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中山大学传染病学教研室)成立于1955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传染病学教研室之一,1971年整体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搬迁,;历时64年,在朱师晦、彭文伟、周庆均、罗章炎、肖杰生、姚集鲁等一大批专家教授共同努力下,已成为我国南方传染病学专业重要的教学、医疗、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基地。

  学科架构

  感染性疾病科(简称感染科)现有7个病区、感染科门诊及感染科实验室,总床位数280张,年出院病人6000人次以上,门诊年诊治病人超过32万人次。先后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感染性疾病专业新药临床试验基地、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卫生部感染病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广东省重点专科、广东省病毒性肝炎医学科研中心、广东省传染科质量控制中心组长单位、广东省县级医院学科带头人培训基地、广东省远程病毒性肝炎诊疗中心等。

  人员结构

  拥有一批年轻有为的学术骨干和结构合理的医、教、研队伍。共有医护人员192人,其中医师80人,正教授13人、副教授29人,主治医师30人,住院医师13人;“百人引进”人才2名;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23人;已获得博士学位40人,硕士学位31人。

  学术带头人高志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肝脏病医院副院长,科主任、教研室主任。现任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病防控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广东省病毒性肝炎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本着“真诚、勤业、大气、求索”的科训,带领学科全体同仁努力工作,精诚付出。

  学科地位

  学科是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病防控分会主委单位、热带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传染病医疗质控组长单位、广东省县级医院学科带头人培训基地、广东医师协会感染病学分会等7个省级学会的主委单位。2017年底牵头成立中南区域感染科专科联盟,第一批成员单位71家,联盟单位已建成远程会诊网络,定期举行学术交流、会议直播,极大地增强了学科在省内外的影响。

  医疗水平

  “看肝病,到三院”已为广东病患的共识。感染科多年来积极开展重症肝炎治疗的新技术、新疗法:在重肝方面,建立了乙肝肝衰竭“三重打击”理论及“时相”学说,开展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肝病。2018年牵头设立“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推动了全国慢乙肝临床治愈进入新的时期,使慢乙肝临床治愈率由8%提高到30%以上。并建立了随访门诊资料库、血清库和病理组织库。近年来注重亚专科的发展,感染发热、脂肪肝、门脉高压等已初具规模。

  科研工作

  近5年来,学科获得68项基金资助(省级以上),基金总额近4450余万元,获得厅局级以上成果2项;公开发表SCI论文97篇,其中包括Lancet Oncology 1篇、Hepatology 3篇。近年承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累计过的资助约2600万元。在科研管理上,对所有医生及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科技创新、确立研究方向、瞄准国际研究水平开展工作。

  教学成绩

  学科是人民卫生出版社本科生统编教材第三~七版主编单位,第八版、第九版副主编单位。2016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全英版统编教材《Infectious Diseases》。传染病学课程2009年获得国家精品课程、双语示范课程称号;2011年获评为广东省教学团队;2013年更荣获首届国家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014年、2018年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研室建立了教学网站,共享教学大纲和教学课件等主要教学资源。筹备多年的传染病视听教材已投入拍摄,这将是我国第一套传染病临床影音教材,拟于国内医学院校进行推广。

  人才培养

  感染病学科是改革开放后国家教委批准的首批硕士(1978)及博士(1983)授予单位,1990年成为CMB国内访问学者培训基地。已毕业的博士研究生82人,在读9人;已毕业的硕士研究生164人,在读20人;培养了7名博士后,还有2人在读。从1974年开始受卫生部委托举办全国传染病学进修班,至今已举办了63届,结业人员近800人次。培养的研究生、进修生遍及全国各地,不少人都成为国内院校及友邻医院学科的带头人或技术骨干。

  学科展望

  我们有过刻骨的磨砺(非典),有过凤凰槃涅之痛(假药事件),风雨兼程,更凸显了学科的凝聚力。未来将继续在传染病疑难杂症诊治、危重病人抢救方面保持领先地位,使本学科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治中心。同时,加强亚临床专科建设,完善和发展感染专业……固旧纳新,与时俱进。学科的发展、人民的健康,感染病学科心无旁骛,我们将不遗余力助力健康中国行动。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