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空军第九八六医院医学工程科由原第323医院医学工程科与原第451医院医学工程科合并于2018年9月成立。科室是医院医疗器械保障与管理的职能科室,负责医院南、北两个院区及12个门诊部(点)的耗材供应、设备检修、计量质控及器械消毒供应等工作。学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8人,军人6人,文员2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4人;博士1人、硕士3人。不仅能够独立完成各类医疗设备及多种高端医疗设备的检修、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还能承担各种重大军事与非军事卫勤保障任务;同时在应急装备、信息管理、计量质控、图像及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是一支富有生机、具有创新与实干相结合的优秀团队。医学工程科设置供应管理组、检修站、消毒供应室三个功能单元,各单元分别在南、北两个院区设立保障点。供应管理组设立了设备档案资料室、供应管理办公室、设备器材库;建立各种管理系统,基本实现管理和保障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检修站按照全军区域性三级检修站建设标准设有电子仪器室、放射仪器室、光学生化室、修配制冷室、计量质控室和检修配件库"五室一库",配备100余台先进的检修设备、28个强检标准器、20个质控检测标准和1辆多功能检修专用车,充分保障各项任务完成。消毒供应室布局合理,洁污分区、层流洁净,拥有15台国内领先消毒灭菌设备,充分保障医院器械消毒供应。制度建设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实施精细管理。医疗设备购置论证充分,采购透明,验收细致,使用情况、成本效益、临床使用效果定期统计及年度分析;对特殊设备的合格证和许可证进行严格审查;对医用高值耗材、一次性无菌器械制定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逐级限时报告;定期进行医疗设备临床使用安全检测与评估,对检测参数不合格设备及时停用,避免医疗设备引起不良事件;建立医疗设备应急调配制度与流程,专人负责,确保应急事件安全处理;成立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落实相关制度,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提出整改措施,及时通报医学装备质量情况与安全监测结果。紧随国家、军队及地方法律法规的调整,紧跟医院融入学校的步伐,创新思维,及时修订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30余项。利用整改历次审计检查巡视回访提出的问题,通过整改问题清零,建立完善新的管理制度,不断规范管理流程,提高闭环监督管理水平,降低廉政风险,使科室采购管理在安全、高效的模式下运行。医疗保障在设备材料的采购供应中,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落实军队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属地化管理,坚决执行目录管理。医院采购中资质审查严格,使用科室、职能科室、机关和院领导全程参与,档案资料封存留档,有据可查。倡导坚持"预防性"检修,定期下科室进行巡检、保养及维护,使医疗设备完好率达到99%以上。检修坚持"首接负责"制,及时修复故障设备。学科采取自修与外修相结合方式,最大限度减少维修费用,年维修费用不足医院设备总价值的4%,每年为医院节约维修费用一百多万元。严格按照军队医学计量法规和高风险医疗设备质量控制要求,扎实开展计量质控工作。每年周期检定强检器具1700余台件;高风险设备质控中,严格落实"三级质量控制"制度,即用前检查、周期检定和定期检测,对不合格设备退回、限用或报废,同时做好计量质控设备的原始记录及证书的留档存底;严格执行标准器定期溯源规定,保证标准器的量值传递可靠,严格医疗设备使用准入,确保应用安全可靠。消毒供应室组织机构健全,岗位设置合理,管理制度及质控体系完善。现分南、北两个供应区,占地1000m²,依据复用污染器械处理流程基本原则,器械消毒从污到洁,不交叉逆行;工作中力求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严格落实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的两个规范、一个标准,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改进,不断的提高工作质量使科室的各项工作适应当前医疗专业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CSSD在医院应有的作用。医学工程科主动适应新时期卫勤保障要求,近年来6人次参加了刚果(金)国际维和、7人次参加汶川、玉树抗震救灾,9人次参加军区卫勤联合演习,3人次参加新疆地区驻点扶贫帮带,1人担任全军重点行业巡视专项检查组专家,1人担任"精武联勤-2020"比武裁判。圆满完成各种复杂条件下的保障任务,受到各级组织领导的好评。内涵建设科室自主研发的《野战卫生强检器具、高危装备质量评估分析系统》的广泛运用,提高了医学计量质控的工作效率,尤其对医疗设备选型论证、性能质量评估方面给予了客观、准确的数据支撑。科室发明的"便携式手术灯检测装置",实现了对手术光源的质量检测,拓展了医疗设备质量检测的范围。积极营造科室丰富文化氛围。建立学科每月组织业务经验研讨会,每季度开展各保障单元工作汇报,科室内部互帮互学,邀请大学及附属医院同行专家专家进行业务培训,不仅提供了工作交流的平台,而且进一步提升科室人员的工作能力。在医院文艺晚会、护理节活动中学科团队的精彩表演赢得阵阵掌声。发挥人才优势,创造良好氛围,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近年来,科研立项十项,三项获陕西省、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六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发表SCI及EI文章2篇、统计源期刊论文7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