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迟景勋名老中医工作室是山东省首批名中医工作室,诊室设在济南市中医医院门诊一楼外科专家室。
工作室人员结构:副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人,硕士研究生4人。
心脑血管以外的血管疾病统称为周围血管病,包括动脉、静脉及淋巴三个系统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周围血管疾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高发病种,若长期不愈,病情将呈进行性发展,重者将导致截肢致残,甚至危及生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约有50万条腿因脉管病、糖尿病(坏疽)被高位截肢,200万只脚(腿)坏疽、溃烂无法愈合,因此周围血管疾病需要积极治疗。中医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明显降低了截肢率,进一步确立的中医治疗周围血管病的地位,突出显示了中医治疗周围血管病的优势。198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脉管病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和1993年(《中医血管外科学》的出版,初步建立了中医血管外科学的理论框架,对推动中医血管外科学的专科化、规范化和现代化起了积极的作用,对中医药治疗周围血管病的学术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法则上,中医重视活血化瘀法的应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血实宜决之。"《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活血化瘀是周围血管疾病的基本治则。但周围血管疾病病因多端,涉及诸如寒、湿、热之有余,或气、血、阴、阳之不足,虽然血瘀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机理,但又毕竟是多种病因所致的病理产物和病理机转。如疼痛是其带有一定共性的最常见症状,又有气滞致瘀而痛,寒凝致瘀而痛,热灼致瘀而痛,湿滞致瘀而痛,阳、气虚血少致瘀而 痛,阴虚血瘀而痛之不同,临证当仔细辨析。在应用活血化瘀这一总治则时,还必须结合寒热虚实的不同,灵活应用理气活血化瘀,散寒活血化瘀,清热活血化瘀,祛湿活血化瘀,养血活血化瘀,养阴活血化瘀,解毒活血化瘀,平潜活血化瘀,止血活血化瘀等一些常用的治则,临床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常用内服方剂有二妙丸,人参健脾丸,八珍益母丸,六味地黄丸,五味消毒饮,龙胆泻肝汤,四物汤,四妙勇安汤,四苓散,芍药甘草汤,当归回逆汤,当归饮子丸,血府逐瘀汤,防已黄芪 ,阳和汤,补阳还五汤,杞菊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参苓白术散,活血止痛散,桃红四物汤,顾步汤,逍遥散。外治法是中医治疗周围血管病重要特色,具有经济简便、易学易用、收效迅速的特点。常用的外治法包括:清创换药法、药物外敷疗法、浸渍法、熏法、熨法、药浴方法、手术疗法等。
清创换药法包括"蚕食法"和"鲸吞法"。所谓"蚕食法"即象蚕食桑叶般分次、逐步清除坏死组织。所谓"鲸吞法",即是在麻醉下尽可能彻底地清除坏死或变性组织;药物外敷疗法包括外用膏药、油膏、药粉、酊剂、洗药等;药物外敷疗法,浸渍法,熏法,熨法,药浴等均应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选择药物和方法,多项实验研究证实:中药有增加肢体搏动性血流量,改善血管弹性,抗凝、溶栓、祛聚等作用。缺血肢体创面中医治疗周围血管病注重全身的整体治疗效果以及身心的综合康复,疗效稳定,安全可靠,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不仅早期疾病的治愈率高,就是后期疾病的有效率也比较理想。多项实验研究证实:中药有增加肢体搏动性血流量,改善血管弹性,抗凝、溶栓、祛聚等作用。现在已成为我国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独特疗法,并日益显示其优势。虽然手术治疗周围血管疾病正在蓬勃发展之中,手术技术在不断的进步,但是有资料报导,由于手术适应证的限制,约2/3的病人不可能采用手术治疗。另外,有报道动脉重建术五年后通畅率多低于50%;介入治疗后半年,约30%~50%发生再狭窄;静脉曲张术后,因60%病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而表现出较高的复发率。若病人在手术的同时能得到中药口服及中药静脉点滴治疗后,可取得巩固手术疗效的满意效果;目前中药防治经皮经腔血管成形(PTA)术后再狭窄的试验研究已 经取得初步成果。在临床上我们可以看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早期,使用溶栓疗法的同时应用中药辨证治疗,不但可加强抗凝、溶栓的效果,而且在消除水肿,改善症状上有一定的优势;配合服用中药后,并发肺栓塞病人的同位素检查可以显示改善 治疗周围血管疾病显示了中医方法的优势,同时应广泛发挥中医外治法与内治法的综合治疗优势,如:内服中药,静脉点滴中药,外敷、药薰、药熨、药浸、药浴、针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