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一、科室简介
心血管一病区为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目前开放床位65张,有医护团队32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5人,主管护师2人。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8人。设有危重症监护及抢救室、配有先进的中央心电监护系统、动态血压监测仪、动态心电图监测仪、心脏除颤仪、免疫三氧治疗仪、多功能无烟艾灸仪等多种抢救及治疗设备;成立了河南中医药大学冠心病研究所、河南中医药大学高血压病研究所、河南中医药大学心衰研究室,为河南省防治高血压网络成员单位。依托中医内科学科成立了心血管病实验室,配备了血栓弹力图仪、全自动血液流变学检测仪、血管内皮功能检测仪、动脉硬化检测仪等科研设备。开展了胸痹心痛病(冠心病)、眩晕病(高血压病)、心悸(心律失常)等多种优势病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合理选用中西医诊疗手段,突出中医特色优势,注重病人整体调理与远期疗效,非药物疗法的应用,如针刺、脐针、电针、中药熏洗、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硬膏热贴敷治疗、平衡火罐、艾灸、隔姜灸、火龙灸、督姜灸、益心灸、耳穴贴压、整脊疗法、推拿、穴位按压(点穴)、药棒穴位按摩、穴位注射、放血疗法、音乐疗法、康复养生操、降压操、眩晕康复操、辨证施护、辨证施膳、心理疏导等,临床疗效显著。目前开展了中医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初步证实中医药能够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除或减轻冠状动脉狭窄,使部分冠心病病人免除了介入治疗的负担。
二、优势病种
1.胸痹心痛病(冠心病心绞痛 )防治方面
在痰瘀致病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辨证选用中药方剂、中成药与西药,结合中医特色疗法,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患者年龄、体质、病情、病程等多种因素,综合分析,量体裁衣,有效的缓解了临床症状,改善了生活质量,并总结形成了疗效确凿的协定方与经验方。经过系统、规律的治疗,患者病情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使部分患者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得到有效的逆转,循环得到改善,部分患者冠脉侧枝循环很快建立,起到了药物搭桥的作用,免除了患者冠脉介入或冠脉搭桥的负担。针对预防与治疗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通过辨证,运用中医益气活血、祛痰通络药物治疗,保证了支架的畅通,大部分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得到了有效的逆转,避免了再次植入支架的风险。
2.眩晕病(高血压病)防治方面
依托河南中医药大学高血压病研究所、河南省防治高血压网络平台与心血管病实验室,可以对高血压患者的病因进一步明确,对高血压病的并发症、病情发展及预后进行有效预测。运用系统平衡原理,根据高血压病气血壅滞的本质,采用化痰祛瘀、降黏降压、疏肝理气等治本策略治疗高血压病,给予针灸推拿、心理疏导、药物调节等综合手段,临床疗效显著。经过系统治疗,大部分患者血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部分患者降压药物服用量得到减少,部分患者停服了降压药物,打破了"高血压病患者需要终生服药"的理论。针对部分难治性高血压,采用疏肝降火、镇肝熄风、化痰活血等治疗理念,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并形成了稳定有效的治疗方剂--疏肝降火汤、痰瘀清方,临床疗效稳定。
3.心悸病(心律失常)防治方面
采用中医辨证治本,整体调理,辨机论治等思路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均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并总结形成了心悸宁丸,应用于临床疗效卓著,部分患者频发的各型早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部分频发的短阵(房性、交界区与室性)心动过速得到了明显减少,避免了射频消融术的负担。针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与各型传导阻滞,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病因与临床表现,综合分析,个体化治疗,采用益气温阳、活血祛痰、清热解毒等治疗原则,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使大部分患者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得到有效缓解,部分患者完全恢复正常,避免了起搏器植入治疗的痛苦,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俱佳。
4.心衰病(急慢性心力衰竭)治疗
依托河南中医药大学心衰研究室,积极开展了急慢性心力衰竭的古今文献整理、数据挖掘;并进行了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总结出心力衰竭气虚血瘀水停理论,制定了益气活血利水为心力衰竭的根本治疗原则,优化了心衰病系统治疗方案,既可快速缓解病情,又能显著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减少反复住院次数,疗效巩固。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及心肌炎、心肌病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心力衰竭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针对顽固性心力衰竭,科室采用药物治疗为主,配合非药物疗法,亦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5:心肌炎治疗
心肌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心脏病变的一组疾病。分感染性、风湿性、过敏和变态反应性以及理化因素引起的心肌炎,但临床上绝大部分心肌炎是由病毒(柯萨奇、埃可、脊髓灰质炎病毒,虫媒病毒,流感病毒,副粘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腺病毒,呼吸道肠道病毒等)引起的。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的病变。近年来,心肌炎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中医药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防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等有独到之处。科室积极开展相关研究,认为病毒性心肌炎早期病机以热毒炽盛为主,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同时,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安神定悸为治疗原则,辨证给予该类中药与中成药,可以收到迅速抑制病情发展的作用;心肌炎中晚期病机多处于正虚邪恋阶段,往往气阴两虚、余邪未尽,以益气养阴、兼清余热为治疗原则,辨证给予该类中药治疗,配合免疫三氧自体血回输治疗、针灸等非药物疗法可以起到扶正祛邪、促进快速康复的作用。
三、专家团队
心血管一病区目前临床医生12人,其中河南省名中医2人,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7人,学士学位2人;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5人;人员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及执业结构合理。科室人员在学术带头人李庆海教授、周立华教授与科室负责人范立华主任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支医疗临床技术过硬、科研创新能力强大,具有一定教学与带教能力的医疗团队。
李庆海,主任医师/教授 医学硕士,科室学术带头人,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擅于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诊治心血管及各种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急危重症,善于解决复杂疑难问题。创立的中医药消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方法,疗效确切。
坐诊地点:国医堂713诊室 坐诊时间:周六、周日上午
周立华,主任医师/教授 科室名誉主任,医学学士,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内科学科主任,河南省名中医,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抗衰老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老年病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心病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高血压病分会常务委员。创立"状态医学"理论,倡导心脑同治,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提出降黏降压新理念,擅用化痰活瘀法与疏肝解郁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提高了难治性高血压、复杂性心律失常、冠心病及顽固性心衰的疗效。
