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神经内科创建独立临床单元已二十多年,2006年第一批被评为黄冈市临床重点专科。现有开放床位55张,配有NICU病床、康复床位和抢救病床。全科团队拥有27位医护人员,护理人员16人,神经专科医生11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5人,硕士1人。3人在省级学会中担任常委或委员,多人担任市级医学会常委或委员。医院为神经内科设有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神经介入导管室、脑电图室、神经电生理室外,经颅多谱勒诊断室、神经内科专家门诊室、脑卒中早期筛查门诊和普通诊室。各种先进诊疗设备为满足科室业务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现有数字减影机、64排螺旋CT、磁共振仪、直线加速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经颅多谱勒诊断仪和血管超声诊断仪、神经电生理仪(肌电图、诱发电位),心脑多参数生命指征监护仪、快速血糖检测仪、呼吸机、除颤器、吞咽障碍治疗仪、神经肌肉电疗仪、脑电图仪、超短波治疗仪、多腔气压治疗仪以及一系列神经康复设备等先进医疗仪器,较好地满足了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诊治的需要。神经内科在黄冈市同级医院较早成功开展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全脑血管造影(DSA)技术、血管内溶栓前评估及溶栓后出血风险评估(HAT评分、SITS评分)、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及康复评定、Hamiton抑郁与焦虑评分及心理咨询、血管功能评定、血脂评估、吞咽功能评估、语言功能评定、卒中二级预防与卒中患者复发风险评估(ESSEN评分)、心房纤颤患者卒中风险评估和房颤患者应用抗凝药物出血风险评估(HAS-BLED评分)、卒中患者生活能力评定(Barther评分)、神经功能状态评估(NIHSS评分和Glasgow昏迷评分)。TIA患者卒中风险评估(ABCD2评分)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预测评估(WellsDVT评分)等。主要诊治脑血管病、颅内感染、癫痫、帕金森、痴呆、周围神经病、器质性神经病律心理障碍等神经疾病,对老年性疾病、代谢综合征(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中风偏瘫、面瘫、头昏与眩晕、头痛与失眠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经中国卒中学会授牌建设的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医院工作日臻完善,为所有卒中患者提供高质、标准化、规范化、个体化服务,缩短救治时间,降低死亡卒及致残卒,减少复发率。神经内科有一个团结、进取、实干的学习型护理团队,创建了医院首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效、专业化、人性化、个体化的护理服务。在全科医护共同努力下,不断拓展了新技术,服务质量持续改进,诊治水平不断提高。科室多年被评为医院先进临床科室,荣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全科医护人员将不忘初心,砥励前行,秉承为人民服务宗旨,弘扬爱岗敬业、刻苦奉献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做出新贡献。桂亚雄职称:主任医师职务:神经内科主任其他任职:中国卒中学会会员,黄冈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湖北省病理生理学会神经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黄冈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擅长:脑血管病诊治,脑卒中并存高血压病与心脏病及糖尿病的综合诊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溶栓,颅内血肿微创治疗,卒中康复,以及癫痫、帕金森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头昏眩晕、头痛与失眠,器质性神经痛伴心理障碍等的诊治。从事临床医疗、科研3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在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进修学习,多次参加国家级内科主任培训班学习和学术交流活动,在国内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下午诊室地点:门诊二楼内科诊区10号诊室余刚职称:副主任医师职务:神经内科副主任其他任职:中华医学会黄冈市神经学会常委,黄冈市医疗事故鉴定组专家。擅长:各种脑血管疾病、头痛、眩晕、癫痫、肢体麻木无力等各种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从事医疗临床工作近三十年,1995年、1996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学习,师从著名神经病学专家杨明山教授,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多次参加省市学术交流。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五全天普通门诊时间:周一、三、四、周六上午涂艳平职称:副主任医师其他任职:湖北省神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黄冈市神经学会常务委员,黄冈市络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华现代内科学》常务编委。擅长:脑血管病、脑炎、癫痫、帕金森、睡眠障碍、神经症等疾病诊治。