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烟台市重点专科,开放床位46张。该科以马俊主任为学科带头人,形成了以中医经典指导临床为优势,西医前沿规范治疗为基础的胶东心血管特色专科。科室根据体质辨识,创立平衡疗法,采用中药穴位贴敷,中药封包治疗,耳针,放血疗法,中药足浴,中药脐疗,药枕,药茶,四季膏方,特色针灸,离子导入等中医传统疗法,在治疗高血压(包括青年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包括支架后心绞痛),各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神经官能症,失眠,眩晕病等疾病方面效果显著,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心血管领域的特色与优势。
1.科室精品项目及特色诊疗:我科充分发挥中国传统医学的优势,对心悸病的治疗,重视因人辨证,调整阴阳,不仅治疗心悸,而且改善了胸闷、乏力、烦躁、失眠、汗出、夜尿频等伴随症状,同时也避免了抗心律失常西药的各种副作用;对胸痹心痛病的治疗, 重视以补为主,通补兼施,补而不壅塞,通而不损正气, 在缓解心绞痛的同时改善心功能,降脂降糖,降低血液粘稠度,整体调整,安全可靠;针对青中年高血压患者,创造性运用"平衡疗法",运用中医的内外治疗使清阳升、浊阴降,从而降压达标,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甚至可摆脱长期口服西药的烦恼;对于心衰病的治疗, 重视调补五脏,而不仅仅局限于治心,注重个体差异,动态地对每个心衰患者进行评估,通过补肺益卫,健脾实卫,培元固本等治法,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质,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诊疗过程中,重视个体化治疗方案,熟练应用宁神养心汤、安神膏系列、理气散结茶等临床验方,辨证加减,一人一方,灵活采用汤、膏、丸、散等不同剂型进行治疗,并辨证配合耳穴压豆、脐疗、中药封包、放血疗法、中药熏药、穴位贴敷、隔物灸、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等中医传统疗法,取得长效的治疗的效果。
2.科室主任,学术带头人:马俊,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烟台市中医医院心病科主任,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中医内科教研室秘书;烟台市中医药学会心脑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山东省中医药学会委员。2003年-2006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攻读硕士学位。2006年10月-2009年8月参加中国坦桑尼亚医疗援助工作,被山东省卫生厅评为全省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并记三等功一次。从事医、教、研等项工作20余年,一直坚持在临床第一线,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践,强调实践与疗效,广纳百家之长,并不断吸收现代医学知识,兼收并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和风格。临床中强调整体观念的运用,重视理法方药的统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窦综合征、高脂血症及各种心脏病所致的心力衰竭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有些疾病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益气活血配合舒肝理气,对冠心病进行"双心治疗",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心力衰竭,滋水清肝法治疗青中年高血压,滋阴养血、泻火安神法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益气温阳活血法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等。对病情复杂、合并疾病较多者,每以"辨证"立法,综合论治,重视辨病与辨证的有效结合,经方不拘经方抑或时方,灵活变通,师而不泥。主编著作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等,发表国家级专业论文20余篇,主持并参加多项科研课题工作,其中"温阳补心胶囊治疗心肾阳虚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研究"、"参芪胶囊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观察"、"益气化瘀胶囊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再灌注微血管保护机制研究"等获山东省科技厅科技成果三等奖。
3.科室副主任介绍:朱巧,医学硕士,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山东省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烟台市中西医结合络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烟台市中医学会心脑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工作十五年,先后于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及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进修学习,并参加了山东省中医临床骨干培训学习,具有扎实的临床医疗工作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病、血脂异常、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支架术后、搭桥术后再灌注损伤等心病科常见病、急危重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承担山东省科技厅及烟台市科技厅多项科研项目,其中省级获奖课题3项,目前立项课题1项。在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1篇,获国家专利3项,参编著作3部。多次获得烟台市中医医院优秀医师称号,获得滨州医学院优秀教师等。
4.外聘专家介绍:李立志博士,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及研究近三十年,师承国医大师陈可冀教授,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心病、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及高血压等多种心血管病。其参与研究的"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曾应邀前往德国、美国、日本等多国讲学及学术交流,并作为专家指导或参与了多个中外中医药技术合作交流项目。
