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心血管内科始建于1956年,经60余年发展,目前已成为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贵州省重点建设学科,贵州省临床重点建设专科,贵州省心血管疾病(心血管内科)质量控制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级分中心培育单位。现有在职人员108人,医生46人,护士62人,包括其他技术(科研)人员1人,其中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13人,主治医师20人,博士研究生导师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医学博士34人(含在读),医学硕士11人。年均收治病人数近7000人次;年门诊人数达10万余人次;年介入性心脏手术近13000余台次。

  临床医疗:我科先后开展了多项心血管疾病现代治疗的关键技术,包括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诊断术(IVUS)、经皮室间隔化学酒精消融术、冠脉内压力导丝测定术(FFR)、高速冠状动脉内膜旋磨术、冠脉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术(PCI)、左右心导管检查术、经皮瓣膜成型术、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经皮先天性心血管病封堵术、床旁气囊漂浮电极临时心脏起博术、经导管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术、射频及冷冻球囊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ICD)、生理性人工心脏起博术、无导线起搏术等。2018年3月我科电生理团队成功完成了贵州省首例冷冻球囊消融术,2019年8月电生理团队再次成功完成了我省首例房颤导管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填补了贵州省此项新技术的空白。结构性心脏病及肺血管病团队于2020年4月20日完成我院首例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为不耐受外科手术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提供了新选择,目前我科已经顺利完成了第46例TAVR手术,此项技术水平在贵州处于领先地位。2021年7月28日我科开展了3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手术顺利,标志着我科心律失常诊治水平迈入国际领先水平。2022年3月我科电生理团队成功完成了贵州首台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植入手术。2022年 7月我科独立成功开展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MitraClip),这也是贵州省首次开展此项手术,标志着我院心内科结构性心脏病诊治迈入国际领先水平。

  教学科研:我科承担本科、硕士、博士多个层次教学,同时也是心血管内科硕士、博士培养点,每年培养硕士、博士近30余名,近40余年来共为心血管内科培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300余名高学历人才。每学期均承担了《诊断学》、《内科学》本科多个层次及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及临床带教任务。培养地、州、县级医院从事心血管工作的进修人员共500余人,是国家卫计委心律失常培训基地培训单位,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结构性心脏病(先心病)培训基地,心血管病专科护理及技术培训基地。近5年心血管内科主研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其余科研项目40余项,主编、副主编包括高等院校教材在内的专著22部;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7篇,获省级科技奖励5项,获得2个创新人才团队,举办多期国家级、省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20余项,多人担任全国专业学会委员、专业杂志编委、省专业学会主委、副主委、常委,以及获学科带头人、政府特殊津贴、省管专家、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称号。

  学科建设:心血管内科具有冠心病团队,结构性心脏病及肺血管病团队,电生理与起搏团队,心脏重症团队,心力衰竭团队、心脏康复团队等亚专科队伍,各个亚专业具备相应人才团队,擅长心血管疾病的规范化治疗,疑难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科室对各种临床常见,疑难、危急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科室努力推进“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等几大中心的建设工作。心血管内科2013年获得GCP资质,2017年成为国家胸痛中心,2018年成为国家心衰中心和国家房颤中心,2020年成为中国房颤中心示范基地,2021年获得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建设单位。2022年7月我院成为了“国家心血管心肌病专科联盟”第一批成员单位。同年11月我科获批“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建设单位”、“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2023年5月获得“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肺动脉高压专科联盟示范中心”。

  对外交流:我科医护人员分别到美国密西根大学心律失常研究中心、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介入诊疗中心、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心脏中心、美国美奥诊所、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上海复旦中山医院、上海瑞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国内外知名医院高访及进修学习。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