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感染性疾病科由肝病门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成人乙肝疫苗接种门诊及感染科病房组成。感染科病房主要收治各种感染性疾病,包括发热原因待查、各部位感染等,同时还负责为院外及院内各临床科室提供会诊,包括抗生素合理应用、疑难危重发热病人诊治等。
感染性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自然疫源性疾病学组组长,病毒性肝炎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卫生部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抗菌药物专业组委员,卫生部自然疫源性疾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管理分会委员,澳大利亚Griffith大学环境与健康中心客座教授,亚太肝病研究会会员,欧洲肝病研究会会员,中国免疫学会感染免疫分会常委,中国医药技术协会芯片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兼北京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会长及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疫苗接种群体不良事件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药品食品监督局新药审评专家,GCP检查专家等。担任美国《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亚太地区《Hepatology International》国际编委,《Cytokines》、《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和《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等杂志审稿人,《中华传染病杂志》副总编辑,《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感染病杂志》》、中国病毒病《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和《中国临床药理杂志》等十余种核心期刊编委,《临床肝病》杂志执行主编等。 科室风采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擅长诊治各种感染性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复杂尿路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血流感染、发热原因待查、感染性腹泻等。同时借助于病毒性病原体的研究和检测技术的发展,在病毒性疾病的研究、临床诊断与治疗上具备学科优势。此外在肝病领域,除具备常见肝病诊疗能力外,借助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多学科优势,形成了脂肪肝的运动膳食治疗特色。
学科带头人介绍
荣义辉,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感染肝病部副主任。担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肝脏疾病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病专委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感染性疾病循证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北京青委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智能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Gut中文版肝病专刊编委等。
毕业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随后就读于解放军医学院传染病专业,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在原解放军302医院工作,先后从事感染性疾病、肝炎、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的一系列临床工作。参加了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及2014年西非抗击埃博拉病毒病的军事医学救援行动。擅长各种肝炎的诊治、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水的治疗、肝衰竭血液净化及肝癌的微创消融等。特别是在肝衰竭的生物人工肝治疗及肝癌的局部消融上具备独特的技术优势。2006年与美国ELAD公司合作,参与了国内最早进入临床的生物人工肝临床验证工作。随后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离线型生物人工肝的临床治疗。2013年开始主攻国产离线型生物人工肝治疗仪器的研发,已制作完成离线生物人工肝治疗仪并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2014年转入肿瘤内科,开始从事肝癌的局部消融治疗并参与了国内自行研制的AH-1冷冻消融治疗仪器的临床验证工作。同时在肿瘤的生物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及个体化精准治疗等领域均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由于在军内工作表现突出,先后荣获得三等功1次,优秀医师5次,嘉奖9次,荣获国家卫生部、外交部、原军队总后勤部等八大部委颁发的"抗击埃博拉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7年为响应国家裁军号召,申报转入地方工作。自2017年7月开始,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感染肝病部就职,2017年9月被正式任命为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感染肝病部副主任,开始专注于脂肪肝的诊疗工作,形成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脂肪肝的诊疗特色。
科研方面主持原国家863的军队保密课题一项,军内装备研发计划一项。先后参与了"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研究"。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技基金、军队重点科研项目及首都发展基金的研究。发表中文百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论著21篇。SCI论文15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8篇。参与教材及专著编撰10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9项。获得军队临床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
科室位置
感染疾病治疗中心1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