5.科室名医介绍:张雷,医学硕士,主治中医师,中年名中医。从事临床工作10年,曾于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修学习,并获得优秀进修医师荣誉称号,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冠心病、心绞痛、冠脉支架或搭桥术后、高血压、各种心律失常(如房颤,各种早搏等)、各种原因的心衰、血脂代谢异常、失眠等心病科常见病及急危重症的管理及中医特色治疗。多次获得烟台市中医医院十佳医生、优秀教师、优秀规培带教医师等荣誉称号。
6.医生团队介绍:拥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研究生以上学历6人,拜师省级名老中医1人,科室医生专业方向多样,包括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PCI术后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高血压病以及心脏康复等多个专业方向,现发表SCI论文3篇,中国核心期刊论文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篇,获得科研成果4项,发明专利1项,承担烟台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撰写专著4本,并多次派遣本科室医生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进修。
7.护理团队介绍:拥有高级职称3人,本科以上学历8人,护理团队15人,在本科室开展的特色中医护理项目多样,包括:中药穴位贴敷,中药封包治疗,耳针,放血疗法,中药足浴,中药脐疗,药枕,药茶,四季膏方,特色针灸,离子导入等,发表中国核心期刊论文2篇,撰写专著1本。
8、科室所在楼层:门诊:门诊楼二楼
病房:住院楼八层西区
9、科室咨询电话:门诊:0535-6597067
医生办公室:0535-6597090 护士办公室:0535-6597091
【科室简介】
心病科是以科研、教学、医疗为一体,中西医结合的特色科室。科室技术力量雄厚,拥有高级职称3人,硕士研究生8人。科室注重医疗技能的不断提高,曾先后派出4名医师到国家级专科医院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心病科人才梯队合理,业务素质过硬,医疗技术精湛。
长期以来,心病科以中西医结合为指导思想,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给予活血化瘀、理气通络、益气养阴、温阳补气、养心安神等治疗,分别救治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功能不全、快速房颤、主动脉夹层、扩张性心肌病、心肌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血压、高血脂症,均显示出其独特的疗效,成功地救治了包括心源性猝死在内的数以千计的危重患者。
全科数年来共发表国家级论文50余篇,科研成果《温阳补心胶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肾阳虚型患者的临床研究》、《益气化瘀汤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再灌注后微循环保护机制的研究》、《参芪汤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β1受体抗体阳性的临床研究》获得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取得国家级发明专利5项。
心病科设有住院病床45张,包括CCU病房,拥有心电、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测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产心电监护仪、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除颤起搏器、贝瑞特心电图机等,根据科室发展需要,引进日本东芝C型臂,可为患者提供一流的诊疗技术,一流的服务。
【治疗项目及特色介绍】
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坚持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基础上,配合应用西药治疗,较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性,既减少了西药治疗疾病产生的副作用,又达到了治病求本的目的。同时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心血管疾病作出准确诊断,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治疗冠心病的总有效率达98%以上,高血压病的总有效率的达98%以上,即使必须使用人工起搏器治疗的难治性缓慢性心率失常,治疗总有效率也可达60-70%,其满意的疗效,极少的毒副作用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欢迎。近年来,心病科积极开展心脏介入手术,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以及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为广大心脏病患者赢得了新的生存机会。
该科研制的院内制剂:
1、救心丹系列:宁神救心丹、活血救心丹、温阳救心丹、化痰救心丹
2、治疗心绞痛:百消颗粒、理气散结茶饮
3、治疗心律失常:宁神颗粒
4、治疗心功能不全:心衰方I号、心衰方II号
【医师简介】
马俊,副主任中医师,1995年于陕西中医学院本科毕业,于2006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现任烟台市中医医院心病科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滨州医学院兼职副教授。 从事医、教、研等项工作20年,一直坚持在临床第一线,把胸痹心痛证作为临床研究主攻方向,针对冠心病全程及不同类型都有完善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中医治疗各种心律失常有着其独到的见解,尤其是阴虚血瘀型心悸病患者,临床经验丰富,能有效改善心慌、汗出、失眠等各类伴随症状。针对高血压不同阶段制定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提出高血压前期和一级高血压是中医药治疗的最佳靶位时机,在该阶段截断可扭转其恶劣预后,从而最终征服高血压。 主编著作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等,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防治有着详细的论述。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并参加多项科研课题工作,其中《温阳补心胶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肾阳虚型患者的临床研究》获山东省科技厅科技成果三等奖,为目前世界范围内针对缓慢性心律失常除了起搏器植入以外无药可医的局面开创了一条新途径。
