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南院区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科室为全军肿瘤诊疗中心的特色学科,1999年在国内率先开展聚焦超声消融(海扶刀)的临床应用,2010年正式命名为"肿瘤微创治疗科",目前开展全系列肿瘤微创介入诊疗技术,包括血管介入治疗、肿瘤消融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等,并联合多种治疗方案开展综合性、创新性肿瘤整合治疗,不断提高整体疗效。科室现有医师、护士及技师近30人,拥有独立门诊、病房及微创手术室,年均开展各项微创介入手术1000余例次。 1、主要开展技术: DSA、CT、超声引导下的微无创手术 (1)肿瘤血管性介入治疗:肿瘤动脉栓塞术、肿瘤动脉灌注化疗术(HAIC)、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多脏器出血动脉栓塞术等近10大类数十项技术。 (2)肿瘤消融治疗技术:聚焦超声消融术、微波消融术、射频消融术、氩氦冷冻消融术、复合式超低温冷冻消融术(康博刀)、无水酒精化学消融术等常用及特色肿瘤消融技术。 (3)其他技术:肿瘤组织穿刺活检术、脓肿囊肿穿刺引流术、骨转移椎体成形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放射性免疫药物介入治疗术、出血性疾病的栓塞治疗、官腔狭窄性疾病的扩张支架引流术、外周血管畸形的栓塞术成形术、血管内异物抓捕术、经颈静脉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等多种类型的肿瘤相关治疗技术。 2、主要治疗病种: (1)恶性肿瘤:肝癌、胰腺癌、肺癌、骨与软组织肿瘤、肾癌、乳腺癌、转移癌等 (2)良性肿瘤及疾病: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甲状腺腺瘤、乳腺腺瘤、血管瘤、脾功能亢进、外周血管畸形、外周动脉出血性疾病、脓肿囊肿性疾病等 (3)肿瘤并发症:胆道梗阻、出血性疾病、继发脓肿、血管狭窄、肠梗阻、深静脉血栓、门静脉癌栓等。 3、肿瘤微创整合治疗策略 (1) 局部治疗联合系统治疗:肿瘤消融联合免疫治疗、肿瘤血管栓塞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肿瘤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消融治疗等新型整合策略。 (2)微无创介入技术联合治疗:局部消融治疗联合神经丛毁损、动脉栓塞治疗联合消融治疗、局部消融联合粒子植入等个体化微创介入治疗策略。 4、主要特色优势技术、病种: (1)主要特色优势技术:聚焦超声消融技术、冷冻消融治疗技术,消融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等创新策略。 (2)主要特色优势病种:胰腺癌、骨与软组织肿瘤(肉瘤)、肝癌、肺部肿瘤、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等。 5、科研工作 近10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2项(含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首次提出聚焦超声消融联合腹腔神经丛毁损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治疗方案,获得课题资助。开展大型医疗设备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十余项。核心期刊及SCI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14分。出版专著11部(主编5部、参编5部、副主译1部),包括主编并出版了第一部国家级超声治疗培训教材。参编并发布专家共识6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 20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9年获重庆市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 6、人才培养与科室建设 科室纳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获评"军队医院研究型学科建设示范单位""军地共建-北京创新医疗产品临床评价应用基地""首都中医药工作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合作-优势专科共建单位"。先后获批"超声微无创治疗培训基地""肝脏肿瘤微创治疗规范与临床应用项目培训基地"等专项技术培训基地5个,获批"国际冷冻治疗协作中心"等科研协作中心3个。承担解放军军事医学研究院、安徽医科大学等4所国内高等院校的研究生培养工作。 科室目前承担国家二级学会主任委员单位工作,组织全国性学术会,开展相应学术工作。此外,科室每年举办 "超声微无创治疗"等技术培训班,积极开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抗癌协会、北京医学会等学术机构组织的专项技术培训工作,年均培训人员超过1000人。每年接待国内外各医疗机构参观交流10余批次。杨武威主任于2018年被中国医师协会聘为"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专家组成员及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消融专业组组长"。 科室工作人员年富力强,担任国家专业学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委、委员、青年委员等学术兼职,注重业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在院内举办的医疗、护理技术比武竞赛中,先后获得过个人及团体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荣誉。科室获批"军队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杨武威主任于2019年8月被人民网评为第三届"国之名医"称号。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