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口腔医院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本学科点——口腔解剖生理学教研室/颞下颌关节病科,最早萌芽于1935年,其前身附属于南京中央大学牙症医院矫形科,早期由我国口腔医学的创始人陈华教授任学科带头人,全国解放后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医大学牙医专科学校。1956年随第四军医大学迁至西安,成为口腔基础教研室的主要组成学科之一,由王惠芸教授牵头。1979年、1981年本教研室分别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学科,这是我国最早的口腔解剖生理学硕、博士学位授予点。1988年口腔解剖生理学教研室正式从口腔基础教研室分出,成为独立的建制,至此我国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创始地——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解剖生理学教研室正式成立,由刘子军教授主持工作。1987年在王惠芸教授的倡导下,正式成立了颞下颌关节病科。1997年起由王美青教授主持科室工作。

  回顾过去,本学科历来走在我国口腔解剖生理学发展的前列。学科创始人王惠芸教授,1945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牙医学院,在过去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收集整理了15万余颗国人恒牙,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国人牙体解剖的研究,先后主编出版了专著《牙体解剖学》、《牙体解剖生理学》,并于1959年在《中华口腔科杂志》上发表了《我国人牙的测量和统计》一文,这些文献至今仍是我国人造牙生产的主要的参考资料。20世纪60年代王惠芸教授又紧跟国际发展动态,在国内率先开始了颞下颌关节及牙合学的研究,1964年发表的《颞颌关节的解剖学观察》为国内该领域的首篇论文,1983年发表的《牙合学》综述标志着我国牙合学研究的开始。在王惠芸教授的倡导和主持下,1989年我国第一届全国牙合学研讨会在西安召开,1990年王惠芸教授主编的《牙合学》专著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0世纪90年代中叶,科室在留日回国的刘子军教授领导下,紧跟国际前沿,开展了颞下颌关节盘解剖、翼外肌电生理以及咬合板关节盘复位等一系列临床研究,并相继在国际知名专业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之后本学科在王美青教授的带领下,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开展了以咬合为中心的系列牙合学研究,以及教学改革和医疗实践,20年来先后11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成功建立了异常咬合导致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样变的大鼠和小鼠动物模型,提出并论证了异常咬合可以作为独立的致病因素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学术观点,2011年王美青教授被聘为美国Tufts大学的客座教授。在教学方面,围绕口腔解剖生理学形象化教学的实际需求,先后开展了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实践,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牙齿雕刻训练经验,在国内率先开设了石膏牙雕刻训练课程,出版了《石膏牙雕刻的艺术与技术》教材,经过5年的教学实践与完善,2008年更名为《石膏牙雕刻训练教程》列入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发行。2009年本教研室的《口腔解剖生理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2年王美青教授担任国家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口腔医学专业)《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七版)的主编。目前科室平均每年毕业硕士、博士研究生3-5名。门诊现有椅位9张,硕士以上学历的医师9人,并拥有专业的护士、技师队伍,临床工作围绕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磨牙症、咬合病、颈椎功能紊乱病等病症的咬合病因与序列咬合治疗问题,开展了电生理检测与咬合序列治疗相结合的临床实践活动,截止目前,已累计治疗患者15000余例,并建立了完善的电子病历档案。相关成果先后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