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经几代人的努力,目前学科规模、临床服务能力及科研、教学水平均位居全国同行前列。现已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009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1),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单位(2017),全国中医儿科专科医疗中心(199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十一五”重点专科(2002、200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及儿科协作组组长单位(2012),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主委单位(2009、201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疑难病(儿科疾病)会诊中心(2013),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童肺炎协同创新共同体主席单位,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核心课程《中医儿科学》课程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医儿科学博士学位授予点(2004),《中医儿科学》国家级精品课(2009)及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单位(2013)、中医儿科学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儿科中药临床研究技术平台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2009),中国中医医院最佳研究型专科(2021),全国儿童抽动多动联盟主席单位,天津市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天津市卫生系统重点发展学科(1996),天津市重点中医专科(1999),天津市卫计委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2016),天津市卫生局中医药儿科脑病重点研究室(2008),天津市级教学团队(2013)。天津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儿科专业基地(2009),拥有3个国家级名中医工作室(李少川、陈宝义、马融),4个天津市名中医工作室(邱世源、马融、李新民、胡思源)。科室注重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前有首届全国岐黄学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天津市名中医4人,天津市教学名师2人,天津市授衔专家1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5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4人、继承人13名,青年岐黄学者1人,全国二级学会名誉主委/主委3人次、副主委11人次,天津市津门医学英才1名、医学新锐1名,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1名。科室有医生50余人,其中主任医师22人,副主任医师12人;博士10余人,硕士30余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4人。有北院区门诊、南院区门诊、急诊、病房和重症监护室,有门诊诊室、特色治疗室、急诊诊室、临床实验室共20余间,南院区病房二个病区。并开设儿科教研室、实验室、儿童新药研究室、儿童经皮吸收药物研究室等供临床教学及科研使用。本学科注重将临床问题转化为科学研究,以科研优势促进临床水平的提高。其中主持国家级课题20项,省部级课题2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9项。获专利5项,研发院内制剂23种。主编《中医儿科学》等国家级规划教材及专著19部。近6年发表SCI论文8篇;中文期刊论文300余篇。牵头制定由国家中管局医政司发布的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各3项,主持制修订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行业指南8项,制订儿科疾病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12项。每年承办1-2次全国性中医儿科学术会议,每年参会人数500人左右。并与北京、上海、广东、辽宁、沈阳、河南、江苏、浙江等全国33家医疗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协作网络。专科已形成小儿脑系疾病(小儿癫痫、抽动障碍、多动障碍、脑瘫等)、小儿肺系疾病(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慢性咳嗽等)、小儿心系疾病(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等)、肾和免疫相关疾病(肾炎、肾病、血尿、过敏性紫癜、幼年类风湿等)、儿童血液病(再障、白血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及各种贫血等)、儿童康复等稳定的研究方向,并于小儿推拿、儿童保健及厌食、腹泻、性早熟、矮小症等疾病防治方面逐步形成自身特色和优势。在医院功能检查科、影像科、病理室、免疫室等技术科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血药浓度检测、视频和24小时动态脑电图检查、肺功能检测、电子支气管镜诊疗等项目,年门急诊量最高近30万人次,年出院近4千人次。学科规模、临床服务能力及科研、教学水平位居国内中医儿科同行前列。专科今后通过培养专科人才、提升专科、专病中医药服务能力、制定、实施和优化中医儿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方案等一系列举措,提升专科中医药服务能力和专科影响力。在小儿脑系疾病、肺系疾病、心系疾病、肾与免疫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血液方向及小儿康复、小儿推拿等多方面,形成或保持3个主要研究方向的国内优势、6个以上优势病种方向的体系化发展。继续发挥全国区域诊疗中心优势,通过加强区域内科研协作、人才培养、专科专病建设,承担本区域高层次人员培训和进修,提升区域内中医儿科诊疗服务能力和水平。