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
本品不能用于以下情况:
•对格列美脲、其他磺脲类、其他磺胺类或本品中任何成份过敏者。
•妊娠期妇女。
•哺乳期妇女。
•1 型糖尿病,糖尿病昏迷,酮症酸中毒患者
还未积累关于重度肝功能损伤患者和透析患者使用格列美脲片的经验,对于重度肝功能损伤患者应改用胰岛素,更重要的是达到最佳代谢控制
注意事项
警告
在应激情况下(例如,外伤、手术、热性感染)血糖调节可能不理想,为保持良好的代谢控制,可能有必要临时改用胰岛素。
注意事项
在治疗的最初几周,低血糖的风险可能增加,尤其有必要小心监测。易发生低血糖的因素包括:
•不愿或者无能力合作(多见于老年患者)
•营养不良,进食时间不规律或漏用餐
•饮食改变
•体力消耗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之间不平衡
•使用酒精性饮料,尤其在不进餐的情况下
•肾功能损害
•严重肝功能损害
•过量服用格列美脲片
•某些影响碳水化合物代谢或低血糖反向调节的失代偿性内分泌系统疾病 (如某些甲状腺功能紊乱和垂体前叶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与其它某些药物合用 (参见【药物相互作用】)
•在没有适应症的情况下使用格列美脲片治疗如果存在这些低血糖危险因素,有必要调整格列美脲片的剂量或整个治疗方案。这也适用于当
治疗过程中发生疾病或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变时。
对于老年人,当低血糖逐渐发展,有自主神经病变,或联合用β受体阻滞剂、可乐定、利血平、胍乙啶或其他交感神经阻滞药物的患者,反映体内肾上腺素反向调节(参见【不良反应】)的低血糖症状可能是轻度的或不存在的。
立即口服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或蔗糖)后上述低血糖症状几乎全部消失。
从其它磺脲类药物获知,尽管开始能成功地控制低血糖,但低血糖仍会复发。因此仍应密切观察患者。
重度低血糖需要医生立即进行治疗并随访,某些情况下,病人需要住院治疗。
G6PD 缺乏症的患者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可能导致溶血性贫血。由于格列美脲属于磺脲类药物,
因此有 G6PD 缺乏症的患者应当注意,且应当考虑非磺脲类药物替代。
低血糖或高血糖可能导致警惕性和反应能力受损,尤其是在治疗开始或改变后,或不规律服用格列美脲片时。这可能影响例如驾驶或操作机器的能力。
磺脲类药物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据报道与单纯饮食或饮食加胰岛素治疗相比,口服降糖药与心血管死亡率增加有关。患者应该知晓使用本品的潜在风险和获益及替代治疗。
不良反应
依据对格列美脲片及其它磺脲类药物的经验,应考虑下列不良反应:1.免疫系统:个别病例轻微的过敏反应可发展成导致威胁生命的严重情况,如呼吸困难、血压降低,有时发展为休克。极个别病例可出现过敏性血管炎。同其它磺脲类、磺胺类或相关物质可能有交叉过敏性。2.血液和淋巴系统:在格列美脲片治疗的过程中血液学变化罕见,中、重度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溶血性贫血和全血细胞减少曾有报道。通常停药后即可恢复。3.代谢系统:在极少数病例已观察到服用格列美脲片后出现了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反应通常立即发生,可能非常严重,有时难以矫正。与其它降血糖疗法一样,低血糖反应基于个体因素,如饮食习惯和用药剂量(见【注意事项】)。4.眼:尤其是在治疗开始阶段,由于血糖的改变,可能对视力产生暂时性影响。5.胃肠道:胃肠道主诉,如恶心、呕吐和腹泻、胃内压迫或饱胀感和腹痛非常少见,极少导致治疗的中断。6.肝胆系统:可出现肝酶的升高,极个别肝功能损害病例(如胆汁郁积和黄疸)可能进展,如肝炎,可能发展成肝功能衰竭。皮肤和皮下组织:可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如瘙痒、皮疹和荨麻疹。极个别病例可出现对光过敏。7.化验指标:观察到个别病例发生血钠浓度降低。
相互作用
1.如果格列美脲片和其它某些药物同时服用,可能会增强或者减弱格列美脲的降糖作用。因此,应在医生知情或者指导下服用其它药物。2.格列美脲由细胞色素P450(CYP2C9)代谢。已知其代谢受同时使用的CYP2C9激动剂(利福平)或抑制剂(氟康唑)影响。3.体内药物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显示,同时使用氟康唑(最强的CYP2C9抑制剂之一),可使格列美脲的AUC增加约2倍。4.根据使用格列美脲片和其它磺脲类药物的经验,需注意下列药物间相互作用:服用下列潜在导致血糖下降的药物之一,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例如:保泰松、阿扎丙宗、羟布宗、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水杨酸、对氨基水杨酸、类固醇及雄性激素、氯霉素、香豆素抗凝剂、芬氟拉明、氯贝特、ACE抑制剂、氟西汀、别嘌呤醇、抗交感神经药、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磺吡酮、长效磺胺类、四环素族、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喹诺酮类抗生素、丙磺舒、咪康唑、己酮可可碱(胃肠外高剂量给药)、曲托喹啉、氟康唑。