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市立医院基础信息
青岛市市立医院始建于1916年,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市属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山东省综合类别区域医疗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级胸痛中心、山东省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山东省创伤中心、青岛市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连续十五年保持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22年成为康复大学青岛医院。医院同质化推进“一院多区”建设,发展规模位居省内前列。医院辖本部、东院、西院(市老年病医院)、市皮肤病防治院、徐州路院区五个院区,现有编制床位4092张,职工5000余人。年门急诊量近300万人次、出院病人16.7万人次、住院手术9万人次。医院坚持医教研协同发展,搭建了一批高端科教平台。医院是南京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8所高等院校研究生培养基地和教学医院。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临床教学认证,步入国家高等医学教育行列。搭建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山东省分中心等高端平台。成为国家首批住院医师、全科医师等规范化培训基地,医学模拟教学中心在国内首家通过DNV国际管理认证。医院也是国际伤口造口护理培训基地、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腔镜技术培训中心;是国家人社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卫社医学图书翻译中心、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临床基地。医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打造了高质量人才队伍。拥有博士、博士后导师27名、硕士生导师182名。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委员及以上53人,省级学会(协会)主委、副主委近百人。自主培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江学者、泰山学者、齐鲁卫生与健康人才工程领军人才和杰青人才、省部级突贡等专家40余名。医院坚持特色立院,积极打造优势学科群。目前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个、山东省精品特色专科2个,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3个,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个、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17个、青岛市临床重点攀峰学科3个、临床重点专科17个。已形成了脑科中心泰山学者团队、心脏中心国际标准诊疗团队、各专科急危重症诊疗团队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医学诊疗队伍。入选了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开展了TAVR、3D打印、数字导航、左心耳封堵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医院接轨国际尖端技术,配有一批世界一流设备。拥有全球先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DiscoveryIGS 730机器人、ROSA机器人、BodyTom移动CT、PET-CT、手术显微镜下手术导航系统、医科达Axesse医用直线加速器等高端医疗设备。医院积极投身公立医院改革,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创新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组建了城市医疗集团推动分级诊疗;推出了医院标准化建设、智慧医疗建设等一系列改革行动,取得了一大批改革成果,在全行业树立了标杆和典范。同时医院承担着全市80%以上重大活动医疗保障任务。承担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海军节、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等重大活动,建立了“陆、海、空”国际标准的医疗保障体系,成为国家应急救治体系建设的范例和标杆。百年市立,薪火相传。医院将秉承“服务百姓、奉献社会”的宗旨,贯彻“改革、创新、发展”的理念,传承百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社会信誉,坚持人才引领、技术进步与内涵发展的指导方针,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体系,立足胶东半岛,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努力建设国际水准的医学中心、员工爱戴的温馨家园、患者信赖的品质医院。市立医院(集团)本部:位于胶州路1号,青岛市市立医院的发祥地。始建于1916年,时称新町医院,1919年建成普济医院,1922年普济医院与新町医院合并,改称胶澳商埠普济医院,1931年定名为青岛市市立医院。 院区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7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250张。设有42个专业科室,设备先进,拥有3.0T核磁共振系统(MR)、1.5T核磁共振系统(MR)、64层螺旋CT 、16排SPECT、直线加速器、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双板DR)、综合性平板探测器血管造影系统(DSA)、高档数字化钼靶乳腺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高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超声电子支气管镜、超声电子胃镜、超高清电子胃肠镜、荧光显微镜、高清电子腹腔镜、电子关节镜、电切镜和超声刀等微创手术设备系统等先进设备,能够广泛开展冠心病、脑血管病介入手术、超声刀肿瘤消融术、关节镜、显微外科微创手术、复合杂交手术等各种高难度手术。
青岛市立医院医生
青岛市立医院锦旗墙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