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我院放射科秉承病人至上的宗旨,为病人提供24小时的优质专业服务,是一个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检查经验丰富的医技科室。自2021年新城院区全面启用后,放射科设施设备全面升级,诊疗手段更先进、服务更贴心。最新引进1.5T、3.0T核磁共振(MR)、64排、256排CT等,两个院区共计3台核磁共振(MR)、4台CT、5台DR、2台数字断层乳腺机、2台透视机等大型全新高尖设备,实现快速检查、精准诊断、规范化诊疗。多年来开展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影像诊断,特别在胎儿、婴幼儿先天性发育畸形、妇科肿瘤及子宫输卵管疾病等影像诊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资料和诊断经验。科室人员具备合理的人才梯队,现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7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1名、技师20名、护士6名、文员2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名,硕士学位8名。科室重视人才培养,常年派遣技术人员在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使科室医疗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紧跟国内医学影像学发展。近年来主持广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1项,佛山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3项,并有一项市医学科研基金1项正在申报中,课题立项经费及人才培养经费达50多万元。近三年共发表论文10多篇,其中北大核心论文5篇,包括发表在《南方医科大学学报》、《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临床放射学杂志》等国内影响力较强的杂志,另有3篇论文被北大核心期刊录用待刊登。成立了佛山市医学影像精准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放射科有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放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1名,常委1名,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佛山市优秀医学人才之"医学骨干人才"1名,任《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等多个杂志的编委。科室内形成儿科方向、乳腺方向、产科方向、妇科方向分组。学科带头人张大伟,放射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放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放射学会妇儿学组常委,佛山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常务委员,佛山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佛山市/禅城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成员。从事影像诊断工作近20年,积累了丰富经验,擅长MR和CT诊断,尤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方面具有较深造诣。在国家级和省级核心期刊发表文章,主持完成市级科研课题多项。科室技术推介GE1.5T光纤磁共振机采用GE公司独有的ECO系统高保真梯度,具有不同梯度扫描稳定特性,磁场均匀度高。类PET技术可与PET-CT检查相媲美,显著提高各种病变的检查率。独有的LAVA成像技术是当今成熟1.5T磁共振腹部成像增强扫描金标准。除常规线圈外,还专门配备了乳腺线圈,对乳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胎儿及胎盘MRI检查图像清晰,是产前影像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GERevolution64排CT,采用滑环技术来扫描,独具无创、高效、精确、立体的医学影像技术。其良好的图像分辨率(亚毫米)及时间分辨率(<50毫秒)使图片质量明显提高,并配备各种先进软件。有婴幼儿专用扫描软件,使用低剂量CT技术即可得到高质量图像,有利于不合作的婴幼儿童、急危重病人的检查。除应用常规CT检查外,还备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心脑血管动脉造影(CTA)及肺动脉造影(CTPA)、高分辨力扫描、MPR多平面重建、CPR多曲面重建、VR容积再现,3D/4D仿真内窥镜等,清晰真实地显示复杂精细的立体解剖结构和微细病灶。可视化三维重建富士AMULETInnovality数字断层乳腺机:拥有最先进的技术和优越的性能,采用富士全球首创的HCP平板探测器技术,达到了业内最高的50μm像素精度,图像处理速率提高为5S,实现快速的检查流程,更加清晰地描绘早期乳腺癌微小钙化的分布和形态,提高早期乳腺癌微小钙化的检出率。高精度二维摄影和三维乳腺断层融合摄影功能,全面满足医院不同的诊疗需求,是乳腺疾病X射线诊断的最佳选择。数字化X光机(DR):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相对于传统的X线摄片具有新的优势:该系统分辩率高,图像清晰、细腻,可早期发现细微病变。如在胸部疾病诊断中,孤立结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间质性肺疾病等,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常规X线检查;降低X线辐射量,可多体位摄影,实时显示数字图像,防止重照;采用计算机档案管理方法,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查询,便于对比,无需携带旧片;缩短发报告的时间。同时,医院可以进行远程专家会诊和网上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图像信息可由磁盘或光盘储存,并进行传输,保存时间更长久。科室常规开展全身各部位数字化摄片、胸腹透视及各类造影(消化道造影、T管造影、静脉肾盂造影、肾盂逆行造影、膀胱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全身各部位CT常规扫描及增强扫描,骨三维重建;全身各部位MRI常规扫描及增强扫描。还可完成急诊ICU及新生儿科的床旁X线摄影检查。
放射科医生
放射科锦旗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