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针灸,是祖国医学中一门独特而悠久的疗法。"针" 即针刺;"灸" 即艾灸,均通过对经络腧穴的良性刺激,来调整人体的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通常针与灸两者并用,因而合称为针灸。由于针灸是通过调动人体内在的积极因素来达到治疗目的,减少了对药物的依赖性,因而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并日益受到国际医学界的重视和推崇。
钦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一区由原针灸科发展而来,科室一直坚持以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开拓创新,积极开展许多优势项目,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科室现有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1人,研究生学历4人。科室设置有门诊和病房,门诊分为8间诊室,病房定编病床28张,可开展针刺、艾灸、拔罐、火针、埋线、火龙灸、针灸减肥、针灸美容、针灸治疗不孕不育等多种治疗方法。
针灸科技术团队个人简介
韩宇樱主治医师,141450000004401,针灸科副主任,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近10年,曾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学习,多次参加省内外研修学习,擅长运用普通针刺、穴位埋线、火针、腹针、壮医药线点灸、穴位注射、中药等治疗各种痛症、中风偏瘫、血管神经性疾病(如头痛、头晕、耳鸣耳聋等)、三叉神经痛、面瘫、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骨关节疾病、妇女月经不调、闭经等月经病、妇女更年期综合症、失眠等神经官能症等等,疗效显著。
石刚种主治医师,141450000004962 ,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曾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进修学习,擅长治疗颈肩痛、腰腿痛;中风、面瘫、头痛、偏头痛、失眠;急、慢性关节扭伤、筋伤、慢性劳损等痛症。
何欢医师,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曾至广东省中医院进修学习,擅长运用针灸、、拔罐、埋线、火针等中医特色疗法治疗面瘫、头痛、失眠、胃炎、颈腰腿痛、膝关节炎、月经不调、痤疮、肥胖症、中风后遗症等病症。
苏本兰医师,女,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曾至江苏省中医院进修针灸,擅长针灸治疗感冒、咳嗽、腰痛、面瘫、神经性耳鸣、慢性肠炎等常见病、多发病。
陆克艳住院医师,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硕士研究生,湖南省针灸协会会员,在全国及省级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擅长针灸、中药结合治疗中风偏瘫、失眠、面瘫、颈肩腰四肢关节疼痛、头痛、眩晕、胃肠病症等,疗效卓著。
李杏昌医师,女 ,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师从广西名中医庞勇教授,擅长针灸手法治疗中风偏瘫、妇科疾病、神经官能症、肥胖症、腰腿痛、颈椎病、面瘫、失眠、肩周炎、偏头痛等及亚健康状态的调治。
针灸科特色疗法介绍
一、针灸治疗
针法:通过运用针具针刺穴位,引起经络的传导,达到调整脏腑及组织功能,促使阴阳平衡,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灸法: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针灸治疗的适应范围很广,举凡内、外、伤、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的许多疾患,大部分都能应用针灸来治疗包括:一、呼吸系统疾病:鼻窦炎、鼻炎、感冒、扁桃腺炎、急、慢性喉炎、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二、眼科疾病:急性结膜炎、中心性视网膜炎、近视眼、白内障;三、口腔科疾病:牙痛、拔牙后疼痛、牙龈炎;四、胃肠系统疾病:食道、喷门失驰缓症、呃逆 、胃下垂、急、慢性胃炎、胃酸增多症、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疼缓解)、单纯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炎、急、慢性结肠炎、急性(慢性)杆菌性痢疾、便秘、腹泻 、肠麻痹;五、神经、肌肉、骨骼疾病: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中风后的轻度瘫痪、周围性神经疾患、小儿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美尼尔氏综合征、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遗尿、肋间神经痛、颈臂综合征、肩凝症、网球肘、坐骨神经痛、腰痛、关节炎。
灸法禁忌症: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特色灸法
