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妇产科编制171人,其中,聘用制151人(医师40人、护士98人、技师13人),文员20人。现有150人(军人5人、文职11人、职员132人、职工2人),其中医师37人、护士93人、技师11人、工勤9人。位于转化楼8-10层(妇科、产科)和门诊14-15楼(生殖中心),展开床位100张。2020年门诊量13.47万人次、收容0.41万人次、手术0.34万人次。学科设有盆底医学组、生殖医学组、妇科组、产科组,特色技术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妇科肿瘤综合及微创治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产前诊断;产科疑难危重症的救治;产后康复治疗等。妇产科前身为成立于1949年的福州军区总医院(原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十三医院)妇产科,1986年11月与原解放军第一七二医院妇儿科合并,1993年成功创建军内首批"爱婴医院";1999年成立国内最早的"女性尿失禁诊断治疗中心";2001年创建"全国人类辅助生殖中心";2003年获批"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研究所";2005年创立南京军区妇产科研究所;2010年获批"全军妇产科中心"、"福建省盆底工程技术中心"、"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妇产科基地";2012年成为"福建省产科危重症转诊绿色通道单位";2013年获批"福建省产前诊断机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2015年获批"福建省重点产科";2016年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军队建设妇科"。妇产科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华夏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工作贡献奖一等奖1项、军队医疗工作贡献三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四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福建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近5年发明专利13项,承担课题11项,主编专著2册,发表论文100余篇,SCI18篇。是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厦门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科室先后荣立集体三等功3次,被表彰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军区联勤部先进基层单位、福建省三八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支部等。学科带头人王凤玫,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福建省优生优育与妇幼保健协会盆底功能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师协会委员。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课题3项,发表论文40余篇,SCI论文8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4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与诊治新技术及规范化应用的研究》获得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三等奖(2015-5),《女性盆底障碍疾病综合诊治模式建立及推广应用》获华夏科学科技二等奖(2012-9),《经闭孔阴道前壁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在2015年福建省第二十次妇产科学术会议手术视频演示竞赛中获一等奖。因综合表现优异2020年度被表彰为"四有"优秀文职人员,多次获医院嘉奖及优秀共产党员。黄吴键,妇产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生殖医学工作16年,负责男科临床、男科实验室、辅助生殖实验室及生殖中心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主导和参与完成生殖中心多项新技术引进和革新。现为福建省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中国性学会妇幼保健男科分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福建省辅助生殖质控中心委员。主持院内课题1项,分课题负责人1项(军事医学创新专项(16JS013)),发表论文10余篇,SCI论文3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3部,实用新型专利1项。多次获医院嘉奖及优秀共产党员。汪晓俊,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医学学士,国家三级健康管理师,福建省护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妇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任职护士长8年。对批量伤员的救治、转运护理有一定的经验。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内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5篇,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编专著1部。何凌云,副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分管生殖中心管理工作。从事不孕不育诊疗护理工作2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管理经验,参与设计和优化了生殖中心就诊流程,提高了诊疗效率和患者满意度。近年带领生殖中心护理团队开展全流程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广受患者好评。林铃,副护士长,主管护师,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临床护理教研室成员,分管产科管理工作。从事妇产科护理13年,任妇产科副护士长1年,协助科领导成功申报并获批福建省助产专科护师临床培训基地。发表论文3篇,2020年2月赴湖北武汉抗击新冠疫情荣获联勤保障部队嘉奖,2010年、2011年、2012年、2015年、2020年荣获医院"优秀护士"。
妇科医生
妇科锦旗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