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肿瘤科是我院在1988年建院时首批设立的临床科室之一。在医院党政和职能部门领导下,在钱学昌、朱世浩、王国权、束永前、郭晓葵等历任科主任的精心管理及周剑影、李延义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全科医务人员多年不懈的努力,肿瘤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肿瘤科目前是苏州市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生物技术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培训交流中心肿瘤医疗区域产学研项目联盟苏州分会单位、江苏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病房、国家临床试验肿瘤专业基地。目前肿瘤科除开展日常肿瘤诊治工作外,同时还承担了职业病诊治、辐射损伤防护与救治、核事故医学应急等方面的工作。

  2005年3月起庄志祥担任科主任,认真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加强科室管理,积极推行管理创新。在医疗管理中,实行医疗小组负责制,建立了病区及医疗小组的医疗指标考核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和效益工资考核体系,积极开展肿瘤诊疗新技术;在科研管理上,鼓励申报国家及省市科研项目和科研奖项,奖励撰写学术论文;同时积极引进人才,不断扩大我科临床科研队伍。我科现由2个肿瘤医疗病区(27及28病区)、日间病房、肿瘤门诊、职业病门诊、PICC门诊、职业病诊断与治疗、放射损伤临床教研室及核事故医学应急实验室、中法合作细胞治疗实验室等组成。目前我科有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生10名,住院医师4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4名;其中博士6名,博士在读5名,硕士12名,科研岗位专职研究人员1名,行政岗位专职秘书1名;建立了全部是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学历组成的中青年医师队伍;近年来逐步细化亚专业,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生术有专攻,设立了肺癌、乳腺癌、胃癌、肠癌、肝胆胰肿瘤、脑肿瘤、泌尿系肿瘤、妇科肿瘤、骨与软组织肿瘤等亚专业方向,并开设了相应的专病门诊。我科现有开放床位112张,年出院人数达到9000余人次,年门诊达8000余人次以上。科研方面,近5年科室人员共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获得国自然、部省及市级基金资助项目10余项,资助金额达近200万元。

  科室积极拓展业务,开展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诊断、治疗及预防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在循证医学指导下的恶性肿瘤化疗、精准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和临床成果。医疗、科研和教学辐射影响能力不断扩大,多名医师在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等肿瘤相关学会中担任委员、常委、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等学术兼职,为本地区恶性肿瘤的诊治和预防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2017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承办的"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发布仪式暨第五届中国医学科学发展论坛"中我院肿瘤学专业排名全国医院学科影响力86名。

  作为苏州大学肿瘤学博士、硕士培养点,目前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名,每年对外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包括消化道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辐射致癌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等,目前已累计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60余名。我科还承担了苏州大学本科生、7年制本硕连读学生的肿瘤学、放射损伤临床、外科学总论等教学及实习带教工作。

  目前,在全科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室近年来医疗业务量及科研水平快速增长,进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地区医疗影响力不断提升。未来,我们将在新医改大背景下不断创新,提升服务,为地区肿瘤学专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室特色

  科室特色

  1、实体恶性肿瘤规范化治疗:在循证医学指导下,遵循NCCN、ESMO、CSCO等指南和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恶性肿瘤诊疗规范,开展恶性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2、个体化精准治疗:在基因检测指导下,开展实体恶性肿瘤的精准化疗、精准分子靶向治疗和精准免疫靶向治疗。

  3、MDT:组织和参与各种实体恶性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4、临床研究:开展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参与国际和国内多中心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试验。

  5、热灌注化疗:开展恶性胸腹水的热灌注化疗。

  6、设立了肺癌、乳腺癌、胃癌、肠癌、肝胆胰肿瘤、脑肿瘤、泌尿系肿瘤、妇科肿瘤、骨与软组织肿瘤等亚专业方向,并开设了相应的专病门诊。

  7、放射性职业病。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