激治疗,并在全科开展临床治疗适应症及治疗方案设计等理论强化学习和严格的操作技术专业培训,技术水平娴熟先进,现平均治疗量达10人/日。此项治疗的开展带来了学科进步,促进多学科融合。为临床非药物治疗提供了有效途径,给广大患者带来新的更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特色治疗之团体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是通过对有同样需求精神心理疾病的一群人进行心理治疗的方法,睡眠医学中心目前开展针对慢性失眠障碍的团体心理治疗,其基本理论基础为慢性失眠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简称CBT-I,由三名医师及两名护师组成的团队为患者提供服务,治疗周期为8次,包含睡眠卫生教育,放松训练,冥想,睡眠节律的调整,睡眠的限制和控制,情绪的管理,乐眠操,八段锦及形体训练等,通过参与治疗使失眠障碍的患者达到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规律睡眠节律,学会管理情绪,每日完成一定的运动量,达到拥有良好睡眠的目的。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带教要培养出综合能力强、高素质医务工作者需要学校和医院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医学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临床带教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要想保持一个集体的优良传统及作风,保持一个科室的活力,必须注重临床带教工作,只有新鲜血液的不断注入,科室才会有活力。睡眠医学中心成立以来在医务部、护理部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共接收259名医护临床实习,10批次共计15名轮转规培带教,共进行临床教学查房90次、操作演示共计16余次。在临床带教过程中,科室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发挥其工作积极主动性,有的放矢开展带教培训计划,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与创新思维,保证医护生们顺利安全的进行学习,并在我科高质量完成阶段学习。在科室和全体带教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带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进步,提升自身临床带教能力和临床思维的培养的同时也为健康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