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一科成立于2012年,其前身为1951年成立的儿内科,2012年3月根据医院和科室发展的需要,将原来的儿内科一分为二,分别单独成立儿一科和儿二科。儿一科是儿科的二级科室之一,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学科(主要包括小儿血液、呼吸、肾脏、内分泌、中毒急救等),是西南医科大学儿科学硕士点,是四川省儿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国家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儿科学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与澳门科技大学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是四川省医学会儿科学专业委员会现任主任委员及儿科护理学候任主任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学组委员单位。是四川省儿童白血病医疗救治定点。我科人才队伍和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医护人员59名,其中护理37名,在职医师20人、专职科研人员2名。在职医师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主治医生4名,住院医生9名,90%以上具有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2人,博士生导师1人,学院金教鞭之星获得者1人。多人担任全国和省市学术团体学术职务。现任主任刘文君教授兼任西南医科大学儿科学系主任、儿科主任。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卫生计生领军人才;四川省医学会儿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全国委员(十四、十五)及血液学组委员(十四—十六)、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血液与肿瘤专委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儿科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师分会儿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促会儿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科学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科临床与保健分会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副会长、四川省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儿科专委员血液学组副组长。《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临床儿科杂志》、《儿科药学杂志》
二、临床医疗水平
我科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医疗技术在川南处于全面领先水平,发挥了在泸州及毗邻地区儿科疑难重症诊断和治疗中心的作用,部分专业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我科编制床位102张,设置有儿童重症观察病房,拥有进口中央监护系统、呼吸机、肺功能仪、微量血气分析仪、小儿血液灌流机、小儿层流床、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床旁生命体征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和注射泵等设备。
我科年门诊人次25万(大儿科)人次,年收治各类患儿近5000人次,包括儿童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嗜血细胞综合征、原发或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血友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各类贫血;儿童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紫癜性肾炎等泌尿系疾病;儿童矮身材、儿童糖尿病等各种儿童内分泌疾病;儿童各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及疑难肺部疾病;各种消化系疾病、急性胃炎、胃溃疡及疑难胃部疾病等。其中不少患儿为其他各地医疗单位转诊的疑难、危重病儿。还收治了来自自贡、内江、宜宾、云南威信、贵州赤水等地的患儿,为广大基层医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科学研究
我科经过60年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10年,围绕小儿血液病的基础与临床等研究方向形成系列研究,成绩突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学科带头人刘文君教授以儿童血液与肿瘤PI研究室为基础,从分子,细胞,基因水平等多个层次围绕儿童血液病的早期诊断、儿童白血病复发与耐药进行研究、中药逆转儿童白血病多药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等方向,揭示白血病耐药与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为今后寻找白血病治疗新靶点提供新的思路,近年来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在《AmJCancerRes》等国外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1篇。主编、副主编或参编儿科教材或专著15册。其系列研究成果已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3项(第一),厅市级奖6项(第一)。
四、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科培养硕士生50余人,其中许多已成为我省或国内三甲医院儿科临床骨干。我科先后派医生到国内知名院校进修10人次,短期进修培训20多人次。承担医学院本科生、儿科方向及留学生的课堂讲授及临床见习、实习,是规范化培训住院医生、护士及进修生的专科基地。多次承办国家及省级继续教育项目。
2、儿童白细胞性疾病: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嗜血细胞综合征等。
3、儿童出血性疾病:原发或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等。
4、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溶血尿毒综合征、紫癜性肾炎等泌尿系疾病。
5、儿童各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及疑难肺部疾病等。
6、儿童糖尿病、儿童矮身材等各种儿童内分泌疾病。
7、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毒、脓毒血症、多脏器功能损害(肝、肾)等。
8、儿童各种消化系疾病、急性胃炎、胃溃疡及疑难胃部疾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