坐诊地点:305诊室 坐诊时间:周一、周三全天
范立华,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科室主任,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经方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中医药抗衰老医学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医心病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医老年病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河南省中西医结合高血压分会委员。擅用"气虚痰瘀"的中医理论诊治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病、脑梗塞、失眠等疾病。
坐诊地点:305诊室 坐诊时间:周二、周四全天
张文娟,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科室副主任,河南省糖尿病防治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心律失常等疾病。出版专著2部,发表医学论文10余篇。
坐诊地点:303诊室 坐诊时间:周三、周五全天
崔维,主任医师/教授,医学硕士。科室副主任,河南省中医老年病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高血压研究会会员,师承我国著名老中医李发枝教授,从事临床工作28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心衰、脑梗塞、消化系统等内科杂病,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在核心和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15篇,出版专著3部,主持和参与10余项科研,获河南省中医管理局一等奖和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坐诊地点:303诊室 坐诊时间:周一、周四全天
张志国,副主任中医师,医学硕士。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常委,河南省中医心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心脑同治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心脏康复委员会委员等。擅长针药并用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衰、心律失常、心肌病、心肌炎以及复杂的支架、搭桥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尤其应用中药治疗老年慢性疾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现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20余篇。
坐诊地点:303诊室 坐诊时间:周二全天
张志强,主治中医师,医学硕士。河南省中医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委员。善于运用外祖父杨毓书教授 "活血祛瘀重在温阳益气"这一理论,预防与治疗多支冠脉弥漫性病变及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患者,疗效显著。并曾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习冠脉介入治疗,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急性心梗、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病、心肌炎、脑梗塞、失眠等多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现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12篇,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5项。
坐诊地点:305诊室 坐诊时间:周五上午
曹志娜,主治中医师,医学硕士。河南省中医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委员,河南省高血压研究会委员、中华国医经方高级研究员。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支架置入后心脏病、多支冠脉弥漫性病变等)、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高脂血症、心脏神经官能症、脑梗塞、失眠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现参与国家课题1项,省级课题3项,校级课题1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10余篇。
坐诊地点:305诊室 坐诊时间:周五下午
袁利梅,主治中医师,医学博士。河南省中医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委员、中华国医经方高级研究员。先后师从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中央保健组组长、国家级名老中医王清海教授等多位名老中医,集众家所长于一身。擅长运用"温阳益气活血"理论治疗急慢性心力衰竭;"温阳活血化痰"理论治疗冠心病、高血压、房颤;对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有独特见解。现主持省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课题2项,省级课题3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6篇。
坐诊地点:303诊室 坐诊时间:周三下午
卢鹏飞,主治中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委员。专业特长:1、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急慢性心力衰竭、高脂血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心血管系统疾病;2、顽固性失眠、中风恢复期、咳嗽、倦怠乏力、自汗、盗汗、口苦、腹胀、面瘫等病症及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调理。现参与国家课题1项,省级课题5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坐诊地点:303诊室 坐诊时间:周六上午
杜娟,主治中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兼任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抗衰老医学分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心血管分会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心血管分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副秘书长,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委员。师从河南中医药大学三附院心血管科主任、内科学科主任、河南省名中医周立华教授,学习期间曾获河南中医药大学三附院心血管科专家李庆海教授及郑州大学一附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多位教授指导,临床辨证准确、用药精细合理。已发表国家级及核心论文5篇,参编著作1部,参与国家级、省市级、校级课题共5项。
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功能不全、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心肌病、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尤其擅长针药并用解决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等。
坐诊地点:305诊室 坐诊时间:周日上午
科室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十六字诀:
整体调理、辨证治本、中和自然、简便验廉。
科室诊疗理念:
心身同调、针药并举、能中不西、先中后西、多中少西、中西融合、西为中用。
科室服务理念:
赢得病人信赖才是硬道理。
科室电话:0371-55075975
科室位置: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科楼(8号楼)5楼
通讯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东明路63号(45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