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戴越戎教授创建,历任科主任戴衬戎教授、侯筱魁教授、朱振安教授,现任科主任赵杰教授。学科在戴越戎院士的带领下,历经几代人多年的辛勤耕耘与开拓创新,已发展成为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一流的骨科学临床和研究中心;学科集临床诊疗、科学研究与教学为一体,目前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医学领先学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上海市关节外科临床医学中心,并附设多个高端科研与转化平台。骨科临床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齐全,拥有5个病区200张床位,年手术量6000余台;现有各级医师6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主任医师13人,副主任医师19人;拥有博士学位者32人,硕士学位者15人。学科下设关节外科、运动医学、创伤骨科、脊柱外科、骨肿瘤和骨病、足踝矫形等学组,诊疗范围涵盖骨科各类疾病。学科在关节、脊柱、创伤等领域拥有—批造诣深厚的医学专家,如著名的戴苑戎教授、侯筱魁教授、朱振安教授、赵杰教授、孙月华教授、吴海山教授、郝永强教授等,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先后兼任华裔骨科学会、亚太人工关节学会、国际内固定学会(AO)等国际性学术组织的会长、秘书长和中国区副主席等,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等国家级骨科学术委员会的副主委、常委、理事和学组组长等,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等的副主任委员、学组组长等。学科拥有多个研究、转化支撑平台包括上海市骨科内植物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骨与关节研究中心、中法生物材料与细胞治疗联合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数字医学临床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大医学院健康研究所骨科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生物样本库、"985"建设项目-干细胞转化研究基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医用生物力学》杂志编辑部等。学科科研创新围绕临床需求,目前在人工关节等医学植入物的研制与应用、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研究、新型骨科生物材料的研制和评价、生物力学与生物医学工程、脊柱与关节退变、骨肿瘤等主攻方向上组成了研究团队,由院士领衔,临床专家和专职科研人员、工程师和生物技术人员密切配合,每个团队均具备解决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的能力。团队成员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兼任多个国际、国内学会的职务,如国际华人骨研学会(ICMRS)候任主席、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基础委员会副主委、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生物医学理事会主席、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骨组织库分会副主委、SICOT中国部骨科基础学会副主委、SICOT中国部数字骨科学会副主委,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医用材料3D打印分会副主委、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骨修复材料与器械分会脊柱修复材料及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科3D打印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等职。学科在2014年至2016年期间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其它各类科研课题65项,其中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5项、国家863与973子项目5项,总课题经费4065万元。近三年发表研究论文261篇,其中SCl收录论文173篇,国际会议、国内重要刊物88篇,已授权专利37个,编写专著8部。学科注重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转化与交流,近3年主办大型国际性会议"骨科转化性研究与前沿技术国际研讨会"等10次,国家级学习班"人工关节临床技术和基础研究新进展"、"腰椎临床生物力学与手术技术""3D打印技术临床转化应用"等10余次;每年国际会议参会人数超过1500人,每年全国范围内招收学员超过300人次;近3年学科成员在国际、国家级学术会议报告150余次。学科为上海交通大学骨科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6人;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123名,硕士研究生107名,出站博士后15人;目前在读博士18人,在读硕士12人,在站博士后7人。学科承担上海交通大学九院临床医学院的本科生骨外科的临床理论课以及见习、实习教学工作。此外,学科是继续教育培训单位,每年接收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师学习。学科人才辈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3人,上海市领军人才1人,上海市启明星计划3人,上海市浦江计划3人,上海市晨光计划2人,上海市扬帆计划2人,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人。学科全体成员正齐心协力,瞄准国际骨科发展前沿不断开拓创新,力争发展成为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骨科学临床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