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泌尿肾科医院是医院五大院中院之一,联合泌尿外科、肾内科、肾移植科,在“王牌+王牌”的基础上,强调“王牌学科,强强联合,内外兼修,一站服务”,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为目标,向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精准、便捷的“一站式”集成泌尿系统健康医疗服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武汉大学泌尿系疾病研究所,湖北省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湖北省肾病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卫生部县级医院血液净化培训中心,中部地区中西医结合肾脏病科研创新共同体联盟单位。学科自建立以来,以临床为本,全面开展肾脏病的临床防治及新业务新技术的创新研究,同时注重肾脏病的基础研究以及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不断创新临床诊疗技术,提高医疗水平,形成了基础研究与临床防治紧密结合的完整学科体系,成为自己特色与优势。经过数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学科的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临床诊疗的特色和优势越来越突出,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并已搭建了与国际接轨的科研平台,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成果,提升了理论研究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造就了一支理论扎实、技术精湛、敬业爱岗、奋发有为、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建成了承担国家和湖北省重大基础和应用研究的重要科研基地,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全国知名专科。东院肾内科由门诊、病房、血液净化中心三部分组成,联合肾移植中心、电镜中心、肾脏病理实验室、肾脏病基础研究实验室等部门,下设原发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腹膜透析、移植术后并发症管理等专业方向,医疗辐射能力覆盖全国,诊疗水平达国内外先进水平。科室现有在职人员36名,其中主任医师3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人,博士学位7人,主管护师9人,护师19人。全国学会常委2名,省医学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3名、副主任委员3名;10人分别担任全国及省级杂志副主编及编委。中青年医师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是全省规模较大的肾病内科专业之一。现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2项,发表各类论文4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获得专利5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主编专著5部,副主编、参编12部。学科带头人丁国华教授,留美医学博士,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导师,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兼任国际肾脏病学会、美国肾脏病学会、欧洲肾脏病学会会员,中华肾脏病学会前任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前任副会长、亚太医学免疫学会肾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中西结合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医学会肾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前任会长、湖北省肾脏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湖北省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透析学会主任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持国家及部级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100余篇,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主编、主译专著3部,副主编、参编12部。特别善长各种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的诊治。科主任杨定平教授,医学博士,一级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肾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从事肾脏病医疗、科研、教学工作37年余,对肾脏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擅长动静脉瘘吻合术、动静脉瘘栓塞取栓再成型术、转位及高位动静脉瘘成型术、动静脉瘘狭窄及栓塞球囊扩张成型术、人工血管动静脉瘘吻合术、临时及长期导管置管术、腹膜透析置管术、肾穿刺活检术、肾囊肿穿刺硬化术等,以及各种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的诊治。兼任中国中西结合肾病学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肾病中药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湖北省中西结合肾病学会主任委员,湖北省中西结合学会理事,湖北省肾脏病学会常委,湖北省透析学会委员,临床肾脏病杂志常务编委,医药导报杂志编委,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获湖北省卫生健康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基金、湖北省自然基金5项,国际及国内合作课题2项;共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15篇;副主编著作3部、参编5部。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3项,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特色诊疗1.基于肾脏病理的肾脏病诊治技术我院是本省最早开展肾穿刺活检的医疗单位,本学科拥有独立的肾脏病理实验室,全面开展肾脏常规病理、免疫病理、超微结构病理和分子病理技术。超微病理是肾脏病理不可或缺的诊断技术,我院也是华中地区唯一配备超微病理诊断设备(电子显微镜)的医院(全国也少有),极大地保证了我院肾活检病理诊断技术的准确性。目前年肾活检数量近1000例,其中近40%标本来自于武汉市及省内各大医疗机构,并对外院肾活检标本提供阅片指导,肾活检数量、诊断水平和辐射能力位居全省前茅。本学科在保证诊断准确性的基础上,追求针对疑难病病理诊断的零误诊率和漏诊率,其病理诊断水平深受国内同行认可,已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肾脏病理诊断中心。基于肾脏病理诊断技术平台,遵循国际肾脏病学界权威诊治指南,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保证疗效最优化、副反应最轻微。