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
禁忌】
● 对本品中的任一成分或磺胺衍生物过敏。
● 妊娠(见妊娠和哺乳)
● 严重的肝脏衰竭,胆汁性肝硬化或胆汁郁积。
● 严重的肾脏衰竭(肌酐清除率<30ml/min)或无尿。
● 难治性低钾血症、低钠血症或高钙血症和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痛风或尿酸结石病史)。
性状
本品为淡红色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注意事项
血清电解质变化
与保钾利尿剂、补钾制剂、含钾的盐替代物或其它可以增加血钾水平(如肝素)的药物合用需要小心。因而应当定期监测血钾水平。
噻嗪类利尿剂与低钠血症和低氯性碱中毒有关。
噻嗪类药物可通过增加肾脏镁的排泄而引起低镁血症。
钠和/或血容量不足
极少数情况下,在严重缺钠和或血容量不足患者(如:大剂量应用利尿剂),开始给予本品治疗时可能出现症状性低血压。在开始应用本品治疗前,应纠正低钠和/或血容量不足。
如发生低血压,应该让患者仰卧,必要时可以给予生理盐水。血压稳定后可以恢复治疗。
其他详见说明书。
不良反应
在共包括1570名病人的两项对照临床试验中,730名病人接受缬沙坦与氢氯噻嗪的联合应用,报道的不良事件如下:
中枢神经系统
常见(>5%):头痛(10.8%;安慰剂17.2%),眩晕。
偶见(5-0.1%):乏力,抑郁。
上呼吸道
偶见(5-0.1%):咳嗽,鼻炎,鼻窦炎,咽炎,上呼吸道感染,鼻出血。
胃肠道
偶见(5-0.1%):恶心,腹泻,消化不良,腹痛。
其他详见说明书。
相互作用
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合用可以增加本品的抗高血压疗效。
与保钾利尿剂、补钾制剂或含钾的盐替代物、或其他增加血清钾的药物(如肝素)合用需要谨慎并监测血钾水平。
有报道,同时使用锂、ACE抑制剂和/或噻嗪类利尿剂,可引起血清锂浓度可逆性升高和锂中毒。没有同时应用缬沙坦与锂的经验。
其他详见说明书。
药物药理
缬沙坦
血管紧张素Ⅰ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作用下形成血管紧张素Ⅱ(AGⅡ),A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重要活性成分,与各组织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发挥广泛的生理作用,包括直接或间接参与血压调节。血管紧张素Ⅱ是一种强的缩血管物质,可发挥直接的升压效应,还可促进钠的重吸收,刺激醛固酮分泌。
缬沙坦是一种口服有效的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拮抗剂,它选择性的作用于AT1受体亚型,与AT1受体的亲和力比AT2受体的亲和力强20000倍。AT1受体亚型介导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理反应,AT2受体亚型与心血管作用无关,缬沙坦对AT1受体没有部分激动剂的活性。
其他详见说明书。
儿童注意事项
关于本药在儿童中治疗应用的研究资料尚不足。
老人注意事项
与青年志愿者相比,一些老年人(>65岁)的缬沙坦浓度稍增高,但无临床意义。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氢氯噻嗪的稳态浓度高且系统清除率显著降低。因而接受氢氯噻嗪治疗的老年病人需要密切监测。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在妊娠的第二和第三个三月期,应用直接作用于RAAS的药物可导致胎儿伤害和死亡。在人类,胎儿从妊娠的第二个三月期开始出现肾灌注,其肾灌注依赖于RAAS系统的发育,因此在妊娠的第二和第三个三月期应用缬沙坦的风险增高。
与其他直接作用于RAAS的药物相似,本品不宜用于妊娠期。如果在用药期间发现妊娠,应尽快停药。
所有在宫内与药物接触过的新生儿应密切观察,保证足够的尿量、防止高血钾、监测血压。必要时采用适当治疗措施(如再水化),清除循环中药物。
在子宫内接触噻嗪类利尿剂,可以引起胎儿或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及与成人不同的其它不良反应。
尚未确定缬沙坦是否可进入人体乳汁。哺乳期大鼠可将缬沙坦分泌入乳汁。
氢氯噻嗪能通过胎盘屏障、分泌入乳汁。目前尚无对哺乳期妇女的研究,因此本品不宜用于哺乳期。
药物过量
目前对本品过量尚无经验。用药过量后的主要症状可能为显著低血压。
当氢氯噻嗪过量时,下列症状和体征也可能出现:恶心、瞌睡、血容量不足、电解质紊乱,引起心律失常和肌肉痉挛。
应根据服药时间长短和症状的类型及严重程度进行治疗,应首先采取稳定循环的措施。
如果服药时间短可以催吐。如果服药时间已较长,应该给予适量的活性炭。
如果出现低血压,应让病人仰卧且给予液体和电解质替代治疗。
由于缬沙坦的蛋白结合强,它不能被血液透析所清除。但是,氢氯噻嗪可以用这种方法清除。
药物毒理
缬沙坦
血管紧张素Ⅰ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作用下形成血管紧张素Ⅱ(AGⅡ),A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重要活性成分,与各组织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发挥广泛的生理作用,包括直接或间接参与血压调节。血管紧张素Ⅱ是一种强的缩血管物质,可发挥直接的升压效应,还可促进钠的重吸收,刺激醛固酮分泌。
缬沙坦是一种口服有效的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拮抗剂,它选择性的作用于AT1受体亚型,与AT1受体的亲和力比AT2受体的亲和力强20000倍。AT1受体亚型介导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理反应,AT2受体亚型与心血管作用无关,缬沙坦对AT1受体没有部分激动剂的活性。
缬沙坦不抑制ACE(又名激肽酶Ⅱ),此酶使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且降解缓激肽。缬沙坦对ACE没有抑制作用,不引起缓激肽和P物质的潴留,故不易引起咳嗽。其他详见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