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先后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研究》,于2002年参加全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培训班,2003年在上海长海医院进修学习一年,2004年组织参与完成的《双侧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注冲洗并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获得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全天联系电话:13581236700陈辉职称: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其他任职:中国卒中学会委员,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同济论坛学术委员,湖北病理生理学会神经重症委员会委员。擅长:神经内科各种疾病诊治: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塞诊治,帕金森病、头晕、头痛、癫痫、颅内感染,脑出血微创治疗等,以及神经科急危重症抢救治疗并有独到见解。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先后发表论文二十余篇,2001年于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学习,2005年主研课题获武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2016年于北京、上海参加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培训学习。专家坐诊时间:周四全天坐诊地点:门诊二楼内科门诊10室孙友霞职称:副主任医师其他任职:中国卒中学会会员,黄冈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黄冈市女医师协会理事,武穴市科技协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擅长:全脑血管造影、超早期脑梗死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及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脑出血治疗、卒中二级预防和卒中康复,以及头晕头痛、癫痫,多发硬化、睡眠障碍等的诊断与治疗。武汉大学医学硕士。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十余年,2012年于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学习,2013年参加多发硬化和相关疾病新理论与新技术学习班,2016年赴北京参加天坛国际脑血管病学术交流。近年赴三甲医院学习脑血管病介入诊断与治疗,致力于提高神经内科介入诊治水平。王芳职称:副主任医师其他任职:中华神经科学会会员,中国卒中中心联盟会员,湖北省睡眠研究会青年委员,国家心理咨询师,慢病规范化诊疗巡回讲师,《新编神经内科学》主编、《神经内科疾病基础与临床》编委。擅长:脑血管疾病、脊髓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焦虑、抑郁,耳石症的手法复位,跨学科的身心疾病的诊治。先后在心血管、呼吸、消化内科等专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于1995年参与黄冈市第一个神经专科——武穴市神经内科的创建工作。于2000年在湖北省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进修,虚心向梅元武、孙圣刚等博士导师、知名教授学习。于2006年在北京高级心理治疗培训班学习,为本院唯一经过心理行为治疗正规培训,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能力测试的医师,将心身医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对危重症有超强的洞察能力及防范意识,对疑难杂症能提出独到的见解。撰写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加脑室外引流与尿激酶冲洗治疗脑室内出血25例》、《儿童孤独症的治疗》等十余篇论文在国家级及省级权威杂志上发表。参研的“颅内血肿微创术”课题荣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专家门诊:周三全天坐诊地点:二楼神经内科门诊10号诊室神经内科康复指导1、心理康复:脑卒中患者常留有后遗症,易悲观、失望、焦虑等,身边人要多关心、体贴患者,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疾病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长期抑郁可在医生的帮助下,服用一些抗抑郁药,能取得疗效。2、语言训练:应先从单音字“1、2、3”开始,逐渐过度到简单句,鼓励大声说话,通过张口动作和声门开闭,促进口唇肌肉运动和声门闭锁功能恢复。3、功能锻炼:卧位时可做立膝、骨盆扭动和骨盆上举,使两膝轻轻立起,臀部上举,瘫痪侧下肢可在小腿部给以辅助。随着肌力的增强膝部轻轻屈曲,使小腿垂直于床面,双膝靠拢使膝部向左右交替倒下,锻炼时间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被动或主动锻炼时动作要轻,关节要活动到完全伸直,最大限度屈曲。手功能训练着重锻炼抓和握等细微功能,每个关节有节奏地活动30次,每日数次。瘫痪肢体主动或被动运动,可做多腔气压治疗,有利于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致肺栓塞风险。4、长期卧床及高龄患者、一般情况差者,在血压稳定时,慢慢扶持坐起,若无不适症状,每次进食时要靠背坐起30—40分钟,根据情况逐渐增加坐起时间。5、能坐稳者,下肢三级以上肌力可练习床边站立,同时练习平衡。完成立位平衡后,可在床边练习前屈位半起立,练习握住床栏杆起立,其目的是增强健腿肌力,顺便锻炼患腿,同时也锻炼了移动身体时的平衡功能。6、保持正确的卧位、坐姿、站姿及步行姿态。练习步行时,开始要专人扶持步行,每次50步,每日上下午各1次,逐渐过渡到持杖步行,实际步行。7、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针灸、按摩、理疗和OT、PT功能锻炼,维持康复疗效。8、保持室内适宜温度,冬天注意保暖。瘫痪卧床者,应在陪护人员帮助下,每2—3小时翻身一次,防止褥疮。