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伴随1958年建院至今,已有55年的历史,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学科的临床基地,2010年被评为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标准示范基地,2011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2014年成立过敏性疾病研究中心。建科初期的50-60年代,科室临床以门诊为主,根据多位专家的特长,较好地开展了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关节炎、聋哑、中风、哮喘、面瘫、头痛、小儿麻痹、腹泻痢疾、风疹等数十种疾病的治疗,治疗方法以传统的针刺、艾灸、火罐等为主。同时针灸理论的研究也逐步深入进行,代表性的是1957年单玉堂先生首次提出了将闭穴变开穴的理论,按"一四二五三零规律"为子午流注按时取穴补上了24个穴位,70年代,已不满足于传统的治疗方法,开展了新的项目,新技术,如穴位割治治疗哮喘,疗程短、痛苦小、疗效高,特别是对于某些重症哮喘患者也有较好疗效,总有效率达80%以上。另外在腧穴作用及针刺手法方面的研究也有较好的成果,如用华佗夹脊穴治疗偏头痛,神经衰弱等有效率也达85%以上。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症的治疗,分为初期、中期恢复期,分别施于浅刺、重刺、浅刺,以针刺为主配合艾条拔罐、TDP照射等,治愈率达96%以上,有效率达99%。1980年,随着针灸病房的恢复,科室开始对中风等针灸科常见危重症及其兼症进行研究,送中青年医师进行院内或外出进修,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对急诊病的诊治水平,扩大了针灸病房的收治范围,使病房保持较高的病床使用率、周转率和治愈率。在临床取穴方面,经过几十年的临床研究,形成了以"杨甲三取穴经验"为主的取穴方法,并在国内推广。此外,在针灸治疗五官病症,皮肤病症方面也显示了简便、高效的特点。如耳穴,梅花针治疗假性近视有效率达90%以上。对带状疱疹、荨麻疹的治疗以针刺配合拨罐为主,有效率达98%。随着招生制度的改革,针灸研究生入科,在专家指导下对五输穴,八脉交会穴、针刺手法,从理论到临床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有部分新的发现,做了系统总结。1990年以后,采取"门诊以常见病为主,病房以中风为主"、"治疗与康复相结合"、"传统手法与新设备相结合"等措施。目前已形成了以本科专家经验为基础的独特中风病辨证论治方法,对中见失语,中风痴呆、吞咽困难,肢体功能障碍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临床总有效率达96%以上,治愈显效率在90%以上。同时开始对其他老年病如糖尿病进行临床研究,且研究了一些有效的院内制剂,如"降糖丸"、"复言口服液"等,针刺治疗糖尿病的有效率也达85%以上。八、九十年代科内还对针灸临床常见病痛证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或从取穴规律进行探讨,或从某些具体痛症如头痛、软组织挫伤性痛、胁肋痛、头面痛、骨性关节病痛或从子午流注理论进行研究,均有可喜结果,有较多文章发表。近几年,除对上述常见症证的临床治疗继续进行探讨外,对陈旧性面瘫、中风肢体瘫痪、颈椎病、过敏性鼻炎、哮喘、原发性痛经等针灸科常见病采取了新的治疗手段,如面瘫以三寸针刺后上折,以止血钳固定后温针灸,解决了面部温针灸不易固定,易烫伤等问题;针刺结合多功能整体治疗使适用于中风瘫痪肢体肌力恢复不佳的病人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艾灸疗法治疗不孕不育、慢性腹泻等效果神奇;激光治疗颈椎病,对缓解病人头痛头晕,颈项疼痛,肢体麻木疼痛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应用调神针刺法治疗过敏性鼻炎与传统针刺法相比有显著的优势;通过优选腧穴法在单穴治疗原发性痛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1960年起,随着国际针灸热的兴起,对外医疗及学术交流不断增加,并被列为国内首批涉外医疗和学术交流单位,先后派出医师分赴越南、印度尼西亚、朝鲜、叙利亚、坦桑尼亚、日本、法国、德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埃及、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医疗服务或学术交流,为中国针灸走向世界和我国外交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991年3月,医院以针灸为主在德国办起了第一家中外合资医院,深受当地人民的欢迎,大大增加了医院的知名度,也为医院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12年底,针灸科国际医疗部开诊,为适应患者的需求,开设了特色针刺、特色灸疗、特色拔罐、特种针法、熏蒸治疗等具有传统中医特色的治疗项目。目前,本科已形成了医、教、研三位一体的独具特色的医院重点科室,在疾病防治方面独具特色,治疗病种包括面瘫、痛经、过敏性鼻炎、面肌痉挛、中风、头痛、失眠、抑郁症、哮喘、胃痛、便秘、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炎、痤疮、带状疱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耳鸣耳聋、减肥、美容等,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