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低血容量病人需进行纠正或严密观察下使用替米沙坦片。2、肝功能损伤:替米沙坦的排泄主要是通过胆汁分泌,胆汁淤阻或肝功能不全的病人清除率下降,这些病人应慎用替米沙坦。当调整的剂量低于40mg时,需考虑更换药物。3、肾功能损伤: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作用可能引起个别易感病人的肾功能改变。当病人肾功能与RAAS有关时(如病人发生充血性心衰时),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时可引起少尿和/或进展性氮质血症,偶见急性肾衰和/或死亡。病人接受替米沙坦治疗时可能出现相似情况。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病人应用ACEI治疗的研究表明,患者血清肌酐或血尿素氮水平升高。尚无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病人长期使用替米沙坦片治疗的数据,病人接受替米沙坦治疗时可能出现与ACEI相似的情况。详细请见说明书。
不良反应
超过3700例进行了替米沙坦安全性评估,包括1900例治疗超过6个月,1300例以上治疗超过1年。不良反应通常是轻微可自行恢复的,绝少数需停药。在安慰剂对照试验中,包括1041例以不同剂量(20-160mg)的替米沙坦治疗12周以上,总不良反应与安慰剂组相似。详细请见说明书。
相互作用
地高辛:
当替米沙坦与地高辛合用时,地高辛血浆峰浓度平均增高49%,谷浓度增高20%。因此,当开始使用、调整剂量和停止使用替米沙坦时应监测地高辛水平,以免高于或低于洋地黄化。
华法林:
替米沙坦合用10天后可轻微影响华法林平均血浆浓度,但不改变INR。
其它药物:
替米沙坦与对乙酰氨基酚、氨氯地平、优降糖、氢氯噻囔或布洛芬合用时无相互作用。替米沙坦不通过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且除了CYP2C19部分抑制作用外在体外也不受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替米沙坦除了可能抑制通过CYP2C19代谢的药物的新陈代谢外,与细胞色素P450抑制剂类药物、通过细胞色素P450代谢的药物均无相互作用
药物药理
血管紧张素I (AI)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激肽酶II)催化生成血管紧张素(A II)。AII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主要升压物质,有收缩血管、促进醛固酮合成和释放、心脏兴奋及肾脏对钠的重吸收等作用。
替米沙坦选择性阻断All与大多数组织上(如血管平滑肌和’肾上腺)AT1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AII的血管收缩及醛固酮分泌作用。
大多数组织中还存在AT2受体,AT2对心血管的作用还不清楚,替米沙坦与AT1结合力远高于AT2(大于3000倍)。
致癌性毒性研究:
小鼠和大鼠分别通过饮食服用替米沙坦长达2年,小鼠最大剂量为1000mg/kg/d,大鼠最大剂量为100mg/kg/d,按mg/m2计算分别为人最大推荐剂量的59和13倍,结果未见致癌作用。已证明上述最大剂量可使小鼠和大鼠平均系统接触替米沙坦量分别较人服用最大推荐剂量80mg/d的系统接触量大100倍和25倍。
致突变毒性研究:
替米沙坦在沙门菌和大肠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中国仓鼠V79细胞基因突变试验以及人淋巴细胞遗传实验和小鼠微核实验均无遗传毒性。
致生殖毒性研究:
雌、雄性大鼠口服剂量100mg/kg/d(给药最大剂量),按mg/m2计算,至少相当于人最大推荐剂量80mg/d的50倍,未见生殖毒性
儿童注意事项
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因此儿童患者慎用本品。
老人注意事项
目前临床研究表明在老年病例与年轻病例在应用本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上与年轻病例无差异,虽然有些老年人有个体差异。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孕妇服用直接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可导致胎儿和新生儿损害甚至死亡,故孕妇禁用替米沙坦。如果在用药期间发现妊娠,应尽快停药。所有在富内与替米沙坦接触过的新生儿应密切观察,保证足够的尿量,防止高血钾,监测血压,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清除药物。
动物试验研究表明替米沙坦可出现在哺乳的大鼠乳汁中。
目前还不清楚替米沙坦是否通过人类乳汁排泄,考虑到对婴儿有潜在的副作用,因此哺乳期妇女应用本品要慎重。
药物过量
人体过量的临床数据有限。替米沙坦片过量的最可能表现为低血压、头晕和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可能因副交感(迷走神经)神经兴奋引起。如果发生低血压症状,应进行支持治疗。血液透析不能清除替米沙坦。
药物毒理
血管紧张素I (AI)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激肽酶II)催化生成血管紧张素(A II)。AII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主要升压物质,有收缩血管、促进醛固酮合成和释放、心脏兴奋及肾脏对钠的重吸收等作用。
替米沙坦选择性阻断All与大多数组织上(如血管平滑肌和’肾上腺)AT1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AII的血管收缩及醛固酮分泌作用。
大多数组织中还存在AT2受体,AT2对心血管的作用还不清楚,替米沙坦与AT1结合力远高于AT2(大于3000倍)。
致癌性毒性研究:
小鼠和大鼠分别通过饮食服用替米沙坦长达2年,小鼠最大剂量为1000mg/kg/d,大鼠最大剂量为100mg/kg/d,按mg/m2计算分别为人最大推荐剂量的59和13倍,结果未见致癌作用。已证明上述最大剂量可使小鼠和大鼠平均系统接触替米沙坦量分别较人服用最大推荐剂量80mg/d的系统接触量大100倍和25倍。
致突变毒性研究:
替米沙坦在沙门菌和大肠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中国仓鼠V79细胞基因突变试验以及人淋巴细胞遗传实验和小鼠微核实验均无遗传毒性。
致生殖毒性研究:
雌、雄性大鼠口服剂量100mg/kg/d(给药最大剂量),按mg/m2计算,至少相当于人最大推荐剂量80mg/d的50倍,未见生殖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