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消化内科做为独立的学科始建于1990年。90年代历任主任及副主任为吴晶新教授,赵景涛教授及屈汉廷教授。 九十年代后期,学科引进了年轻的学术精英刘玉兰博士。刘教授1996年至1998年任消化科副主任,1998年至2001年任消化科常务副主任、肝病研究所副所长,2001年后担任消化科主任,成为学科发展史上的第三任学术带头人,2006年起担任人民医院科研副院长。21世纪开始在刘玉兰主任的带领下,学科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经过三代人的努力,目前消化科已经拥有病房、门诊(并设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炎症性肠病及胃食管反流专业门诊)、内镜中心、胃肠动力室、超声检查室和实验室,成为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能力较强的科室。目前消化科是卫计委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内科博士点。

  多年来消化学科在医、教、研三方面均衡发展,确定了学科发展方向;同时加强了青年医护人员的培养,建立了完善的人才梯队。现有医生27名,正高4名,副高10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9名,绝大多数具备博士学位;31名护士;技师2人。

  经过几代人的传承,消化科目前不仅配备各类先进的电子胃肠镜,腹部B超及胃肠动力等检查及治疗设备,而且在临床疾病的诊疗方面步入了一个平稳并快速发展的轨道,形成了学科特色。多年来炎症性肠病和慢性肝病的诊疗一直是消化内科临床及科研优势发展方向,在难治性炎症性肠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免疫性肝病及疑难重症肝病诊治方面有丰富的诊疗经验;食管癌,胃癌及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及内镜治疗方面也发展迅速,形成了完善的人才队伍建设及与科学研究密切结合的临床诊治平台。目前消化科不仅对常见病及多发病制定了规范的诊治体系;同时也是疑难疾病的诊治中心。

  近十余年在刘玉兰教授的带领下,消化科的科研水平逐年提高,每个研究方向都有一组医生在从事临床与基础密切结合的科研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合作及共同发展态势。目前获得了几十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基金的资助;发表了百余篇科研论文及主编了多部专业书籍。近年来,国外交流亦明显增多,先后有10余名医师及护师赴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地学习肝病、炎症性肠病及内镜治疗等科研和临床技能;同时每年均有美国,德国,日本及澳大利亚等学者来参会及讲学。每年举办的”肠粘膜屏障及相关疾病论坛”及“免疫介导的消化系统疾病论坛” 吸引了国内的大批医生参会学习,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扩大了学科的影响力及体现了在该领域的主导地位。

  教学梯队的建设也是消化学科的发展特色,一大批中青年医师及护士获得北京市,北京大学,北大医学部及人民医院各级优秀教师;并有多篇教改文章及书籍发表出版。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