艾条灸:艾条灸又称艾卷灸,用纸包裹艾绒卷成长圆筒状,一端点燃后,在穴位或病所熏灼的一种灸治方法。适用于:寒性疾病,如胃痛、腰痛、疝气、痈疽、痹症等。现有单纯艾条灸和药物艾条灸二类。纯艾条,亦称清艾条,指单纯用艾绒放在细棉纸中卷制而成。药物艾条又称药艾条,即在艾绒中加入药末后卷制而成。
艾箱灸:以特制的木箱为灸具,内盛燃烧的艾条,以灸烤疼痛部位和穴位的灸法,艾箱灸具有灸烤热力大,驱除寒气佳,使用范围广(几乎全身各部均可使用),且高疗效,无创伤,无痛苦等优势。适用于虚寒性病症,如胃脘痛、腹痛、泄泻、风寒痹症、阳痿、早泄、疮疡久溃不愈等综合症。
隔姜灸:以姜片做隔垫物的一种灸法。类似的灸法还有隔盐灸、隔蒜灸等。适用于虚寒性胃痛、呕吐、泄泻、脘腹隐痛、痛经、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等。
二、 电针治疗
电针是在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
适应症:各种痛症,痹证,痿证,心、胃、肠、胆、膀胱、子宫等器官的功能失调,癫狂,肌肉、韧带、关节的损伤性疾病等,针刺麻醉。
电针注意事项:电针器的最大输出电压在40伏以上者,最大输出电流应控制在1毫安以内,避免发生触电事故;调节电流量时,应逐渐从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强,以防引起肌肉强烈收缩,患者不能忍受,或造成弯针、断针、晕针等意外;有心脏病者,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近延髓、脊髓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输出量宜小;孕妇慎用。
三、火针治疗
火针法是将特制的金属粗针,用火烧红后刺入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
适应症:用于风湿寒痹、胃下垂、慢性泄泻、痢疾、阳萎、痈疽、痔疮、瘰疬、腱鞘囊肿、象皮腿、月经不调、小儿疳积,以及某些皮肤病如疣、痣、癣、疮节、青春痘等。
禁忌症:火针刺激强烈,孕妇及年老体弱者禁用;火热证候和局部红肿者不宜用;高血压、心脏病、恶性肿瘤等禁。
四、药线点灸
线点灸是流传于中国广西壮族民间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即将药线(用苎麻搓成并经过各种贵重药物溶液浸泡加工制成的)通过酒精灯加热后点在患者的特定穴位,因为用火加热,线上的药物会通过温热的作用从皮肤上的穴位传到人身体的各个经络,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适应症:凡临床各科属于畏寒、发热、肿块、疼痛、痿痹、麻木不仁、瘙痒等7个范畴的疾病,均可应用本法治疗。
注意事项:灸后局部有灼热感或痒感,不要用手抓破,以免感染;眼球及孕妇禁灸,寒热证慎用。
五、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 ,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是用针具或刀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适应症:放血疗法属于泻实的疗法,有开窍醒神、泻热救急、活血消肿等功效,可治疗许多实证、急证、热证如:中暑、昏迷、休克、头痛、感冒、咳嗽、肺炎、哮喘、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胃痛、腹痛、胁痛、癫痫、腰痛、急性肠炎、痔疮、湿疹、神经性皮炎、风疹(荨麻疹)、落枕、扭挫伤、百日咳、小儿发热、急惊风、疳积、急性扁桃体炎、牙痛、眩晕、顽癣等。
禁忌症: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以及晕血者,血管瘤患者,一般禁止用本疗法;贫血、低血压、孕期和过饥过饱、醉酒、过度疲劳者,不宜使用本疗法。
六、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法是一种针刺与药物相结合的疗法。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压痛点或体表触诊阳性反应点,通过针刺及药物的双重作用治疗疾病。
适应症:适用于各种腰腿痛、肩背痛、关节痛及软组织损伤、挫伤。如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纤维组织炎、良性关节炎。还有支气管炎、高血压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炎,胆绞痛,神经衰弱和脑震荡后遗症等。
注意事项: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注意药物性能,对存在过敏反应的药物需要经过皮试,才可以使用;孕妇不宜作腰骶部注射;一般情况下,药液不宜注入关节腔内,以免引起关节红肿、酸痛。高渗葡萄糖不可注入皮下,一定要注入肌肉深部。
七、拔罐、走罐刮痧疗法
拔罐法是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腧穴或患处产生刺激,以防病治病的方法。又称吸筒疗法、拔筒法。古代有以兽角制成的,称角法。
