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从以透视、X线摄影、胃肠道和泌尿系造影为主要检查项目的初级放射科发展成为完全数字化、种类齐全的现代化放射科,全面提供数字化X线摄影、数字化各种特殊造影检查、全身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全身磁共振成像(MRI)和各类介入检查治疗。在老一辈放射专家鲁清、孟照耀、李汉茹主任的带领下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在新一代主任王胜林教授带领下放射科迅速发展壮大,组建了DR、CT、MR和介入治疗为一体的放射科。2017年1月,放射科分为本部放射科和南院区放射科。南院区放射科主要开展临床、教学、科研、体检为一体的影像检查和诊断工作。为承德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科室仪器设备先进,现有DR机4台,CT机2台,MR机1台,DSA血管造影X线机1台、数字胃肠机1台,乳腺DR照相机1台。全科实现影像PACS系统管理,图像实时上传全院各科室网络系统,简化缩短就诊时间。2016年底全自动胶片报告打印系统上线,实现自助打印取片功能。科室承担承德医学院教学任务、实习及进修医师培养任务,是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承担及参与省级、市级科研项目,在国家及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论著数十篇;获得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科室现有医务人员31名:医生组13人,技术组13人,护理组5人。正高职诊断医师3人,副高职1人,中职7人。硕士学位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1、常规X线检查:现有东芝胃肠造影数字化X线诊断成像装置、西门子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简称DR)检查、东芝乳腺DR照相机、东芝移动床旁DRX线摄影机。工作范围包括全身呼吸、循环、消化、骨骼、乳腺、泌尿生殖各系统摄影及影像诊断。2、CT检查:现配置东芝320排和GE64排全身螺旋CT机2台,除完成常规全身CT平扫、三维重建及增强检查外,还开展全身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心脏冠状动脉CTA、头颈主动脉CTA、胸腹主动脉CTA、肺动脉CTA、双下肢动脉CTA、上肢动脉CTA、肾动脉CTA等检查项目;320排CT动态容积成像功能在搏动性器官血管成像方面有突出优势,科室心脏冠状动脉CTA成功率达90%以上;同时开展的CT静脉血管成像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科室人员熟练掌握下肢静脉CTV、上肢静脉CTV、门静脉CTPV、下腔静脉CTV、颅脑静脉窦CTV等技术;CT灌注成像也同时应用于肿瘤、脑缺血性疾病的诊断;可常规进行泌尿系统的CT尿路成像(ComputedTomographyUrography,CTU)的检查,胸部三维CT检查可同步筛查肺脏、纵隔及乳腺肿瘤;气管及支气管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小儿支气管异物等阻塞性气道疾病的诊断。3、MRI检查:科室拥有西门子3.0TTim全身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可完成头、颈、全脊柱、四肢关节、胸、腹部、盆腔等器官成像,除常规全身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外,还开展全身动脉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及CE-MRA血管成像检查、磁共振静脉成像MRV、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磁共振尿路水成像(MagneticResonanceUrography,MRU)、脊髓磁共振水成像(MRM)、神经根磁共振成像(MRN)、颈动脉斑块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心脏磁共振成像及全身类PET检查等多种检查;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RI,fMRI)包括: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DTI)、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磁敏感成像(SWI)等。4、介入手术室:介入手术室与临床科室积极配合,开展冠脉造影、冠脉狭窄支架植入、外周血管造影、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血管栓塞术、肝脏肿瘤药物灌注化疗及栓塞等诊疗项目。科室领导科主任:王胜林副主任:李桂平曹振东崔志新王海龙张丹护士长:霍明艳王树艳技师长:仇恒志赵学东常英伟联系电话登记室:0314-2270935放射检查室:0314-2270934CT检查室:0314-2270564核磁检查室:0314-2270548导管室:0314-227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