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中医医院

小儿推拿科

钦州市中医医院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钦州市中医医院小儿推拿科为我院颇具中医特色优势科室之一,也是钦州市医院唯一独立设置的小儿推拿专科,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小儿推拿医师组成的专业团队,其诊疗水平在全市中医小儿推拿行业居于领先地位。小儿推拿科的治疗宗旨,根据小儿的形体、生理病理特点,以中医辨证理论为基础,运用传统医学推拿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以调节小儿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方式来改善小儿体质、提高小儿机体免疫力,从而防治小儿疾病。小儿推拿是纯绿色疗法,可替代部分化学药品,减少化学药品毒副作用,增强孩子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预防病毒侵蚀和滋生,达到有病治病、无病保健、助长益智的目的,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更专业、更贴心的服务。随着现代人们健康理念的更新,很多家长都开始信任和采用纯绿色疗法——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在中国历史悠久,是中华医药学中的一绝。早在西汉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用勺匙的周边刮擦患儿病变部位以治疾病,在晋、唐、宋代均有医书记载,明清已有小儿推拿专著,小儿推拿著作繁多,现在尚存约10种。

  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免疫能力低下,为"稚阴稚阳之体",从而决定了小儿对外界环境的被动适应性和依赖性。但另一方面,小儿又为"纯阳之体",生长发育最为旺盛,代谢快、吸收快、排泄快、生长也快,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小儿推拿方法经济实用、效果显著,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不用服药和打针,不会给小孩带来恐惧感及药物的副作用,小儿容易接受,因此,已经成为中医儿科的一个颇具特色的常规疗法。治疗小儿厌食、腹痛、腹泻、便秘、遗尿、疳积、夜啼、感冒、发热、咳嗽、哮喘、斜颈、脑瘫、生长发育迟缓、近视眼等疾病时,疗效显著。

  

  

  小儿推拿科诊疗范围

  1、呼吸系统疾病

  感冒、咳嗽(咽炎、支气管炎、肺炎)、发热、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鼻渊(鼻炎、鼻窦炎)、乳蛾(扁桃体炎)等。

  2、消化系统疾病

  疳积、积滞、厌食症、呕吐、腹痛(肠系膜淋巴结炎)、泄泻、便秘、口疮等。

  3、其他系统疾病:

  夜啼、肌性斜颈、汗证、遗尿、肌张力增高等。

  4、保健康复功能

  益智、助长、增强免疫功能等。

  

  

  中医特色疗法介绍

  

  小儿推拿法

  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是指运用手法(特定手法)作用于小儿机体的穴位(特定穴)起到调整脏腑、气血、经络功能,来达到防治小儿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小儿推拿的适应症:

  1、新生儿疾病:新生儿夜啼、新生儿便秘等;

  2、传染病:百日咳、麻疹等;

  3、时令疾病:感冒、暑热症、咳嗽、哮喘等;

  4、内科杂病:呕吐、腹泻、疳积、遗尿等;

  5、骨伤科病症:桡骨小头半脱位、肌性斜颈、臀肌挛缩、小儿麻痹症等;

  6、预防保健方面。

  小儿推拿的优点:

  • 简单易学,方便易行

  • 效果显著,价格优廉

  • 预防保健,适于家庭

  • 安全可靠,没有毒副作用

  • 小儿不受痛苦,易于接受

  小儿推拿的特点:

  1、穴位:点、线、面

  小儿推拿临床取穴特别注重点、线、面三者结合,从点到线,由线带面,强调局部与整体的相互协调,更能达到全面的调节。同时,这种点、线、面的相互结合也较适合手法操作的要求。

  (1)大多数穴位分布在小儿四肢及头面部:左手穴位为主,小儿百脉汇于两掌。

  从部位上看,多分布在上肢,其次在头面,便于操作,符合小儿推拿治疗特点。小儿为纯阳之体,阳从左升,阴从右降,推左手促其升,从而调动人体洋气,以气御邪,升气以助生长。

  (2)手法:

  应用着重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小儿推拿治病在辨证的基础上强调手法的补泻,常用的补泻方法有手法轻重补泻、快慢补泻、方向补泻、经络补泻(又称为迎随补泻法或顺逆补泻)、次数补泻及平补平泻法等。临证时要根据病证选择应用、以达功专力宏,方能体现补泻。

  小儿推拿的介质:

  ①由于小儿的肌肤娇嫩,故在治疗操作时,一般要借助一些介质,如凡士林、滑石粉、水、麻油、葱姜汁、薄荷汁、冬青膏等,这些介质不仅有润滑皮肤、防止擦破皮肤,还有助于提高疗效的作用。临床选用介质时也宜辨证应用。

  ②此外,凡士林可加入不同的中药以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如感冒可加入辛温解表或辛凉解表药、咳嗽可加入止咳化痰药物等以提高疗效。

  ③PS:有些患儿对滑石粉过敏,可使用凡士林作为介质。

  

  适应症:

  呼吸系统:感冒、咳嗽、发热、鼻渊(鼻炎、鼻窦炎)等。

  消化系统:泄泻、便秘、腹痛、厌食、疳积等。

  疑难杂症:小儿肌性斜颈、夜啼、足内外翻、近视等。

  

  穴位贴敷

  穴位帖敷是将中草药做成散剂、油剂或膏剂,填于敷贴中,贴到小儿患病部位或相应穴位,以治疗小儿疾病的一种方法。

  应用症:

  1、"三伏贴"、"三九贴"

