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一、科室介绍
北京积水潭医院血液科的历史已有40年,前身是1981年成立的血液内分泌组。1991年,内科血液亚科成立,设床位14张,首任负责人是李银水主任。2005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血液科正式成立,白砚霞主任成为首任科室主任。血液科在开展血液病诊疗工作的同时,先后加入首都医科大学及北京大学医学部血液病学系。2013年1月,血液科病房正式迁至回龙观院区,床位扩展至29张。
2021年8月23日,血液科新龙泽院区病房正式启用,位于南楼14层,是国内超一流的层流洁净病区。设有床位14张,全部为独立的百级单人层流洁净病房,配有智能面板数字化操控,并设有专门的家属探视走廊及医护人员专用通道。血液科病房的正式启用,将为干细胞采集、干细胞移植患者及大剂量化疗患者提供更优越的诊疗条件、更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和更可靠的保护。
血液科同时开展三院区门诊。
2015年6月,鲍立主任接任血液科主任。血液科全体医护人员在鲍立主任的带领下兢兢业业地开展一系列临床、科研工作。目前我科年门诊量逾1.2万人次,年出院患者超过2500人次。2016年3月,我科开展了第一例多发性骨髓瘤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后自体干细胞移植的病种逐渐扩大,数量逐年增长,我科也已成为欧洲骨髓移植登记组(EBMT)成员单位。2018年,为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我科成立了日间病房,用于骨髓瘤、淋巴瘤及白血病患者的化疗。目前,血液科日间病房每年入出院已达千人次以上。六年来,我科坚持定期同我院骨肿瘤科、脊柱外科、病理科、放射科、肾内科等兄弟科室进行临床多学科交流讨论(MDT)。特别是血液科和骨科的MDT,在国内血液学领域独具特色、享有盛誉,使我科成为MDT全国示范基地,不断有其他医院、其他专业的同道加入MDT中来,更好地解决了患者临床实际问题。
在医疗工作的同时,我科大力进行了专科实验室建设,从2015年开展4色流式细胞检测,到之后采用8色流式细胞检测、游离轻链检测、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及二代测序(NGS)检测,都为血液病患者的精确诊断提供了帮助。同时,我科也在临床实践中建立了独特的骨髓瘤免疫分型检测及基因测序方案,并已申请专利。2020年,我科进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备案并顺利通过审核。2021年1月,第一项淋巴瘤的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已开始招募患者,为血液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这些都标志着血液科学科建设的逐渐完善和成熟。
多年来,我科还承担了北大医学部五年制、八年制医学生的临床教学任务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参与多部教材的授课及临床实习教学。同时,我科近年来也依托实验室建设逐步开展科研工作。在上述工作中,我科医师陆续获得了北医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青年骨干等荣誉。为了加强宣传和交流,我科借助“积水潭论坛”和北京市继续教育项目,每年举办专业学习班,同时也主办了多次国际、国内会议。自“北京积水潭血液科”微信公众号创立六年以来,我科医护人员在提供出诊查询等服务的同时,也为广大患者、群众进行血液病的科普和相关疾病患者教育,增强了医患互动。同时我科还积极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开展社区宣传科普工作。
在医教研工作的同时,我科也积极响应号召,参加医院委派的任务,多次参加大型会议和庆典活动的医疗保障服务工作。在2003年非典及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均有我科医生活跃在抗疫一线。如此等等,我科医护人员为国家和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北京积水潭医院血液科在院领导和各级领导的关怀下从诞生到成长,在历任科主任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展望未来,我科将继续秉承“精诚、精艺、精心”的院训,本着"求真务实、和谐友爱、奋进不辍”的科室文化,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把握机遇、保持特色,以多发性骨髓瘤单病种为契机,力争成为国内一流的血液病诊疗中心。
二、医疗服务
血液科设新街口、回龙观、新龙泽三个院区的门诊。设置回龙观院区和新龙泽院区两个病房。目前回龙观院区设普通血液病床26张,移植病床3张,日间病床5张;新龙泽院区设移植病床14张。
医师团队16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5人,技师2人。护士团队28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8人,护士16人。
专业特色是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恶性疾病的诊治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规范化诊疗已达国内领先的高水平。
开展的诊疗技术:骨髓穿刺术、骨髓活检术、腰椎穿刺术、鞘内注射、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术、白细胞分离及血浆置换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