适应症:1.〔呼吸系统适应症]: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2.[消化系统适应症]:急性及慢性胃炎、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急性及慢性肠炎。3.[循环系统适应症]:高血压、心律不齐、心脏供血不足。4.[运动系统适应症]:颈椎关节痛、肩关节及肩胛痛、肘关节痛、背痛、腰椎痛、骶椎痛,髋痛。膝痛、裸部痛、足跟痛。5.[神经系统适应症]:神经性头痛、枕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以及因风湿劳损引起的四肢神经麻痹症、颈肌痉挛、腓肠肌痉挛、面神经痉挛、隔肌痉挛。6.[妇科方面的适应症]:痛经、闭经、月经过多、白带、盆腔炎。7.[外科疮疡方面的适应症]:疖肿、多发性毛囊炎、下肢溃疡、急性乳腺炎。
禁忌症:高热、抽搐、痉挛等;皮肤过敏或溃疡破损处;肌肉瘦削或骨胳凹凸不平及毛发多的部位不宜应用;孕妇腰骶部及腹部均须慎用。
走罐刮痧: 即将单罐的负压吸力与走罐时的摩擦力,共为合力,作用于人体体表皮层。通过掌握走罐的速度、频率、密度(面积),控制合力的大小、方向、作用力点,有可能达到选择性和增强吸拔的强刺激、弱刺激,调节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功能,起到防治疾病作用。
适应症:寒痧、热痧、暑痧、风痧、暗痧、闷痧、白毛痧、冲脑痧、吊脚痧、青筋痧,如感冒、发烧、腰肌劳损、头痛、牙三叉神经痛、中暑、急性胃肠炎、肩周炎、落枕、失眠、黄褐斑、肥胖症等。
八、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是将羊肠线埋入腧穴,利用羊肠线对腧穴的持续刺激作用,激发经气、调和气血,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具有刺激性强,疗效持久的特点,也称为"长效针感疗法",是当前最理想的穴位刺激疗法之一。
适应症:用于哮喘、胃痛、腹泻、便秘、遗尿、面瘫、鼻炎、痛经、腰腿痛、单纯性肥胖、视神经萎缩等凡是针刺能治疗的病症均适用。特别是多种顽痛、顽痒、顽咳等顽症。
九、红外线照射治疗
红外线疗法是根据疾病性质的不同,利用不同波长红外线的辐射能照射体表或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由于主要为温热效应,与灸法类似。
适应症:多种炎症,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慢性炎症;软组织肿胀性疾病;肌肉痉挛性疾病;一些慢性、虚寒性疾病。
注意事项:在感觉障碍的区域照射要多加注意,以免因感觉迟钝引起灼伤;严重的肢体血液循环障碍时,应慎用或禁用。这是由于周围血液循环严重障碍时,照射的热量很难被带走,易于发生灼伤。局部代谢增加,使供血不足而更加缺氧,导致局部病情恶化,甚至坏死;心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活动性肺结核、有出血性倾向或出血性疾病等不宜应用;治疗过程中,若出现头晕、恶心、欲吐、倦怠、乏力等情况,应停止治疗,必要时给予对症处理。
针灸科优势病种
1.针灸治疗中风病
具有中医传统特色的针灸疗法对治疗中风病有其独特的疗效,特别是对中风偏瘫的功能恢复,尽早介入针灸疗法,可明显缩短疗程,减少致残率,减轻病人痛苦有着重要的意义。我科除了保留传统特色的针灸疗法外,还开展了"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病,结合本科室的临床经验和体会,配合电针及艾灸,促进中风患者的康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经络美容减肥疗法
经络美容减肥疗法突出中医针灸特色,通过针灸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协调全身各个脏腑的功能活动来达到调整人体内分泌功能,驱逐痰湿,健运脾肾。而最终取得除痘祛斑、减肥塑体的效果。该疗法的特色优势在于安全无毒副作用和具有逐步修正亚健康状态的作用,是当今国内外高度推崇的"自然疗法"和"绿色减肥疗法"。该疗法对青春痘、雀斑、单纯性肥胖有显著效果。
3.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面瘫、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多方面记载。我科通过采用针刺、艾灸、刺血、拔罐等多种方法以疏通经络取得显著的疗效,受到广大病人的认可。
4.针灸治疗脊柱相关疾病
由于生活及工作中的姿势错误,导致椎周软组织损伤、小关节错误、增生退变及脊柱周围组织的炎症,使颈椎病、胸椎关节紊乱、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成为当今多发病症,主要表现为疼痛、活动不便、肢体麻木及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我科采用循经取穴、局部取穴与经外奇穴相结合,治疗颈椎及腰椎疾病,消除患者疼痛,改善活动功能,效果显著。
5、针灸治疗痛症
中医临床的针刺镇痛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针灸几乎可以治疗任何性质的疼痛,且治痛效应可达到立竿见影的程度,通过辨证、辨病取穴相结合,采取针刺、拔罐、放血等手段,以疏通经络、舒筋活血,达到松解挛缩和消除炎症性粘连,解除疼痛的目的。
6、保健灸疗法
根据古传针灸妙法运用艾火烧灼人体严密选配的重要穴位,使机体产生较大反应,从而促使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畅,脏腑和谐,经脉畅通,达到除病强身之目的。主要应用于经常感冒、体质虚弱、抗病力差者,或有头晕、手足发麻、下肢乏力等中风先兆者,或患有高血脂、高血压及纳食呆滞、睡眠不佳者,或年龄在30岁以上,欲作防病保健者及亚健康状态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