2.先进完善的血液净化技术本学科设有先进的血液净化中心,开展了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滤过、血浆置换、血液灌流等。大量的终末期肾衰患者在透析中心得到良好的治疗,不仅延长了生命,还显著改善了生活质量。科室还开展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机血液透析滤过、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DPMARS人工肝、热循环双重血浆置换(DFT)、双重血浆置换(DFPP)、血浆透析滤过(PDF)、选择性血浆吸附(SPP)、血脂分离、蛋白A免疫吸附等技术,广泛用于治疗自体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在肾脏替代、免疫调理和内环境重建中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3.精湛的血管通路技术精湛的动静脉内瘘构建技术:良好的血管通路是有效实施血液净化的前提,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最佳的血管通路,本学科始终把自体动静脉内瘘放在优先的地位。目前常规低位内瘘成形术成功率保持在98%以上,2年内瘘成活率达90%。此外,随着糖尿病患者和老年患者在透析人群中比例不断增加,自体内瘘使用时间延长,常规内瘘血管资源逐渐耗竭,开发更多的内瘘血管资源也迫在眉睫,我科已在复杂、疑难内瘘的构建上已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已成功建立自体低位内瘘、前臂血管转位/移位内瘘、前臂人工血管/移植血管内瘘、上臂自体血管/人工血管内瘘(高位瘘)的一体化内瘘构建策略,进一步开发透析血管资源,延长透析生命。必要时,针对内瘘血管极度匮乏或耗竭的血液透析患者,可与血管外科合作建立下肢和躯干部自体血管或人工血管内瘘,最大限度开发血管资源建立血管通路,为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宝贵的“生命通路”。精细化的血管通路维护技术:科室制定了各种血管通路的医疗护理常规,包括术前评估、术前护理、术后监测、患者教育、并发症处理等环节,最大限度保护已构建好的血管通路,延长血管通路使用寿命。在血管通路感染的控制、长期导管纤维蛋白鞘和血栓形成的预防和处理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有效的延长了血管通路的使用寿命。此外,本学科和血透中心还针对外地血透患者的疑难内瘘,提供“翻修”、“试瘘”和后续穿刺指导服务,尽可能地为血液透析患者保驾护航。4.独特先进的腹膜透析技术腹膜透析是尿毒症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占用医疗资源少、组织相容性高、残肾功能保护好、无经血液传播疾病风险等优势,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居家肾脏替代手段,已得到政府的广泛关注和极力推广。感染和腹透导管移位是腹膜透析最常见并发症,本科室针对腹膜透析的各个环节制定详细的诊疗方案,以预防为主,通过加强宣教,改良置管方式等多种手段,已摸索出一套完整有效的诊疗方案,最大限度延长腹透导管的技术寿命。杨定平教授开展的腹膜透析管卵圆钳置管术,改良了腹膜透析管的置管方式,有效降低了减少了腹透导管移位和脏器损伤的并发症。在腹膜透析随访管理方面,设有专职护士通过各种渠道远程管理,将透析服务延伸到院外,提供及时的技术指导和生活督导,最大限度保证居家腹透的安全性、有效性。近期,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将居家腹透信息通过APP后台收集、管理、预警,提高了随访效率和服务容量,并将进一步提升腹膜透析的质量,提高腹透患者的生活质量。5.肾脏病介入技术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并发症的介入治疗:本科室与放射介入中心、超声介入中心联合开展放射或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支架置入(Stent)+溶栓,治疗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外周或中心静脉狭窄、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为各种疑难复杂的血管通路并发症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极大延长了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寿命。肾动脉狭窄的诊断和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之一,也是高血压难以控制的常见原因之一,不仅药物控制不佳还是某些药物使用的禁忌症,内科药物治疗非常棘手。随着老年化社会到来,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逐年增加,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现状不容忽视。肾动脉狭窄可行血管造影检查确诊(金标准),如肾功能异常可行超声造影,可最大限度减少造影剂的肾毒性。如诊断明确,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广泛认可,关键在于早期合理的诊断。6.科室还开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急慢性肾衰竭,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业务范围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急慢性肾炎、IgA肾病、肾病综合征、急进性肾炎、隐匿性肾炎等;2、继发性肾脏疾病:①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肝肾综合征、肿瘤相关性肾炎等;②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尿酸性肾病、肾淀粉样病变等;③多发性骨髓瘤肾病、轻链病肾病、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肾损害等;3、急慢性尿路感染:急慢性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4、肾小管间质疾病:急慢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管酸中毒等;5、梗阻性肾病;6、遗传性肾病:遗传性肾炎(Alport综合症)、薄基底膜病、Fabry病等;7、肾脏囊性疾病: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成人多囊肾病;②单纯性肾囊肿;8、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9、血液净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血浆置换、免疫吸附、血液灌流、分子循环吸附系统(MARS)、DPMARS人工肝、血脂分离、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等;10、介入下动静脉瘘栓塞取栓再成型术、动静脉内瘘成型术、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型术、转位及高位动静脉瘘成型术、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切除与内瘘重建术、动静脉瘘狭窄及栓塞球囊扩张成型术、腹膜透析置管术、长期及临时静脉内导管置管术;11、肾活检穿刺术、肾囊肿穿刺硬化术;12、其他血管通路的介入治疗:肾脏血管疾病、多囊肾出血、肾穿刺活检后出血的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