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专业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1979年经医院和大外科领导同意正式成立乳腺外科专业组,专业组成员有陈佩珍、杨华章、杨金巧三人,积极开展了乳腺专科门诊、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2008年前乳腺外科以专业组隶属普外一科,2008年4月成立甲状腺乳腺外科,2015年3月成立乳腺外科专病中心、2017年6月1日成立乳腺外科病房。经过近40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一个集医、教、研于一体的西南地区乳腺疾病的诊疗中心,每年门诊量6-7万余人次,年手术量近6000台次(其中乳腺癌手术2000台次);作为国家区域疑难重症中心医院,2017年成立乳腺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在专业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多学科(乳腺外科、肿瘤内科、医学影像科、核医学科、病理科、整形外科、肿瘤国家重点研究室等)协作诊断、治疗体系,为患者提供个体优化的诊断和治疗。乳腺外科现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卫计委重点专科,在乳腺癌个性化治疗、功能重建及区域淋巴结精准治疗、乳腺癌全程管理方面引领地区潮流,连续三年复旦大学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中位列第三,在2018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中位居第三名。科室现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5名,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人,在读28人。承担了华西临床医学院全部学制学生以及海外留学生的乳腺专业教学任务和100多家华西网络医院的远程会诊及远程教学,并承担了国家级本科教材的编写任务,每年承接全国各地乳腺专科医生的继续教育(进修)任务,年培养进修医生近10名。目前在职医生18人,其中正教授4人、副教授4人、主治医生7人、医师3人;博士8人、硕士7人。护士28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18人、护士3人;博士1人、硕士1人。
1982年陈佩珍、杨华章出席在杭州召开的首届激素受体检测研讨会,这只是一次学术研讨会,国内仍然没有开展受体的检测工作。1983年陈佩珍教授出席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国际乳腺癌会议。乳腺专业组在陈佩珍教授的带领下积极开展乳腺钼靶摄影、乳管造影、液晶热图的诊断检查,同时探索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措施。1988年陈佩珍教授、杨华章教授等在《肿瘤防治研究》发表的《双侧乳腺癌8例报告及病例分析》、《乳腺恶性黑色素瘤3例报告》等多篇论文,另外陈佩珍教授和杨华章教授开展了大规模的普查工作,普查人数达数千人。其目的是:1.希望发现早期乳腺癌;2.测量乳房大小为以后的人工乳房研究工作做准备。由陈佩珍教授、杨华章教授等发表的《医用有机硅胶假体植入动物实验研究》和《医用硅胶植入人体重建乳房临床报告》获得1993年省科技进步奖。陈佩珍教授的带领下于专业成立之初即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荧光免疫法检测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ER、PR)和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及研究,并获得了“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0年吕青教授首先在西部开展规范化的(淋巴示踪方法和操作医生学习的规范)早期乳腺癌的前哨淋巴结切除活检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患者的上肢功能。坚持使用国际上公认的、技术指标最佳的核素+蓝染料双重示踪前哨淋巴结的方法,大大降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
在乳房重建方面,开展包含假体、各类自体组织和自体脂肪移植乳房重建,以及开放和腔镜辅助手术技术联合重建,积极探索个性化定制性的乳房重建,能够满足各类因为病痛失去乳房的患友们的需求,进行尽可能完美的乳房重建,重塑美丽人身。
是华西医院开始MDT诊疗模式较早的专业之一,联合肿瘤内科等相关科室积极开展晚期、复杂乳腺肿瘤的综合治疗,为了患者利益尽最大的努力,开展了乳腺巨大晚期肿瘤、颈部和内乳区转移性癌的辅助性手术治疗等,使得不少晚期乳腺癌患者也能得到改善疗效的机会,一次次挑战极限,挽救患者生命。
本世纪初即在省内首先开展了乳腺溢液性病变的内窥镜检查及乳腺良性肿瘤的微创手术(MMT),显著提高了乳头溢液疾病的诊断水平,基本解决了长期以来治疗棘手的乳腺多发性良性肿瘤的治疗难题,目前开展近万例,效果良好。
在提倡快速康复的外科大发展下,乳腺外科积极开展日间手术,规范乳腺癌日间手术管理模式,在保障患者医疗安全的前提下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平均住院费用。
40余年风雨兼程,乳腺外科秉承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安全为核心理念,全体医护人员以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竭诚为每一位患者解除病痛。
标志性新技术:
腔镜辅助非溶脂腋窝隐蔽入路乳腺癌手术即乳房重建技术:在前期乳房重建的工作基础之上,继续与时俱进、追求卓越,主张多样化、微痕化、少创伤、原位重建,2017年起乳腺外科吕青医生团队在西部地区率先开展经腋窝隐蔽单入路单向式非溶脂法腔镜辅助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即刻乳房假体/自体背阔肌瓣乳房重建新技术,明显提升了整体体相上的美学功能重建水平,能够满足各类因为病痛失去乳房的患友们的需求,更完美的重塑美丽人生,深受患者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