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中卫市中医医院放射科成立于1989年。建科30多年以来,通过全体成员的艰苦创业,努力进取,现已成为医疗设备先进、检查功能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就医环境舒适优美的临床医学影像科室。
一、人员配置
放射科现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人才梯队建设完善,年龄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与朝气。科室目前有专业技术人员8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中级职称1名,大学本科及大学专科学历6名。
二、现有设备
放射科现有DR,CT两间机房组成,医院先后为放射科购入美国GE公司全数字化DR摄片机1台,柯尼卡激光相机2台,能完成常规摄片检查。德国西门子10排螺旋CT机1台,能对全身各部位开展检查,可进行常规扫描、三维图像重建检查等。
三、 放射科开展检查项目
1、 数字化摄片(DR) 检查项目:头颅、五官、口腔、脊椎、胸部、腹部、骨盆、四肢及关节等部位疾病检查。
2、 CT检查项目:
(1)、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先天性颅脑畸形。
(2)、五官疾病、颈部(甲状腺)疾病。
(3)、肺部、纵隔肿瘤及胸部外伤等。
(4)、肝脏良恶性肿瘤、肝脾外伤及肝脏、胰腺的三期增强扫描。
(5)、腹腔及腹膜后肿瘤,肠道肿瘤的外侵范围。
(6)、肾上腺肿瘤、肾脏良恶性肿瘤、肾脏外伤及尿路梗阻。
(7)、盆腔疾病(子宫、附件、膀胱、前列腺肿瘤及盆腔积液)。
(8)、脊柱外伤、脊柱结核、椎间盘突出、脊髓肿瘤及先天性疾病。
(9)、四肢骨骼及软组织良恶性肿瘤及转移瘤。
四、设备简介
(一)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
医院引进的西门子新款16排螺旋CT。该机采用高效,低耗,环保的新概念,16层∕360°,0.6秒∕360°的快速扫描技术,全景无失真成像技术,真正实现低耗低剂量成像。
一、 技术优势:
1、 优异的图像质量,超薄层厚(0.6mm层厚),可保证对人体任一复杂结构进行精细的显示,同时亚毫米级的层厚保证了重建图像的各向同性,即能对人体某一部位的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斜面和曲面显示。
2 、扫描速度更快,该优势不仅减少对病人的辐射量,还尤其适合对外伤病人和婴幼儿的快速检查。
二、 临床应用优势:
1、完全满足常规临床需求。包括头,体部,四肢等部位的扫描,同时具备脑出血的测量,肝脏三期诊断模式,肺功能评估和肺小结节分析,急诊创伤快速诊断的优势。
2、高级容积重建。即立体重建,利用多种重建技术,在立体重建的基础上突出显示某一感兴趣部位,例如腰椎骨重建,肾及输尿管等。
3、CTA技术。即CT动脉造影技术,是对造影剂团注技术,造影剂自动追踪技术,快速扫描和立体重建技术等多项先进技术的综合应用,可对人体重要血管:主动脉,脑动脉,肾动脉,肺动脉和下肢动脉进行快速扫描和重建,对真、假性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栓塞等多种疾病进行清晰显示和诊断。
4、高级三维成像,具备从原始数据的图像重建功能,使16排CT的工作流程更加畅通,保证了多角度显示病灶和解剖特征。
CT是一种非常强大的空间结构解剖和功能检测的影像检查设备,是各种病变占位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近几年出现多排CT以后,更快的扫描速度使得清晰的心脏冠脉检查成为可能,凭借着CT冠脉检查的无创、便捷、风险小等特点被广大的临床医生和患者接受和认可,随着媒体的宣传和各界广泛持续的关注,目前CT的冠脉检查已成为大家心目中冠脉造影之后的"零风险金标准"。
CT能做的检查:
(1)CTA大范围血管造影
(2)心脏的冠脉成像,钙化斑的定性、定量分析
(3)冠脉搭桥术后复查
(4)PTCA术后复查
(5)大矩阵重建微小病灶检出
(6)心功能评价辅助诊断
单层CT只是一个单纯解剖结构的影像诊断设备,多层螺旋CT的使用以及各种高级临床应用软件的层出不穷,使CT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心脏的CT检查、脑中风的CT灌注、大器官灌注、1024×1024大矩阵重建、肺部小结节的早期普查及消化道占位病变的检查。这些检查手段涵盖了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各种器质性病变以及恶性肿瘤等目前高发病谱。使得CT检查在医院覆盖的科室和疾病种类大大增加。
(二)美国GE公司生产的DR-F(全数字化摄片机)
简介:DR是采用x线平板探测器直接把x线转换为模拟点信号进行数字化的方法,是常规x线检查的最新手段。
一、优势特点、功能作用
1、显著降低了X线摄影剂量,得到相同图像的质量x线摄影剂量比平时降低一半,减少了对病人及工作人员的损害。
2、提高了x线图像质量,实现了x线摄影数字化,便于存储。
3、患者摄片后,立即显示图像,缩短了病人等候的时间。
4、多适应人性化移动平板,能够适合不适宜搬动的患者各部位摄影。