杜铁民:副主任医师,心病科副主任,1993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国龙砂学派传人。从事心血管内科专业工作10余年,先后拜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专业)首席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史载祥先生及中医"五运六气"泰斗顾植山先生为师,多年来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开展了多个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技术新项目。对冠心病、高血压、急慢性心力衰竭、肺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风心病等疾病的诊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对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治疗有独到之处,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制定了多种有效、快速的治疗方法,极大地提高了中西医结合救治心血管急危重症的成功率。几年来撰写医学论文10余篇,其中国家核心期刊5篇。主编医学专著3部,申请国家专利4项,在心病科领域具有较高的威望和影响力。
王少岩,主任医师,1982年毕业于泰山医学院医疗系,并留校从事心内科临床及教学工作。良好的工作环境及严格的理论与技能培训为职业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到国内著名心血管专科医院进修开拓了视野,了解并掌握国内外新技术和知识,将其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的诊疗特色。擅长治疗高危组的高血压病、冠心病、顽固心衰、各种心肌病。可独立完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冠脉造影+支架植入术等介入手术。从事心内科临床近30年,撰写国家和省级论文18篇,编写医学著作一部,完成市级科研课题一项。被山东中医药大学、滨州医学院聘为兼职教授,在授课、临床带教方面均受到学生的好评,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典型案例】
1、心绞痛病例:
患者刘某,男,65岁,因"发作性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并放射至左肩背部疼痛6小时"于2009年12月10日,以"1、冠心病急性前壁、下后壁心肌梗塞 、2型糖尿病 、高血压"入院。该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冠心病史10年,糖尿病史5年,平素血压在160/100mmHg左右,空腹血糖约12.4mmol/l。入院后立即给予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单硝酸异山梨酯扩冠、缬沙坦降压、阿托伐他汀调脂、低分子肝素钙抗凝、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二甲双胍降糖治疗,并于2009年12月20日行冠脉造影+冠脉支架成形术。
2010年2月25日,患者门诊就诊,自述出院后发作性心前区疼痛,偶觉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后症状可即刻缓解。舌质淡暗、苔白,脉沉涩。心电图提示患者有ST-T动态演变,心脏彩超示:室壁节段性运动不良,前壁动度减退,左室舒张功能减退,EF57%。考虑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心绞痛"收住入院。住院期间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常规给予扩冠、降压、抗血小板聚集、降糖、他汀抗动脉硬化药物。中医辨证该患者属本虚标实,气阴不足、气虚血瘀证。因心气不足,阴血亏耗,心脉失养,血行瘀滞,心脉痹阻而发病。治则:急性期以治标为主,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同时,兼益气养阴、养心安神,施以中药5剂后,患者自觉心前区针刺样疼痛明显缓解,夜间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仅活动后胸闷气短不适,偶心慌乏力,舌淡暗,舌质瘀斑及舌下脉络迂曲减轻,脉沉细弱,瘀血之舌紫暗、涩脉征象消失。
继服中药7剂,患者自觉疼痛基本消失,仍觉乏力、时有口干不适,辩证施治给予益气养阴为主,兼行气活血,予以调方,患者服用7剂后,自觉活动后胸闷气短基本消失,无心慌乏力,无心前区疼痛,舌淡红,脉沉,气阴不足之口干、乏力症状减轻,出院继续服用中药上方治疗。
2010年10月20日,患者来我院门诊,述受凉后阵发性胸闷、心慌不适,活动后加重,舌淡红,脉弦细,行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陈旧性心梗、ST-T异常,门诊中医诊断:胸痹心痛病(气阴两虚证)。西药常规治疗。中医辨证论治,中药治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主,予中药10剂,加入阿胶、鹿角胶,水煎成膏,收膏时加入人参煎汁,放入冰箱保鲜,每次1勺,热水调服,日二次,空腹服,连服三个月。
2011年3月随访,患者再未出现胸闷气短及心前区疼痛,无心慌乏力,活动耐量明显增强。嘱坚持服药,定期复诊。
2、心功能不全病例:
朱某某,男,65岁,因回老家走亲回烟台时天气炎热,且手提一电脑主机来回倒车,因劳累出现胸闷憋气,在当地医院查心电图示广泛前壁,因血压低家属不同意溶栓,夜间急前往毓璜顶医院行急诊支架植入术。术后血压持续偏低,在毓璜顶医院予以大剂量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各210mg,持续泵入升压,因血压低,未予以硝酸之类药物、ACEI、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西医几无药可用?遂建议予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家属为求中西医结合治疗转至我科。
入院后查体心率9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余查体正常,不赘述。舌暗红,舌底静脉迂曲,脉沉细涩。辨证为气虚血瘀,在静脉输液的基础上,予以自拟方心衰一号方口服。服用3天后患者患者血压上升至90/60mmHg左右。5天后升压药停用,心功能明显好转,治疗10天后好转出院。避免了主动脉球囊反搏的痛苦及经济压力,在西医治疗束手无策时方显中医药的优势所在。
3、心律失常病例:
李某某,女,73岁,因阵发心慌伴一过性黑朦1年,加重1月门诊收入院。患者入院前1年出现心慌及一过性黑朦症状,起初未予重视及系统治疗,症状日重,入院前1月在毓璜顶医院查Holter有长间歇大于3秒200次左右,且有阵发房颤病史,故建议其安装起搏器,但患者本人坚决反对,原因是其邻居有安置起搏器短时间内死亡者,故其坚决抵制起搏器安置。来我院以求中医中药治疗。
入院后查体心率43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余查体正常,不赘述。舌红,苔少,脉沉细缓。辨证为气阴两虚,予以炙甘草加减治疗。服用10天后患者心率上升至56-60次/分左右,未再出现心慌及黑朦情况。病人满意出院。出院后予以该方加工成水丸服用半年,随访病情平稳,患者对我院甚至感激,避免了其安装起搏器的痛苦及心理压力。
【联系电话】
病房医生办:0535-2127090
病房护士办:0535-2127091
门诊:0535-2127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