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放射科

国家重点
市重点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扫码查看手机版

科室简介

查看更多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始建于1963年,1985年被批准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被批准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2001年被批准为重庆医科大学重点建设课程,2002年被批准为重庆市高等学校重点建设课程,2006年“医学影像学”获批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2008年“医学影像学”获批重庆医科大学精品课程,2011年“医学影像学”获批重庆市级精品课程,2011年重庆市医学影像(X线诊断专业、CT诊断专业、磁共振成像诊断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在医院成立。2013年与超声科及核医学科一起成为医学影像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4年批准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放射科培训中心,2014年成立重庆市卫健委介入专科护士培训基地,2016年“医学影像学”批准为市级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2017年医学影像与微无创特色学科专业群批准为市级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群,2018年成为重庆医院协会影像医学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2020年“放射影像诊断学”获批重庆市高校线下一流课程,2021年医学影像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放射影像诊断学”获批国家一流课程。经过50余年的创新发展及几代人的共同奋斗,全面加强医疗、科研、教学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已成为医用设备高端先进、医疗技术实力雄厚、临床服务能力一流和教学科研成绩突出的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较有影响力的放射影像学区域医疗中心之一。二、先进设备渝中院区:X线摄影系统(DR)2台,移动DR系统2台,X线多功能透视摄影系统1台,乳腺X线摄影机1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2台,飞利浦3.0T磁共振机1台,GE1.5T磁共振机1台,东芝320排容积CT机1台,飞利浦64排128层CT机1台。魁星楼门诊ngeniaCX3.0T磁共振机1台,西门子DriveCT机1台,DR1台,DSA1台,移动DR1台。设备与去年相比,增加方舱CT1台。渝中位置,影像楼、内科楼一楼及魁星楼四楼。江南院区:DR3台,移动DR2台,DSA2台,西门子Force开源CT机1台,GE64排128层CT机1台,西门子Prisma磁共振机1台,西门子1.5T磁共振机1台,车载CT机1台。设备与去年相比,新增联影uMR6601台、联影uCT7601台,胃肠机1台。江南位置,门诊部2楼C1区,3楼C1区及肝病楼1楼。目前,放射科已形成由7台磁共振、9台CT、多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及大平板数字胃肠机、乳腺机、DR等组成的强大影像设备阵容,实现科室设备从“量”的增长到“质”的飞升。在重医大附二院“一院两区”同质化管理模式下,通过完整的PACS系统,实行两院区影像检查和报告一体化,患者可自主灵活选择登记、检查地点,最大限度满足不同患者就诊的个性化需求。三、人才队伍放射科现有医、技、护等人员137人,医师43人,技师49人,护士34人,其他人员11人,其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12人,副研究员2人,中级职称34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4人。博士后2人(一出站1人),博士17人,硕士38人。拥有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重庆市中青年高端医学人才1人,宽仁领军人才1人,宽仁骨干人才2人,培养青年后备人才数名,科室人员层次不断提高,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已成为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放射科制定有中青年放射科人员培养计划和具体措施,采取内外结合、科内培养和外出学习的方法。副高职称以上者确定亚专业方向,争取在某个系统或某种疾病上有所专长、造诣和突破;中青年放射科人员安排在五年内完成学位深造或外出进修学习。近年来,有14名放射科医生先后到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复旦大学华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医院进修学习,1人已完成在香港大学医学院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修工作,1人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访问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院凯斯医疗中心,1人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交流,1人到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进行交流。四、科研教学科研方面,放射科长期坚持科研与临床并重的道路,在科研方面硕果累累。2002年度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建科以来,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面上项目6项,青年基金6项),获批第66批博士后面上资助“西部地区博士后人才资助计划”及重庆市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省部级及厅局级科研项目25项;获11项专利授权,其中2项国家发明专利。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和影像组学研究、放射分子影像学研究、脑功能MRI研究等。科室主任郭大静教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已成功掌握靶向血栓或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多模态多功能分子探针的构建,并能运用于不同成像系统的多功能分子探针不仅能避免多种对比剂引入造成的难以预计的毒副反应,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放射科锦旗墙

锦旗本科室医生暂未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锦旗表谢意,让爱永传递
百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