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手术中心于1985年独立建科,是院内临床工作的中心,承担着全院手术麻醉、急救与复苏、围术期镇痛、疼痛诊疗等多项工作。现已建设成为具有临床麻醉、复苏、疼痛诊疗、科研、教学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科室。现有手术间22间,包括介入手术间1间,正负压手术间1间;复苏室设有11个床位。麻醉手术中心现拥有医护人员90人,其中麻醉医师31人,包括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18人,住院医师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24人;护理人员56人,副主任护师5人,主管护师12人,护师24人,护士15人;影像技师3人。科室于自治区内首次开展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神经刺激仪定位法臂丛神经阻滞技术以及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2014年被授予"全国区域麻醉培训中心"、"全国骨科麻醉培训中心"。科室在神经阻滞、小儿麻醉、老年骨科麻醉等领域均处于自治区领先地位。配合临床各科室完成各种高难度手术包括各类脊柱畸形矫形术;脊柱肿瘤切除、重建术;椎体切除置换手术;颈椎椎体切除人工置换及内固定手术;骶骨肿瘤切除术;骨盆肿瘤切除、半骨盆切除术;带血管蒂皮瓣转移术;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各种严重心血管疾病非心脏手术。科室同时承担着疼痛门诊以及无痛胃肠镜的临床诊疗工作。麻醉手术中心承担着临床本科、麻醉本科、护理专科及本科、骨科与麻醉规培及各类进修人员的教学任务。科室是自治区规范化培训协同基地。现有硕士导师6名,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名,分别在二附院、自治区医院等区内知名医院及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麻醉科工作并成为科室骨干。科室近年来多次面向全区举办神经阻滞与骨科麻醉培训班,先后培训麻醉医师200余人。同时科室承担内蒙古卫健委"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基层医院应用"的推广项目(医院领先、重点学科评分加分项目),义务向基层推广此技术,已先后在锡林浩特、巴彦淖尔、鄂尔多斯多地进行推广帮扶。科室还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号召,积极完成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安排的对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医院、兰州石化总医院、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人民医院、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医院对口帮扶任务。科室近5年年承担教学课题20余项,参编《麻醉学临床规范化培训教程》,科室人员先后获得"内蒙古医学院优秀教师"与"内蒙古医学院‘三育人’先进工作者"等称号。近年来科室注重科研方面发展,陆续配出多名医生去"中华麻醉学杂志社"做客座编辑。科室在围术期认知功能保护与转归、围术期血液保护、围术期血栓防治、神经阻滞与镇痛等方向取得阶段性成果。2015年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为我区麻醉专业首个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1年科室术后认知团队再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科室成立以来承担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及厅级课题项目20余项,医科大学科研项目30余项,荣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呼和浩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级专利10余项发表论文近200余篇。参与出版《骨科麻醉学》《现代急症诊断与处理措施》《外科手术麻醉与围麻醉期风险处理》《实用骨科麻醉技术与应用》等15部著作。科室一直注重科室内涵与文化建设,打造团结、和谐、创新的科室团队。科室于2017年被内蒙古党委组织部授予"草原英才创新团队"(2019年获滚动支持),2018被评为"内蒙古医科大学校级人才团队",科室5次评为医院先进集体,2005年被评为"内蒙古医学院科技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评为"内蒙古妇联、卫生厅巾帼文明岗",两度评为"内蒙古医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评为"全区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1人为2012年"内蒙古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2018年内蒙古"草原英才",多人荣获"内蒙古医学院第四届十杰青年"、"内蒙古医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内蒙古医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内蒙古医学院优秀教师"、"内蒙古高教工委优秀共产党员"、"内蒙古卫生厅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内蒙古医德医风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科室注重人才培养,每年选派4-6人去国内具备特色的三甲综合性医院进修学习。科室与国内外多家医院麻醉科建立了合作交流,包括北京积水潭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西安红会医院、郑州骨科医院、四川省骨科总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美国哈佛、西奈山医学院、日本福山、英国剑桥、帝国理工麻醉科等。每年派出多名医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并进行大会发言,在国内外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方面具有较高知名度。麻醉手术中心全体医护人员始终秉承崇德精医,信实济世理念,凝心聚力,务实笃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麻醉手术中心锦旗墙

锦旗本科室医生暂未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锦旗表谢意,让爱永传递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