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角膜炎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角膜防御能力减弱,引起的角膜组织炎症。
病因:1、病原微生物感染,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感染。
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3、邻近组织的炎症波及角膜,如结膜炎、巩膜炎等。
症状:最常见的症状为眼红、眼疼、畏光、流泪、眼睑痉挛,并常伴有不通程度的视力下降,若病变位于角膜中央区,则视力下降更为明显。若治疗不及时可出现角膜溃疡、穿孔,乃至发生眼内感染,眼球萎缩而失明,严重者可摘除眼球。炎症愈合后会遗留不通程度的角膜瘢痕,影响视力。
检查:裂隙灯检查、眼表活体共焦显微镜、微生物培养及鉴定。
治疗:角膜炎的治疗原则 积极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减少瘢痕生成。各种角膜炎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明确致病原因后积极药物治疗,若用药不恰当,反而会加重病情,为后续治疗及其病人的预后带来严重后果。 我院开展的羊膜移植及角膜移植手术能有效控制角膜炎症感染并恢复患者部分视力。
危害:角膜炎是世界性常见致盲眼病,发病率高,若治疗不及时,用药不正确,可严重影响视力,乃至失明。
真菌性角膜炎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在临床上较难诊断,容易误诊,常因治疗不当而造成失明。该病起病缓慢、病程长,病程可持续达2至3个月。多见于农业性角膜外伤(树枝、稻草、麦杆等擦伤)或剔除泥土、砂石等角膜异物后,夏秋农忙季节发病率高。病情较轻时可以采取药物及局部清创治疗,如药物不能控制病情进一步加重时可行角膜移植术。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一I型)感染所致,是全球患病率最高的感染性角膜病,在我国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1/万。人类是HSV—I型的惟一天然宿主,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染。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的HSV—I型病毒活化,形成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本病的特点为反复发作,由于目前尚无有效控制复发的药物,多次发作后角膜混浊逐次加重,常最终导致失明。
细菌性角膜炎
细菌性角膜炎是由细菌感染角膜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反应。常发生在角膜擦伤或角膜异物剔除术后。一些局部乃至全身性疾病如干眼症、慢性泪囊炎、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倒睫、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以及糖尿病、酗酒等,可降低机体对致病菌的抵抗力,或造成角膜对细菌易感性增加。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可发生角膜溃疡穿孔,甚至眼内感染,最终眼球萎缩。
眼热烫伤是指高温物体接触性损伤角膜,严重者可导致导致角膜溃疡和穿孔。对轻度烧伤病例可用药物治疗,较重者应采取羊膜移植术降低角膜在急性烧伤期的炎性反应,防止角膜溃疡及穿孔,减少角膜新生血管形成,为成功的角膜移植建立更好的条件。如果角膜即将穿孔或已经穿孔,可选择角膜移植手术治疗。
![百度健康](https://med-fe.cdn.bcebos.com/health-pc/doc-icon-bottom-logo.png?x-bce-process=image/auto-orient,o_1/resize,w_1242,limit_1/quality,q_85/format,f_a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