  原理取自于祖国医学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亦即中医理论中的"冬病夏治"、"冬病冬治",属于"治未病"范畴。这种外治方法又称"天灸",是中医传统灸法中的一种,也称"药物发泡"或"敷贴发泡"。

  具体是选在特定的时间(三伏天在每年的7、8月份,三九天在每年的12月与次年1月)用特制的中药制成贴敷,根据小儿不同体质、疾病选择不同穴位,利用药物的刺激作用,引起穴位局部皮肤的潮红充血,甚至起泡,来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

  主要治疗呼吸系统的支气管炎、咽炎、肺炎、哮喘、鼻炎、体虚易感、反复呼吸道疾病等,消化系统的厌食、疳积、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胃胀、胃肠功能紊乱等,以及体虚体寒、免疫力低下等,充分体现了天人相应。

  2、敷背散

  主治功效:激活经气、清热宣肺、利水消痰,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和啰音的消失。

  适应症: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表现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的呼吸道疾病的辅助治疗。可有效缩短病程,减少抗生素的用量,同时避免患儿因体内菌群失调出现的耐药性增加等问题。

  3、止泄贴

  主治功用:温中健脾,渗湿止泻。

  适应症:小儿腹泻、腹痛。

  4、退热贴

  主治功用:清热泻火,引热下行。

  适应症:各种原因导致的发热。

  5、通宣理气贴

  主治功用:泄热通便。

  适应症:便秘。

  6、鼻渊贴

  主治功用:宣肺通窍

  适应症:鼻炎、鼻窦炎

  7、扶正散

  主治功用:平衡阴阳,扶正祛邪。

  适应症:免疫力低下、反复感冒。

  8、敛汗贴

  主治功用:固护肺胃,收湿敛汗。

  适应症:自汗、盗汗。

  9、遗尿停

  主治功用:固精缩尿,止遗。

  适应症:小儿遗尿。

  10、止呕贴

  主治功用:温中止呕,理气和胃。

  适应症:呕吐。

  11、腮腺炎贴

  主治功用: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适应症:腮腺炎。

  

  中药烫熨疗法

  将中药打粗粉,加海盐装入药袋中封口,加热后放置于皮肤表面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应用:

  1、止咳化痰药包

  主治功用:止咳化痰定喘,适用于肺炎等较重咳嗽。

  2、腹痛(肠系膜淋巴结炎)药包

  主治功用:通经活络止痛。

  

  药线点灸

  又名壮药线点灸,是流传于壮族的一种民间疗法,它是用苎麻根线经中药炮制后点燃,直接灼灸患者体表的特定穴位或部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适用症:感冒、发热、咳嗽、鼻渊(鼻炎)、厌食症、疳积、泄泻等。

  

  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是针刺方法的一种,即《内经》中的刺络法,是根据不同的病情刺破人体特定部位的浅表血管,放出适量的血液,通过活血理气,达到治疗的目的。《素问·血气形志篇》:"凡治病必先去其血。"

  适应症:1、疳积;2、发热;3、青春痘。

  

  

  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又称耳廓穴区压迫疗法,是在耳穴上贴敷,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麻、胀、痛等此季节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适应症:感冒、咳嗽、厌食症、近视、失眠、支气管哮喘、腹痛、汗证、小儿遗尿等。

  

  拔罐疗法

  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穴位,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应症:拔罐疗法有祛风散寒、温经止痉、行气活血、舒筋活络、清热泻火以及排脓拔毒等作用,适用于感冒、肺炎、小儿哮喘、咳嗽、腹痛、腹泻、疮痈、扭挫伤等病症。

  

  刮痧疗法

  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的治疗方法。

  治疗功效:发表清热,疏畅气血,开窍醒脑,解毒泄浊,运脾和胃,缓急止痛等。

  适用症:感冒、咳嗽、鼻渊、发热等。

  现代研究认为,刮痧疗法刺激神经末梢,具有疏导、兴奋、调节神经的作用,并能退热镇痛,对呼吸机消化系统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药枕疗法

  药枕疗法是将药物作为枕芯装入枕套,或制成薄型药袋置于普通枕头上,睡时枕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主治功效:具有芳香通窍、怡神醒脑、安神益智、清肝明目、调养脏腑、疏通经络和调整阴阳之功效。

  适应症:反复感冒、鼻渊(鼻炎、鼻窦炎)。

  

  物理排痰

  物理排痰是针对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肺炎、哮喘等痰多小儿,通过物理刺激,排出痰涎。

  优势:本疗法为纯物理治疗,可明显减少抗生素(打吊瓶)的使用,无任何副作用。

  

  

  小儿推拿科专家简介

  李慧梅:小儿推拿科副主任,主治医师

  医学硕士,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世界中医联合会罐痧分会委员、广西中医儿科联盟委员、桂中医儿科联合体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儿科分会常务委员、钦州市儿科学会委员。师从全国著名小儿推拿孙重三派传人于娟教授学习小儿推拿,擅长运用小儿推拿疗法治疗肌性斜颈、足内翻、感冒、咳嗽、鼻渊(鼻炎、鼻窦炎)、厌食、便秘、泄泻、夜啼、发育迟缓、近视眼、肠系膜淋巴结炎等疾病,同时总结出一套小儿治未病的中医外治疗法。

  同时,擅长运用中医中药疗法治疗儿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如感冒、咳嗽、哮喘、等疾病,并结合中医儿科现状,积极推广多种行之有效的小儿中医外治,如小儿推拿、拔罐、穴位帖敷、药线点灸、刮痧、耳穴、艾灸等。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