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江苏省中医院病理科于1980年开始筹建,1987年正式成立。科室秉承严谨、务实、求真、仁爱的工作理念,在几代病理学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和努力开拓下,已经发展为医、教、研相结合、国内技术水平先进的科室,是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专业的病理硕士点和博士点单位。目前常规病理标本量超过90000例/年,术中冰冻快速标本量近4000例/年,各类细胞学标本37000余例/年,基因检测近60000例/年。
一、科室组织架构
以现任主任章宜芬教授为科室带头人的病理科,至2019年全科共有工作人员43人,正式员工32人,其中诊断医师22人、技术人员10人、技术辅助人员11人。现有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9人,含博士后1人、博士6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20人、在职硕士2人。
二、临床病理工作
1.科室拥有冰冻切片机、全自动脱水机、石蜡包埋机、全自动封片机、大组织切片机、包埋盒打号机、玻片打号机、液基细胞仪、荧光显微镜、5人共览及双人共览显微镜、全自动免疫组化仪及高清示教系统等仪器。
2.处理完成常规病理工作,科室不断扩大免疫组织化学、超微病理学和现代分子病理学的应用和发展。全面推进临床病理学科的内涵,使得报告更加标准化、数字化和信息化。同时进一步完善病理报告信息系统,更新大体取材模板和诊断模板,对报告的内容、形式持续进行优化,逐步开展格式化报告,以满足临床需求为出发点,缩短报告周期,提升诊断质量,提高临床和患者满意度。
3.科室顺应学科发展需求,逐步实行亚专科化,积极参加临床各学科MDT病例讨论,与呼吸科、消化科、胸外科、普外科、肾内科、泌尿外科、血液科、肿瘤科、放疗科及影像科等定期进行学术讨论与交流,为病人提供更好的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方案,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三、优势学科建设
1.科室于1999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分子生物学实验室,2004年建立分子检测平台,开始临床分子病理诊断工作。2009年成为APEC结直肠癌Kras检测中国区中心实验室,2010年成为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转化医学中心。2014年完成江苏省临检中心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认证。目前配备国内先进的分子病理检测平台,覆盖高通量测序平台、一代测序平台、实时荧光定量PCR、基因芯片、荧光原位杂交(FISH)、液体活检(CTC &ctDNA)等。
2.独立的分子病理组人员7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副研究员1人,助理研究员3人,技师1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3人,硕士2人,学士1人。
3.实验室拥有国内目前应用最多的前沿检测技术,已经开展分子病理学检测项目近300项,常规应用于临床诊断中的项目如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胃肠道间质瘤(GIST)、甲状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脑胶质瘤、恶性黑色素瘤、胰腺癌、前列腺癌、肝癌、淋巴造血相关肿瘤、家族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林奇综合征、遗传性疾病筛查、药物代谢相关基因筛查、异常流产组织遗传筛查、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基因等基因检测及分子病理工作,为临床和患者提供基于组织、细胞和血液的精准病理诊断及个体化治疗。
4.2012年在国内率先建立肿瘤分子病理高通量测序平台,为各种肿瘤病人进行分子靶向药物的分子病理检测和诊断。实验室先后于2015年、2017年及2019年连续三次被评为国家卫计委病理质控评价中心(PQCC)全国示范实验室。自2006年以来举办10余次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员人数2000余人次,辐射全国数十个省市及地区。
5.近5年来科室积极开展新项目、新技术,以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求。
开展HPVE6E7检测项目,为宫颈病变的分层处理提供依据。
开展甲状腺B超引导下液基细胞学技术,对有需要的患者标本同时检测BRAF基因,以便临床决定对甲状腺进行下一步处理方式。
开展前列腺癌根治标本的大组织切片技术,更好地提供前列腺癌患者肿瘤量等信息。
开展骨髓活检包埋后脱钙技术,减少标本处理时间,缩短报告周期。
开展数字切片扫描,储存典型及疑难病例的数字病理切片进行教学及疑难病例读片,有利于教学工作。
四、应用远程诊断模式更好的服务于更多的医院和患者
1.科室加入江苏省病理专科联盟,作为副理事单位配合组建跨区域的专科专病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辐射已形成的若干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
2.定期由高级职称诊断医师至江苏省中医院分院病理科进行病理会诊工作,带动基层医院病理科的发展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