服用下列减弱降血糖的作用药物之一,可能会升高血糖水平,例如:雌激素和孕激素、噻嗪利尿药、促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吩噻嚷及其衍生物、氯丙嗪、肾上腺素和其它拟交感神经药物、烟酸(高剂量)及其衍生物、轻泻药(长期使用时)、苯妥英、二氮嗪、高血糖素、巴比妥类、利福平、乙酰唑胺。5.H2受体拮抗剂、β-阻滞剂、可乐定和利血平可能会增强或减弱降血糖效果。6.在抗交感神经药物如β-阻滞剂、可乐定、胍乙啶和利血平的作用下,低血糖的肾上腺素能反向调节征象可能会减弱甚至消失。7.饮酒可能增强或者减弱格列美脲片的降血糖作用,但是不可预料。8.格列美脲可能增强或减弱香豆素衍生物的作用。
药物药理
格列美脲属口服磺脲类降糖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发挥作用,这一作用主要基
于增加胰岛β细胞对生理浓度葡萄糖的反应性。此外,格列美脲也有胰外降血糖作用。
儿童注意事项
尚缺乏本品儿童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资料。
据国外文献报道,一项在 30 名儿科 2 型糖尿病患者(年龄为 10-17 岁)中评价格列美脲 1 mg单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安全性和耐受性的实验显示平均 AUC(0-last)、Cmax 和 t1/2 与之前在成人观察到的结果相似。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妊娠:
妊娠期禁用格列美脲片。否则有伤害胎儿的危险。妊娠期病人必须改用胰岛素。对计划怀孕的
病人,应通知她们的医生。建议这些患者改用胰岛素。
哺乳:
为了防止可能的母乳摄入和可能的儿童伤害,哺乳期妇女禁止服用格列美脲片。如有必要,患者
必须改用胰岛素,或停止哺乳。
药物过量
急性药物过量以及长期以过高剂量格列美脲治疗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重度低血糖。一旦发现格列美脲片用药过量,必须立即通知医生,不得延误。患者必须立即摄入蔗糖,如果可能则摄入葡萄糖,除非医生已知治疗药物过量情况并且对患者病情发展有把握。小心监测是必要的,直到医生肯定患者脱离危险。必须记住低血糖在初次恢复后可能会再次发生。
有时住院治疗是必要的,甚至应作为预防措施。尤其是严重的药物过量和伴有体征例如意识丧失或其他严重神经障碍的严重反应,属医疗急症,要求立即治疗和住院。如果患者失去知觉,应当静脉注射浓缩葡萄糖溶液(例如对于成人,以 40ml 的 20%溶液开始)。对成人可考虑以 0.5mg 至1mg 剂量的胰高血糖素静脉注射、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作为替代。
尤其在对婴儿和儿童误服格列美脲片后低血糖的治疗,葡萄糖的剂量必须小心控制,必须考虑高血糖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应通过监测血糖进行控制。
摄入危及生命用量的格列美脲片的患者应进行解毒(例如洗胃和药用炭)。
在完成急性葡萄糖替代后,通常有必要以较低浓度静脉给予葡糖糖输液,以确保低血糖不再发生。应当小心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至少 24 个小时。长时间用药的重度病例中,低血糖或反复低血糖的危险可能会持续数天。
药物毒理
重复给药毒性:大鼠、小鼠和犬重复给药及亚慢性毒性试验中观察到血清葡萄糖水平降低及胰腺细胞脱颗粒。这些反应通常是可逆的,被认为是本品的药效学相关的反应。犬重复给药毒性研究发现,320mg/kg 剂量中有两只犬产生白内障。体外牛晶体研究、大鼠研究显示格列美脲无致白内障毒性和协同致白内障毒性。
遗传毒性:未发现格列美脲有致突变和遗传毒性。
生殖毒性:大鼠给予格列美脲对生育力、妊娠和分娩过程无不良影响。剖腹产出生的胎仔生长略有迟缓。给予母鼠高剂量的格列美脲,其自然出生的子代中出现肱骨、股骨、肩关节、髋关节畸形。在母鼠妊娠后期和/或哺乳期间口服格列美脲导致死胎增加和肢体畸形。未见格列美脲对子代生长发育、功能性及认知行为、记忆力或生殖能力有明显影响。格列美脲可通过母乳被幼鼠摄入,给予母鼠高剂量格列美脲会导致哺乳的幼鼠低血糖。大鼠和兔可出现胎仔畸形(如:眼睛畸形、裂隙和骨异常),兔出现流产和宫内死亡率增加。所有生殖毒性都可能是高剂量药物的药效学相关反应,而非药物本身特有的毒性。
致癌性:大鼠在饲料中给予 5000ppm 格列美脲(以体表面积计算约为人临床最大推荐剂量的 340倍),进行 30 个月的研究,结果没有致癌作用。小鼠给予格列美脲 24 个月,结果发现胰腺良性肿瘤发生的几率增加,并与剂量相关,考虑到可能胰腺受到慢性刺激的结果。小鼠不形成胰腺肿瘤的剂量为 320ppm 的饲料,或者46~54mg/kg/d,约为人基于体表面积最大推荐剂量的 35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