并发呼吸道感染患者要勤翻身拍背,帮助咳出痰液,有利于坠积性肺炎的康复。9、吞咽困难者,应上鼻胃管鼻饲。待吞咽功能有所恢复时,应进食流质,逐渐过度到半流质和软食,先少后多,避免进食呛咳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10、遵医嘱坚持用药,定期来院复查,必要时每三至六个月做一次血管功能评估,调整药物用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健康指导一、什么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是常规造影技术与电子计算机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成像技术,采用了数字减影技术,保留并突出了数字血管图像。凡静脉途径注射造影剂称IVDSA;经股动脉途径注射造影剂称LADSA。该项检查常用于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先天性周围血管畸形、冠状动脉疾患等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二、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的适应症:1、颅内血管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栓塞、狭窄、闭塞性疾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2、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肿瘤、脓肿、囊肿、血肿等;3、颅脑外伤所致各种脑外血肿;4、手术后观察血管病循环状态。三、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的禁忌症:1、对造影剂过敏症;2、严重高血压、舒张压大于100mmHg(14.66kPa)者;3、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4、近期有心肌梗塞和严重心肌疾患,心力衰竭及心律不齐者;5、甲状腺机能亢进及糖尿病未控制者。四、术前我们该做什么呢?1、告知患者及家属DSA的目的是为了了解颅内动脉瘤的主干供血动脉和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的详细情况,便于术前能综合地计划更安全、更合理的手术方案,造影过程中需请病人予以配合;2、检查前需密切配合检查人员,保持良好的心态,以避免人为造成的不良影响;3、碘过敏试验;4、术前禁食4—6小时;5、对注入造影剂时可有暂时发热,术前应对病人说明;6、穿刺区域备皮范围:双侧腹股沟、会阴部、大腿上1/3处,清洁皮肤;7、术前半小时排空小便,需要时留置尿管。五、术后我们要注意什么呢?1、术后穿刺部位压迫器压迫12—24小时;2、患侧肢体限制活动6小时,绝对卧床24小时以上;患侧下肢可取伸展位,不屈曲;3、注意观察双侧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和远端皮肤的颜色、温度;4、注意观察血压及穿刺处有无渗血;5、术后请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排泄。急性脑梗死与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概念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急性脑血管病治疗现状急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给人类和社会造成了十分巨大的危害。在我国,急性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的36.35%,其中缺血性中风发病率占60%—80%。是中老年最重要的致残和死亡原因。因此,长久以来对脑卒中的治疗和预防是医药界尤其是神经科学界的重大科研内容,也被列为历年来的国家攻关课题。急性脑梗死最有效治疗在脑梗死早期,梗死中心部位是不可逆性坏死,如果及时恢复脑血流和改善脑组织代谢就可以挽救脑梗死周围的半暗带组织,避免形成永久性坏死(脑梗死)。因此,使血管再通复流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血管再通复流可以通过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及动脉取栓等方法来实现。1、静脉溶栓确切的证据表明,在发病4.5小时(时间窗)之内应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静脉溶栓,会降低患者严重残疾及死亡的几率,并且还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t-PA能溶解血栓,但必须要求在发病后4.5小时之内将此药物通过静脉注射到患者体内。静脉溶栓治疗,需要患者在最短时间之内到达医院并在发病4.5小时(最好是3小时)之内完成一系列的诊断、检查及用药整个过程。到达医院的时间越早,治疗效果就会越好,出现脑出血的几率也会越小。2、动脉溶栓动脉溶栓是一种微创性神经放射介入血管内治疗手术,是在静脉深栓的基础上应用神经放射介入方法进行的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动脉溶栓的优点在于选择性高,用药剂量小,局部药物浓度高,血管再通率高,全身不良反应小,对大多数脑梗死患者以及存在溶栓治疗禁忌、错过溶栓时间窗及静脉溶栓失败者可选择血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技术治疗脑梗死可以说是与时间赛跑,神经内科引进了最先进的溶栓药物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并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开通了急诊溶栓绿色通道:急诊一线接诊、筛查,发现可能需溶栓病人即启动溶栓绿色通道。检验人员在肘正中静脉采血化验;同时医生记录病人相关信息,带病人到CT室;影像科医生进行头颅CT检查,排除脑出血;负责溶栓的二线医生知情同意,做出溶栓决策;溶栓护士实施溶栓操作和监测;溶栓二线进行神经功能监测和影像复查。

神经内科锦旗墙

锦旗本科室医生暂未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锦旗表谢意,让爱永传递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