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我院重症医学科(ICU)筹建于2011年3月,当时配备医生4人,护理12人,经1年专科培训后,于2012年2月18日开科,为全院综合性ICU。科室位于新住院楼4楼,严格按《国家重症医学科建设指南》标准建设,病区面积253平方米,在编床位10张,其中有3个单间病床。由罗平主治医师主持工作,黄付梅护师管理护理,配备人员为急诊、外科、内科等科室临床一线高年资医护人员。
科室设备配备多参数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快速PCT检测仪、心电图机、呼吸机、纤维支气管镜、亚低温治疗仪、注射泵、床旁快速血糖仪、血气分析仪、正压波治疗仪、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等诊疗设备,及规范的床单元配置。开展了PICCO监测、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持续血液净化等诊疗项目。
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从重症医学科建科以来对医疗质量的重视从未放松,追求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6年来无1例重大医疗事故,ICU各项质量监测指标(包括收治符合率、血栓预防率、标化病死指数、各项医院感染发生率)均在合理范围。完成所有医师及大部分护士重症医学规范培训(本部中心、呼吸、急诊等ICU学习半年),并开始省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高级专科进修。鼓励科室医护人员考编制、执照、研究生等,并尽力为他们创造条件,目前已基本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的专职医护队伍。目前医师副高1人,主治6人,住院医师2人;护理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8人,护士9人。其中硕士1人,在读研究生3人,余均为本科。科研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完成课题1项。论文每年20余篇。
重症医学科建科以来即承担了全院的危重抢救任务,曾成功抢救过超长时间呼吸心跳骤停(心跳停止45分钟)、COPD急性期呼吸衰竭、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期、肝硬化消化道大出血并肝昏迷、超大剂量海洛因中毒、急性药物性多器官功能损害、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肺栓塞、脑脊液漏合并颅内感染、重症哮喘、糖尿病高渗昏迷等危急重症。曾成功对2例超高龄(104岁)关节置换及翻修术、大龄重度脊柱畸形纠形手术、颈面部大面积血管瘤多次分期手术、胸腹联合伤多发伤、双手断肢再植合并失血性休克等重大手术成功进行围手术期管理。对骨科围手术期管理(包括隐性失血、血栓风险的评估、预防及诊疗等)、脊柱手术围手术期管理(包括颈椎术后喉头水肿风险评估、预防、诊疗等)、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等各种并发症形成了规范化方案并疗效显著。
重症医学科标志事件编年史
2012年02月 重症医学科启动,第一例机械通气,多学科救治平台开通。
2013年07月 超高龄(104岁)髋关节置换术成功,普通骨科术后管理规范化。
09月 贵州省医学会创伤分会委员1人。
2014年05月 第一例急性肺损伤,全肺实变,呼吸衰竭治愈,纤支镜技术成熟。
12月 急性药物中毒致MODS抢救成功,持续血液净化开展。
2015年08月 颈椎术后气管切开率首次达0%,脊柱手术后管理规范化。
09月 髋关节置换术后低血压发生率首次达0%,隐性失血监测及处理规范化。
2016年03月 全身瘫痪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冠脉搭桥术后、重症肺炎肺实变呼吸衰竭患者住院达2年。标志着基础疾病治疗、营养支持、内环境管理、护理水平、抗生素应用等综合诊治达较高水平。
09月 科室发表论文达20篇,之后每年均保持20篇以上。学习型科室开始建立。
12月 超长时间(45分钟)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成功,全国媒体报道,影响广泛。心肺脑复苏达较高水平。
2017年06月 科室第一个研究生毕业,学习型科室初见成效。
12月 创建省直机关青年文明号。
2018年06月 入选贵阳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1人。
09月 第一个科研课题结题,科研型科室建设开始。
2019年09月 入选贵州省医学会重症分会委员1人。
10月 成功救治左肺巨大脓肿(引流脓液5000ml)、脓毒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开展PICCO监测,精准化治疗见成效。
2020年03月 调配人员入贵州省将军山医院ICU,参与新冠疫情一线抗疫。
12月 三甲复审完成,未失一分。ICU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疾病评估体系、诊疗规范化流程及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完善。
2021年03月 颈椎结核并脓肿导致全身瘫痪(四肢肌力0级)的超重患者(120公斤)经3个月治疗后,治愈(肌力4级)转康复科治疗。个性化、特质化治疗见成效。
04月 GCP备案完成并首次参与,科研型科室建设初步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