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斜视是指任何一眼视轴偏离的临床现象,根据偏斜的方向,斜视分为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等,俗称"对眼"、"斗鸡眼"即是医学上的内斜视。斜视不仅指两眼相对位置有明显畸形的情况,也包括斜度很小,表面不易察觉,而双眼视功能不正常的情况。比较明显的恒定性斜视大部分患者或家属能自行发现,但间歇性外斜视或隐斜视早期不宜被发现,但常出现以下症状:1.儿童时期的间歇性外斜视经常表现为阳光下闭一只眼,在看电视或者注意力不集中时出现一眼外斜。2.长时间用眼之后常出现头疼、眼酸疼、畏光。3.阅读时出现字迹模糊不清或重叠、串行,有时可出现间歇性复视。4.大多数患者随着时间的延长,斜视角度会逐渐加重,有些会发展成为恒定性斜视。5.立体感觉差,不能精确地判定空间物体的位置和距离。隐斜视还可出现神经放射性症状,如恶心、呕吐、失眠、结膜充血等症状。斜视的危害斜视首先影响外观,斜视儿童常被人起绰号,给儿童心理蒙上阴影而造成其孤僻及反常心理。更重要的是,斜视影响双眼视觉功能,严重者没有良好的立体视。立体视是人们从事精细工作的条件之一,如没有良好的立体视觉,在学习和就业方面将受到很大的影响。部分斜视患者同时影响视力发育。由于斜视患者长期一只眼处于偏斜位,此眼将停止发育或造成废用性视力下降,日后即便戴合适的眼镜,视力也不能达到正常,即我们所说的"斜视性弱视"。有些斜视还会影响全身骨骼的发育,如先天性麻痹斜视的代偿头位,使患者颈部肌肉挛缩和脊柱发生病理性弯曲,及面部发育不对称。为什么斜视应该早期治疗斜视除影响美观外,还可造成功能上的不良后果。如果在视觉发育期内及时治疗,除了可矫正眼球偏斜外,还可以使斜颈现象消失,脊柱弯曲及面部发育得到调整,也为立体视觉的发育清除了障碍。如果视力发育成熟后进行治疗,则仅仅能矫正眼球的偏斜,斜视眼的视力不会提高,也不能获得双眼单视的功能,对工作及职业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有些斜视与远视性屈光不正有关,经验光戴眼镜后斜视可完全消失或程度减轻。也有一些斜视并没有明显的屈光不正,戴眼镜对矫正眼位没有任何帮助,则应及时进行手术矫正。斜视眼如果有弱视,则应先行弱视治疗,待双眼视力平衡后再做手术,能够巩固手术效果,保持两眼位置正常。斜视手术后眼位还残留轻微偏斜,或轻微的过矫都是正常现象,部分患者斜视术后还存在眼位改变的可能,所以术后应该定期复查。眼科医生会根据手术后视力及眼位的变化重新调整眼镜的度数或增加视功能训练,以适应术后的变化,巩固手术效果。也有一部分患儿术后残余斜视程度明显,或数年后斜视复发,需要做第二次手术治疗。儿童斜视治疗时机斜视的危害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孩子的斜视一开始并不会太大地影响生活学习,以致许多患儿家长认为得了斜视就是外观难看一些,长大后做个美容手术,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斜视的治疗除了矫正眼位改善外观外,更重要的是视功能的改善,包括弱视治疗和双眼正常视功能的恢复。关爱孩子,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就必须遵循斜视治疗的基本原则——早发现早治疗。治疗斜视对时间的要求很严,儿童时期,视觉系统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具有可塑性,年纪越小可塑性越大,治疗效果也就越好,发育期终止后再治就很难恢复双眼的正常视功能,而只能单纯做矫正手术获得外观上的改善。斜视矫正术后视功能的恢复一般在6岁以内治愈率可高达80%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治疗效果会明显降低,很多患儿都是因为延误了治疗而遗憾终生。各类斜视具体手术时间依据斜视类型、双眼情况以及发病时间而定。1.先天性斜视,须尽早手术,出生后6-18个月内手术较好。2.单眼内斜或伴有弱视的斜视,先治疗弱视,最好待双眼视力平衡或接近正常后手术。3.小度数斜视、间歇性斜视以及斜视角不稳定的儿童斜视,密切观察其变化规律,待斜视角稳定后再手术。4.2岁以后发病的斜视,应在3-6岁期间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