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风湿免疫科

东北区域专科排行榜第5名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哈医大二院风湿免疫科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2002年被批准为黑龙江省风湿病研究所,2004年批准为哈医大二院风湿病医院。2013年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风湿免疫科由张凤山教授创建于1978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风湿病专科之一,曾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所在单位,曾经在相当长的时期引领了东北地区风湿病事业的发展。 哈医大二院风湿科一直秉承着“求实创新、博学载医”的建科原则,力求成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专业化学科。早在1982年编著了第一部风湿病专著《结缔组织病》,1985年~1992年进行的北方风湿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为国内北方高寒地区最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填补了国内空白。1984年率先在国内开展的小剂量甲氨蝶呤冲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990年开展的甲强冲击联合治疗重症结缔组织病,1991年开展的大量人体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重症狼疮性脑病及2000年开展的来氟米特治疗狼疮性肾炎的工作均为当时国内外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工作。2003年《系统性红斑狼疮基础和临床研究》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系列研究》2010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于国内风湿科率先开展关节镜介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大关节疾病。近年来开展生物制剂靶向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开展了重症狼疮脑病、狼疮肾炎的多靶点治疗;难治性炎症性关节病的生物制剂局部介入治疗与应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关节局部与全身用药相结合综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关节超声早期诊断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等创新技术均体现着哈医大二院的风湿科的创新精神。 哈医大二院为了更好的建设专业化风湿科,以临床为核心,兼顾科研教学高专科临床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改善医疗质量。注重临床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学科队伍建设,通过医师培训和技术辐射,带动区域性医疗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医疗方面,以提高专科医疗质量、医疗服务能力为核心,以健全、规范的操作规程及工作管理制度为基石,全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高解决疑难、复杂和危重病症的能力,并达到重点突破,以培育自身品牌,增强知名度,提高竞争力。教学上以培养临床型医学人才和学科队伍为主,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硕士点等进行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采用金字塔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现有人才的培养与优秀人才的引进,重点培养学科后备带头人和青年科技骨干,保证学科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需求。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和学术带头人队伍,建立高学历、年轻化、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技术团队。科研方面,形成“科所合一”的体制,保持目前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2~3个研究方向上保持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地位。同时继续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联合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促进成果被转化为临床实践和国家的预防措施与策略。 风湿免疫科现有医师14名,护理人员23名。研究生导师5名。其中正高级职称医师7名、副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2名。硕士以上学历人员13名,占总体93%。护士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具有硕士学历的护理人员1名。正高级职称护理人员1名,副高级职称护理人员2名。开放床位70张,专科年门诊数量40000余人,年住院患者4000余人。 近年来,风湿免疫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863课题子课题3项、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子课题2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黑龙江省攻关项目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黑龙江省青年基金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2项、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3项、黑龙江省博士后启动基金2项以及哈医大二院重点专项基金多项。 曾获中国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多项。获批专利5项。1995年至今出版书籍20多部,其中主编、副主编10部,于国内外杂志发表相关内容论文200余篇。我们以临床为核心,兼顾科研、教学、高专科临床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改善医疗质量。注重临床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学科队伍建设,通过医师培训和技术辐射,带动区域性医疗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作为国家风湿病临床重点专科,努力提高专科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解决疑难、复杂和危重病症的能力,并达到重点突破,针对患者具体病情实行个体化治疗,尊重、理解、关爱患者,尽可能地解除患者的病痛。 我们的理念是求实创新、务实为本、仁德为根、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博学载医、追求卓越、精诚敬业。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