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成立于2000年5月18日,是一个集医疗、教学、研发和转化为一体的特色专科,是中国康复医学会孤独症专委会常务委员单位、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上海市残联指定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评估机构和训练机构、上海市听力障碍诊治中心及欧洲GM Trust“全身运动(GMs)评估中国培训基地”。
科室现有医师11名,康复治疗师23名,其中正高职称2名,副高职称2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博士学历4人;省级高层次人才1人。团队成员均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体育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多名专业人员有赴美国SUNY Upstate医科大学、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儿童医院等国际化培训经历。
科室本着“严谨求实,厚积薄发”的医疗理念,在医教研各方面追求全面发展,目前已成为国内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儿童康复专科。在全国首创了“脑瘫儿童康复标准化评估体系”、“脑瘫儿早期筛查和干预体系”、 “脑瘫儿童医疗-社区-家庭链式康复服务模式”,以及“周围神经肌肉疾病的系统管理模式”等,并率先开展了“住院患儿急性期康复功能评估和早期干预”。近年来科室着重提升专科专病和康复专项技能发展,目前已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专科专病8个,高危儿GMs评估与早期干预、学习障碍康复、感觉统合与专注力康复、危重症早期康复、神经肌肉疾病(罕见病)系统康复管理、步态与骨关节康复、言语与吞咽障碍康复和孤独症康复等。科室主要服务对象是各种功能(如认知、社交、语言、运动等)发育迟缓或异常的儿童,以及因为某些疾病丧失了某些原本正常的功能和能力的患儿(如各种感染、外伤、重大手术后的患儿等)。对于危重症患者和住院患儿,在急性期即可进行床旁康复评估和早期干预,能显著促进患者的早期功能改善,协助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和减轻后遗症的发生。综合性的康复治疗能促进患儿认知、社交、语言、运动等的功能发育,改善预后,减轻后遗症,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帮助患儿早日回归社会、融入社会。
康复中心为欧洲GM Trust“全身运动(GMs)评估中国培训基地”,是目前唯一的一个亚洲培训基地,长期与奥地利格拉茨医科大学生理学教授Dr. Christa Einspieler进行科学研究合作与学术交流,培养的GMs 技术人才超过2000余人,遍布全国各省市,目前全国共有49家GMs中级会员评估机构。近5年接收全国各地医生、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语言治疗师、护士等进修300余人次,三甲医院进修比例超60%,如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厦门儿童医院、安徽省儿童医院、福建省儿童医院、福州市儿童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等。作为复旦大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研究生指导及培养基地;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儿童康复》课程负责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杭州医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和长沙民政学院等实习基地,每年带教实习治疗师30余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康复专业住培医师儿童康复轮转基地。每年举办实习治疗师科普大赛和案例大赛,注重实习治疗师临床实践操作和岗位胜任力培养。
近五年康复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申请专利10余项,牵头制定《儿童和青少年脑性瘫痪临床实践指南》、《上海市脑瘫儿童康复管理规范》。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上海市医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贵州省医学科技二等奖、上海康复医学科技奖等。主编专著《脑瘫儿的超早期筛查技术》、科普书籍《倾听橙长》,主译《脑瘫儿童家庭康复与管理》,参编《小儿运动障碍的理学疗法》、《儿童康复诊疗规范》、《儿童康复评定图解》、《儿童家庭机械通气居家照护手册》等.参译《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 第二版》,率先引进了GMFM功能量表和GMFCS、MACS等脑瘫儿童功能评估量表,并研发了FMFM精细功能量表。团队基于高危儿管理、重症康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康复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一致好评和认可,相关成果发表在Neurology、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Autism、Neuroscience Bulletin中国循证儿科杂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标志性成果中国儿童孤独症流行病学研究,被国内卓越SCI期刊《Neuroscience Bulletin》杂志评委优秀论文特等奖,该成果被国家卫健卫应用于制定“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试行版”政策,对推动行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