5、在200mA时间内一次性采集高能和低能图像(减少了呼吸伪影)。一次摄片能够提供3种图像,标准胸片、软组织、骨组织等。
二、适应症
全身高密度组织均可检测
三、注意事项
DR检查属X线诊断检查一般无禁忌症,小孩、孕妇检查期间做好防护措施。
五、X线受检者须知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理》规定,进行X线检查时,受检者及陪伴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婴幼儿、孕妇(尤其怀孕初期三个月内)以及有生育能力者的下腹部和性腺部位作X线检查时,必须慎重。采取以"拍片为主"的原则,并且检查时,尽量采取必要的防护。
二、孕妇及准备受孕的妇女能用其它检查手段者,应避免作X线检查。
三、为了您的身体健康,在进行X线检查时,请您自觉带上受检者防护用品。
四、对受检者的非投照部位要配合医务人员穿戴好铅皮防护用具。
五、在透视及拍片时,其他人员勿停留在X线检查室内,避免受到不必要的照射。
六、陪伴人员要扶持受检者时,也应穿戴好防护用品,以免受照。
七、机房门外的警示灯亮时,请勿进入机房内,以免受到不必要的照射。
八、严禁孕妇及18岁以下的青少年扶持受检者进行X线检查。
六、放射科病员安全须知
X线穿透人体将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如果照射的X线剂量过多,超过了容许曝射剂量,将可能产生放射反应,甚至导致一定程度的放射损害;但如果X线剂量在容许范围内,一般少有影响;因此,只要在检查中控制曝光量,同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没有必要对X线检查产生疑虑和恐惧。辐射防护的主要原则是:时间、距离和防护装置,也就是最少的曝光时间,尽可能远离辐射源和运用最优良的防护装置,如铅衣和衬铅隔板,其中距离是一种特别有效的防护措施,因为辐射强度与辐射源向周围辐射的距离的平方呈反比。有报道受孕后8-15周即器官发育时期的胎儿对放射效应最敏感,可能出现如小颅畸形、智力发育迟缓,当辐射阔值达40cGy时,其危险性明显增加。而受到宫内辐射的胎儿在儿童时期诱发白血病和其他儿童癌症方面还存在着分歧,但是因宫内辐射导致患病危险性增加的保守估计为4-6人/10.000儿童/cGy。但实际上每照一张胸部平片的曝射剂量约为0.2mGy(1.0cGy=10.0mGy),因此对患儿来说是相当安全的。地球上所有的居住者每年均遭受一定量的辐射,这种辐射线是以一种"自然背景"辐射而存在的,它来自岩石和泥土、外层空间、地面产生的氧气和活体组织内元素的同位素(如14ct 40k)等。在美国,每年的平均背景辐射量相当于3.2毫希沃特(milllSieverts.mSv),希沃特(Sieverts.mSv)为有效剂量的SI单位,有效剂量包括机体部分辐射和导致吸收剂量的特殊辐射类型。检查一次头部CT。
晶状体曝光的有效剂量相当于0.3年自然本底辐射;一次胸部CT所致肺部曝光的有效剂量相当于2.1年自然本底剂量;一次盆腔CT检查,膀胱曝光的有效剂量相当于1.3年自然 本底剂量;由此可见,常用的CT检查如果通过象管电流调制以及CT自动曝光控制之类的降低剂量的措施,重要脏器曝光的有效剂量相当于每年自然本底辐射的剂量值,可以消除普通存在的"CT是高剂量设备"的误解。放射科医师每年所接受职业性辐射有效剂量平均0.71mSv,X线技术人员为0.96mSv,这样的辐射量仍然低于自然背景水平,因而对于放射工作人员来说也是相当安全的。
为了检查的安全及准确,请病员朋友留意以下注意事项:
1、进行普通摄片检查,包括胸片,腹部平片,以及各个部位的骨关节片,随到随检查。
流程: 持临床医生填写的申请单到门诊交费(住院记帐)后,到放射科登记处登记编号,再到摄片室作检查。
2、摄片检查前需脱去较多的衣物,只留单层棉质内衣(不带橡筋、印花及金属花饰、膏药等)
3、摄片时听从医生吩咐,积极配合摆好体位完成照片,急重病员需家属协作。请各位家属密切配合,以免影响检查。
4、外伤出血者应先作止血处理,再作照片检查。
5、凡急重症病员照片检查后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稍作停留,待观察照片满意后再离开。
6、腹部及腰、骶椎照片应尽量作肠道清理准备(急症可免)。
7、完成照片30分钟(急症病员10分钟)后在登记处取报告并签字。复查病员一定带上既往资料并在照片前告诉登记人员和阅片医生以作对比。
8、本检查结果反映受检查当时的情况,仅供临床医参考,不作证明材料。
9、住院病人的报告单由本人或家属自行领取,门诊病员凭交费发票领取报告单,以免误解。
特别提示:
如果你已经怀孕进行放射检查,请务必告诉放射科操作医生。
我们本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检查及时、收费合理、诊断准确而深受广大医患的信赖。我科愿秉承大医精诚的理念,为来自各地的患者提供最优良的医学影像检查和服务。
![百度健康](https://med-fe.cdn.bcebos.com/health-pc/doc-icon-bottom-logo.png?x-bce-process=image/auto-orient,o_1/resize,w_1242,limit_1/quality,q_85/format,f_a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