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是卫生部-湖北省共建“211工程”重点学科,现有“耳显微及耳神经侧颅底外科”、“耳内科”、“鼻内镜及内镜颅底外科”、“喉科及头颈肿瘤外科”、“鼾症及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科”、“小儿耳鼻咽喉科”等6个三级学科,以及“耳聋及眩晕诊疗中心”、“过敏性鼻炎及变态反应疾病诊疗中心”、“鼾症及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诊疗中心”、“头颈肿瘤诊疗中心”、“鼻内镜及内镜颅底外科诊疗中心”等5个临床专病诊疗中心。并建有耳鼻咽喉科学研究所,下设“内耳形态与超微病理研究室”、“聋病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耳发育与细胞生物学研究室”、“离子通道与受体研究室”、“听觉生理研究室”、“前庭生理与平衡功能研究室”、“鼻部炎症与变态反应研究室”、“睡眠障碍疾病研究室”、“头颈肿瘤研究室”9个研究室。开放病床310张,目前在岗职工210人,正高职称14人(其中二级岗位1人,三级岗位3人), 副高职称16人,主治医师40人,护士115人。学科历史悠久,技术精良,名医荟萃,综合实力全国一流,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专业学科之一。早在1928年当时的“汉口协和医院”即有英籍耳鼻咽喉科医师(A. S. Wong)开展扁桃体切除,鼻息肉切除术。1936年,我国耳鼻咽喉科先驱和开拓者之一,耳鼻咽喉科专家李宝实教授来院工作,初步建立了耳鼻咽喉科,在外科附设有数张病床,1950年成立独立的耳鼻咽喉科。1951年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迁来汉口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建成为“中南同济医学院”。1955年更名为“武汉医学院”,汉口协和医院成为武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同年成立耳鼻咽喉科教研室,由国家一级教授李宝实任主任,1960年起由我国著名耳鼻咽喉科学专家魏能润教授担任主任。
1960年创建了内耳病理实验室。1978年经医学院批准成立耳鼻咽喉科疾病研究室,魏能润、黄选兆、钟乃川先后任研究室主任。1983年创建了内耳超微结构及病理实验室,变态反应实验室及听力-前庭生理实验室。1984年开设了变态反应性鼻炎专病门诊。1984年由我国著名耳鼻咽喉科学专家汪吉宝教授任教研室主任。1985年开始了三级学科建设,初步分为耳科组及鼻咽喉头颈肿瘤组。1994年由著名耳鼻咽喉科学专家汪广平教授任教研组主任。
1998年由我国著名耳鼻咽喉科学专家孔维佳教授接任教研室主任。2000年建立颞骨解剖训练室,2001年经批准成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耳鼻咽喉科学研究所,孔维佳教授任所长。逐步完善并建立了“内耳形态与超微病理研究室”、“聋病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耳发育与细胞生物学研究室”、“离子通道与受体研究室”、“听觉生理研究室”、“前庭生理与平衡功能研究室”、“鼻部炎症与变态反应研究室”、“睡眠障碍疾病研究室”、“头颈肿瘤研究室”,形成了包括耳鼻咽喉各领域的9个研究室。2006年建成5个三级学科,5个临床专病诊疗中心。2015年成立耳内科,形成6个三级学科。2018年10月由我国著名耳鼻咽喉科学专家肖红俊教授接任教研室主任、科主任。
1981年被批准为国家首批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95年为博士后招收单位,1997年被批准为部-省共建“211工程”重点学科,1998年被批准为湖北省高校重点学科, 2001年成立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耳鼻咽喉科学研究所, 2003年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 2004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06年被批准为“卫生部人工耳蜗捐赠项目手术定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国家双语示范课程”。2007年被批准为“卫生部耳鼻咽喉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09年被卫生部批准为中国残联“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定点医院”。 2011年被卫生部批准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2年湖北省卫计委批准成立“湖北省耳鼻咽喉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我科成为中心主任所在单位。2015年经湖北省卫计委批准,“湖北省耳鼻咽喉头颈医学中心”在我科成立。
本学科实力稳居国内一流,在2015-2018年国内三个权威机构发布的医院学科评估体系排行榜中位列前六之内,充分体现了本学科的综合实力。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中排名第6位;在“北京大学基于医疗大数据发布的《中国临床学科评估榜》”中排名第5位;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和医学科学报社发布的《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排名第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